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大久保利通 的原始碼
←
大久保利通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大久保利通'''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victorsong/1639576289-72198295-g_n.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victorsong.pixnet.net/blog/post/405746047-%E5%A4%A7%E4%B9%85%E4%BF%9D%E5%88%A9%E9%80%9A%E8%AB%87%E8%AB%96%E3%80%8C%E4%BD%90%E8%B3%80%E4%B9%8B%E4%BA%82%E3%80%8D%E7%9A%84%E4%BF%A1%E4%BB%B6%E9%87%8D%E8%A6%8B%E5%A4%A9%E6%97%A5 圖片來自pixnet] </small> |} '''大久保利通''',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於[[日本]][[薩摩藩]](今[[鹿兒島縣|鹿兒島]])。原為[[武士 (日本)|武士]],[[明治維新]]時期成為[[政治家]],與[[西鄉隆盛]]及[[木户孝允]]並稱[[維新三傑]]。<ref>[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758766 政治的日常》改變時代的日本人:最激進的改革者大久保利通],自由評論網,20160711</ref> 1878年(明治十一年)5月14日,大久保在[[紀尾井町]]的紀尾井坂遭到[[石川縣]]士族島田一郎等六名刺客暗殺身亡。 ==生平== 大久保利通出身於[[薩摩藩]]下級藩士家庭,其父為大久保利世。大久保利通出生於[[鹿兒島郡|鹿兒島]]城下[[高麗町]],[[幼名]]正袈裟,為家中長男。童年時,舉家移居加賀町。在薩摩藩校造士館就讀時,認識同家世的[[西鄉隆盛]]、税所篤及吉井友実等人。就學期間,大久保利通在武術上的表現不佳,但是在學業上得到很高的肯定。1844年,大久保利通[[元服]],通稱為正助,諱利濟。 1846年(弘化3年),大久保利通成為薩摩藩內記錄所的一名書役助。 起初大久保與西鄉兩人皆以薩摩藩士的身分為藩主效命,後來兩人逐漸掌握實權,對推翻[[德川幕府]]以及推動[[明治維新]]做出巨大貢獻。兩人先後(曾同時)擔任正院(內閣)參議,西鄉並曾兼任陸軍元帥兼近衛都督,大久保則在1873年(明治六年)兼任內務卿。 1871年(明治四年),大久保利通與[[木戶孝允]]參加[[岩倉使節團]],出使歐洲及美國。這次使節團出訪,對日本政局有極大的影響。隨團成員見識到歐美各國的文明開化與強大國力,深感日本封閉落後,咸認日本應該暫時停止對外爭戰的政策,全力發展內政,因而被歸類為「內治派」;而使節團出訪期間擔任留守的西鄉隆盛等人,則因主張立即出兵海外,被歸類為「武斷派」。 [[明治維新]]時期,社會結構重整,眾多武士失業,造成極大的社會問題。西鄉隆盛對士族(舊武士改稱)抱以深刻的同情,提倡[[征韓論]],意圖用對外戰爭解決內政壓力。西鄉同時是士族菁英論者,認為日本應該以士族為中心建立政府及軍隊;然而大久保認為日本應該朝向文官體制的政體發展,並以徵兵制度破除軍隊的封建性,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式軍隊。 1873年(明治六年),正院閣議針對征韓論進行辯論,結果演變成為政爭,史稱「[[明治六年政變]]」。最後天皇支持內治派,西鄉隆盛、[[江藤新平]]等武斷派參議全數辭職下野。西鄉返回薩摩後設立私學校,傳揚士道(舊武士精神)。當時士族問題越來越大,各地陸續出現士族叛亂事件,西鄉均不為所動。 1874年(明治七年),江藤新平在九州[[佐賀縣]]發動「佐賀之亂」。大久保利通受命前往平亂,僅花11日便順利鎮壓叛軍。日本政府為安撫士族,尤其是反抗意識最強的薩摩士族,由大久保利通負責折衝。同年(清同治十三年)因琉球難民在[[台灣]]被[[臺灣原住民族|原住民]]殺害,日方進行「台灣出兵」(中方稱為[[牡丹社事件]])。日本政府將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從道]]升為中將,並任命為「蕃地事務局都督」,領兵三千餘名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部落。 日本出兵台灣,遭到[[清]]朝抗議;然而兩國並未宣戰,皆圖以外交手段解決,但談判很快陷入僵局。日本政府任命大久保利通出任全權大臣,前往中國交涉。大久保拉攏英國駐北京公使[[威妥瑪]]出面調停,清廷遂讓步簽下[[北京專約]],承認日本出兵台灣是「保民義舉」;同時給付難民撫慰金與日軍建築物購買金共五十萬兩。後來日本解釋「保民義舉」係清廷承認[[琉球]]為日本屬地的證明,隨即於1878年(明治十一年)進行[[琉球處分]],迫使琉球國王退位,將琉球置為日本一縣。大久保利通的此次外交在日本獲得極高評價。 然而士族問題並未因此獲得解決。1877年(明治十年),薩摩不平士族攻擊鹿兒島的政府軍火藥庫,揭開[[西南戰爭]]序幕。當時西鄉隆盛並不在[[鹿兒島縣|鹿兒島]],聞訊之後慨然長嘆,但依然回到鹿兒島統率士族們,以「質問政府」為名揮軍北上,並在[[熊本城]]與政府軍爆發激戰。最後政府軍擊敗薩摩軍,西鄉撤退回到鹿兒島,在負傷的情況下由部下[[介錯]]砍下頭顱,結束日本史上至今最後一場內戰。因為西鄉為士族而戰,各地士族同情西鄉者甚多。 1878年(明治十一年)5月14日清晨,[[福島縣]]令山吉盛典到大久保利通在東京的宅邸拜訪。大久保對他說:「明治維新需要三十年才能完成。從明治元年到十年是創業期,有許多兵事。第二個十年最為重要,是整理內政、興殖民產的時期;利通不肖,願竭盡心力為之。以後的第三期,就要靠你們後進諸君了!」然而就在當天早上8點,大久保於上班途中在[[紀尾井町]]的紀尾井坂遭到[[石川縣]]士族島田一郎等六名刺客暗殺,史稱[[紀尾井坂之變]]。島田等人深為鹿兒島私學校的思想共鳴,欲附和西南戰爭舉兵不成,遂改而刺殺大久保。 大久保死後,日本政府追贈為右大臣、正二位。並且為他舉行維新以來第一場[[國葬]],葬於東京青山靈園。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S81ENIwoQ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ゆっくり解説】近代日本の建国者「大久保利通」!維新三傑のひとり•倒幕や明治維新を主導した彼の激動の生涯を振り返る!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久保利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