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大日本武德會 的原始碼
←
大日本武德會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大日本武德會''' </p> |- |<cente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1/04/19/84.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43807 圖片來自ltn] </small> |} '''大日本武德會'''是在[[大日本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日本]]以振興、教育、彰顯[[古武道|武術]]、[[武道]]為目的而設立的[[財團法人]]。該組織成立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4月17日,於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10月31日解散。<ref>[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443807 原大日本武德會社宅 列歷史建築],ltn</ref>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1942年開始,該組織變成為統理管制武道相關組織的帝國政府[[外圍團體]]。1946年,該組織在[[駐日盟軍總司令|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的指令下解散,1300多名相關人員遭到[[公職追放]]。 == 歷史 ==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在[[京都]]以[[丹羽圭介]]、[[佐佐熊太郎]]、[[鳥海弘毅]]、[[渡邊昇]]為中心,為了將支持以武術教育為基礎的精神鍛鍊的團體組織化,該年4月召開了大日本武德會的發起人總會。 在當初,該團體是為了舉辦與[[明治天皇]]行幸同時進行的[[天覧試合]](即日本天皇所觀賞的比賽)而成立。 不過,由於天皇的行幸中止,遂將成立方針改變成發展為全國性組織。因此,遂由[[參謀本部 (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總長]][[小松宮彰仁親王]]擔任總裁,以[[日本警察]]為中心並利用[[内務省 (日本)|内務省]]的地方組織,規畫著組織的發展。 武德會是靠募自會員的會費([[捐贈|捐款]])來營運,並從達到目標會員數的地區開始建立分部。[[府縣制|府縣]]分部長為府縣[[知事]],[[郡制|郡]]分部長為郡長,[[市町村]]分部長則為[[市町村長]]擔任。在日本明治時期組織型態與武德會相同的團體還有[[日本紅十字會]]、[[日本水難救濟會|帝國水難救濟會]]、日本海員掖濟會、[[日本海事協會|帝國海事協會]]、愛國婦人會等等。其他團體的募款活動主要是針對在府縣廳、郡役所、市役所、町村役場的一般職員,而武德會的募款活動主要是針對[[日本的警察官]]。 1909年時財團法人化,企圖強化組織。而在1909年時,武德會已是會員數有151萬人,資金181萬圓的團體,到了1942年年底更成為在日本全國建有分部,會員數224萬人,資金559萬圓的龐大團體。 而上述以發展成全國性組織為目標的武德會,在1942年時重組成日本政府的外圍團體。 1938年,[[帝國議會]]同意武道審議會的設置,遂在1939年12月23日設置[[厚生大臣]]的諮詢機構「武道振興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會對綜合統一管理武道團體的組織化與武道相關部署的設置等問題向政府答覆。昭和十六年(1941年)5月新設厚生省體力局武道課,同年12月22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而在該年12月時,同為厚生大臣諮詢機構的「國民體力審議會」,提出包含既存的武德會的形式改組、統一出由[[厚生省]]、[[文部省]]、[[陸軍省]]、[[海軍省]]、[[内務省 (日本)|内務省]]五省共管的新武道團體成為政府外圍團體之意見。接受該意見後的1942年3月21日,遂改組既存的武德會,由[[內閣總理大臣]][[東條英機]]擔任會長,副會長則從厚生、文部、陸軍、海軍、內務各大臣及學者專家中分別聘請一名擔任,理事長一職則由民間人士出任,各分部長為各地知事擔任,而總部則從京都的武德殿搬至東京的厚生省內,如此以作為五省共管之政府外圍團體新生的大日本武德會遂開始活動。 成為政府外圍團體的武德會,包含了[[大日本學生體育振興會]](大日本学徒体育振興会)、[[講道館]]、[[日本古武道振興會]]、[[大日本劍道會]]等等組織並予以統一管理。此外武德會還設置[[銃劍道]]、[[射擊]]道、[[劍道]]、[[柔道]]等等部會,也有助於各武道的振興。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武德會從統一管理全國武道組織的政府外圍團體改編成民間團體,內部人員也予以更換。此外,也不再對各武道組織進行統一管理。 不過由於從設立之初就與舊內務省有密切連結的關係,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遂下令解散,武德會因而於1946年10月31日正式解散。此外,1947年的[[公職追放]]中,與武德會相關的人物有1300人受到波及而革除公職。 == 理念 == 以涵養武德及為此而獎勵武術,並順勢振興日本國民士氣為目的。 而所謂的武德「比如說像是[[大和魂]]、尚武的精神、[[愛國心|愛國的精神]]等等的事物」(善鉦次郎的演講),而[[劍術]]、[[柔術]]等武術則被視為培養武德的辦法。 == 事業 == 1909年,武德會在財團法人化之際已進行的事業有: *在京都平安神宮境内建造並維持武德殿 *舉辦武德祭、大演武會 *建立武術教育機構、教育設施 *表揚在武術方面的傑出人士 *蒐集古武器 *保存傳統武術 *編纂及發行與武德、傳統武術、古武器相關的[[史料]]、[[紀要]] == 大日本武德會的活動 == ===武道、劍道、弓道的名稱統一=== 1919年大日本武德會將「劍術」、「擊劍」等等的名稱統一為「劍道」。約在此同時也將[[弓術]]改稱為[[弓道]],柔術改稱為柔道。 === 武術家的表彰與稱號的制定 === 武德会每年舉行大演武會,並設立從參與的武術家中表彰對武術的保存、獎勵盡心盡力的人物的制度,會給予名為「精錬証」的表彰。 1902年時,設置了[[範士]]、[[教士]]之[[稱號]],精錬証成為教士之下的稱號。之後在1934年時,制定了範士、教士、[[錬士]]的稱號。 1942年為止,授予以[[劍道]]為中心,[[柔道]]、[[弓道]]、[[銃劍道]]、[[抜刀術|居合術]]、[[薙刀術]]、[[槍術]]、[[鎖鎌術]]、[[捕繩術]]、[[鐵扇術]]、[[日本泳法|遊泳術]]、[[空手道|空手術]]等等各種各種約1萬名的武術家稱號。 武德會所制定的範士、教士、錬士的稱號,現在[[全日本劍道聯盟]]與[[全日本弓道聯盟]]等所發放的稱號仍繼續延用。 === 統一形的制定 === *武德會劍術形:由於相當普及之故,而在之後制定為大日本帝國劍道形。 *[[日本劍道形|大日本帝國劍道形]] *弓道射形 **1933年5月的因全國範士、教士會的要求而構成27名弓道家組成的「弓道形調査委員會」,從同年11月10日開始的三天裡於京都武德殿中議論制定。 *武德會柔術形(之後改稱為「武德會柔道形」) **1906年7月在京都大日本武德會總部,由[[講道館]]的[[嘉納治五郎]]委員長與戶塚派揚心流的戸塚英美委員、四天流組討的星野九門委員及其他17名委員補(雙水執流組討腰之廻第十四代青柳喜平、[[不遷流柔術]]四代田邊又右衞門等等)柔術10流、師傅20名所構成之「日本武德會柔術形制定委員會於一週內所制定。會議內容於1908年由便利堂書店出版為《大日本武德會制定柔術形》一書。現在成為講道館[[柔道形]]的一部分,本來是包含講道館柔道在內將所有柔術流派統合起來的形。 === 審判規定的制定 === === 武道専門學校的建設 === *1905年8月,大日本武德會在京都設置武術教員養成所 *1911年武術教員養成所改名為武術専門學校 *1912年1月23日武術専門學校得到許可 *1919年武術専門學校改稱為[[大日本武德會武道専門學校 (舊制)|武道専門學校]] == 現存的「武德會」 == *現在有與二次大戰前的大日本武德會無關的同名組織存在,該組織為主辦日本古武道的演武大會之民間武道團體。該組織創立於1957年,現在由[[舊皇族]]的[[東伏見慈洽]]擔任總裁。前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宮澤喜一]]擔任顧問。 *此外尚有名為「國際玄制流空手道連盟武德會」的空手道團體。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日本武德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