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增城区黄塘村 的原始碼
←
增城区黄塘村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708cc.jpg|thumb|right|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403/d74f4d3be76947248ccafa9e1ff92525.jpeg 原图链接]]] [[增城区黄塘村]]历史性由6条自然村组成,有一个村委会,有[[连巷村]]40人,沙头自然村30人,中村村500人,[[冚尾村]]1300人,[[乐田村]]800人,[[仙冚村]]230人。<ref>[https://www.sohu.com/a/458804196_99977225 6条清明小长假一日游路线,带你玩转衢州乡村!安排~ ] </ref> 中文名:黄塘村 行政级别:村 宅地面积:8万平方 组 成:6个自然村 主要收入:种养 ==村情概况== 有很多历史流传下来的具有本村特色的景点景观,比如村内的风水塘、大榕树、苏联社、祠堂等等;观新建有环树新泥路3000米,村内宅地面积8万平方,村民主要收入靠主要收入为主,黄塘头菜很出名;黄塘村水源清洁,房屋没什么改变,都是历史留下来的旧村。 ==班子成员== 序号 姓名 职务 性别 分工 陈见洪 书记 男 负责支部全面工作、组织 梁容灼 副书记 男 委员 梁淦河 委员 男 纪检 陈锦棠 委员 男 宣传 ==村委会组成== 序号 姓名 职务 性别 分工 陈见洪 村主任 男 负责村全面工作 周小娟 妇女主任 女 妇联、财务工作 ==人文历史== 19世纪80年代在黄塘出土有石犁、石斧、石凿等新石器时代文物,证实境内远在5000庆年以前已有人类活动。宋嘉庆六年(1061),原任福建漳州通判的周端颂奉调温州郡,时宋与契丹、西夏交兵,朝政混乱,周端颂弃官定居于永嘉县江村箬溪;二世周仕勋迁居黄塘,嗣后子孙繁衍,今周姓约占黄塘村人口90%。古迹众多,有寿昌寺及石柱门、矮凳桥、孝义桥、宋朝古墓,还有700余年树龄古枫树。 黄塘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共[[乐清县]]委活动区域。村民周天一、周贤兰、周福海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成中共基层支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民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三反六抗”等革命斗争。在斗争中,周浩夫英勇献身,周天一、周贤兰等10人毅然投身革命武装队伍,周福海等16人留地方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自然资源== 黄塘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温泉主要分布在村东侧和南侧,有3处呈南北走向条带状,单条长约300米,宽约100米,间隔约300米;其余在村落四周河涧、烂水田。水量丰富,且稳定,特别是东条带中的黄泥窟头、水喷洛、滩头3处水潭,涌水量大,可供两部54厘米口径的17千瓦电力抽水机连续抽水。水质清洌、味甘、恒温(保持在22℃左右)。盛夏,泉水清凉宜人,喝上一口,沁人心脾;严冬,温暖似汤,热雾腾腾。经测定,PH值为6。6.2,各元素含量:硫0.01%,锌小于0.01%,铅0.01%,锰小于0.01%,无菌。 ==养殖业== 黄塘村积极开发温泉资源。1954~1970年间,利用具有温泉的河涧、水田繁殖绿萍485吨,价值6.4万元,较好地解决了肥料、饲料等问题。1959~1970年间,又繁殖水浮莲,除自给外,还有100余吨销售外县,获利1.6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温泉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1982年始,在东山西畔烂水田先后开辟温泉鱼池15口,引进罗非鱼种苗700尾,进行温泉露天越冬试验,成活率达100%,为浙江省首次利用温泉资源在露天越冬罗非鱼种成功的养殖场。此后,规模扩大,年产罗非鱼苗12万尾,成鱼2吨,年收入16万元。1984年,在村南又辟鳗池29口,引进河鳗养殖。因水温、水质适宜,河鳗成活率高,生长快,1986年产成鳗350公斤,首次出口日本。1987年,与温州养鳗场联合经营,扩建面积11000平方米的露天止水式养鳗池,计一、二、三级饲养鳗池24个,实养面积15亩多,养殖规模扩大。出售成鳗47吨,远销日本,产值178.6万元,创外汇56.4万美元。 1984年,引进古巴牛蛙种500对在温泉水池中试养,翌年繁殖到10万多只,产值4万元。如今又开展淡水白鲳、[[甲鱼]]养殖。 ==种植业== 受温泉作用,黄塘村土壤呈微酸性,适宜种植各种果树。1981年,黄塘村被确定为县柑桔基地。1982年,从县苗圃引进蒰柑苗种3万株栽培,并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安装了一套自动喷灌设备。1985年,蒰柑成林,金秋季节,硕果累累。年产300吨。因蒰柑色美味甘,客商慕名而来,行销江苏、安徽、江西、上海、山东等省、市,年收入达60万余元。1986年,又开辟山场300亩,种植杨梅1万余株,年产10吨,获利4万余元。 杨梅是当地传统特色产业,黄塘村的杨梅个大、质优、味佳,卖价高,是市场的抢手货。改革开发以来,黄塘村发挥当地名优特产水果杨梅产业的优势,2000年前杨梅种植基地一直稳定在300亩。2000年后,村"两委"干部带领群众在原牛栏口坦山场又发展东魁杨梅200亩,使杨梅基地每户平均达到1.1亩,并在东山种植生态果园东魁杨梅,黄塘村杨梅年收入达180余万元。 黄塘村为了种植管理好杨梅,成立乐清市虹达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杨梅购销的一条龙服务。合作社聘请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前来进行杨梅种植的技术培训,同时,成立农函大学,讲授科技知识,黄塘村有217人获得农函大技术职称、农民技术员、农民绿化证书,农民掌握种植培育杨梅技术的人不断增多。 ==教育事业== 黄塘村民重视文化教育。清末创办了私塾双溪书院。1914年改办为两等学校,后改为小学,到40年代末,有大学生4名,高中生5名。1949年后至1992年有大学生29名,高中生52名。其中周时初是5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生,系高级工程师,在理疗机械研究上造诣颇深;周青山留学美国,取得博士后学位,在高能化学合成材料研究上成绩显著,蜚声海外。 ==经济发展== 工业开始起步,到1992年,已有股份制合作企业3家,其中淡溪无线电元件厂年产值百万元以上。2005年,黄塘村总收入达1350万余元,村民人均收入7200余元,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乐清市淡溪镇黄塘村大力种植当地名优水果杨梅,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村民从事种植培育杨梅、经商、务工等,人均年收入达8100元。 ==文明建设== 村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发展。1982年,在淡溪乡率先引电入村,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电力。1986年,建起水塔,村民用上自来水。1990年,筑自流引水渠7500米,灌溉农田;还在村前营建1座长52米、宽6米的双溪大桥。1992年,进行道路规划改造,开辟了7条6米宽的道路。如今黄塘村路平灯明,新房鳞次栉比,家用电器已进入90%的村民家庭。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以来,黄塘村村民投入住宅建设资金2550万元。2006年统计黄塘村已有80%以上的村民住进新房,已先后有7户村民盖起了豪华气派的别墅。60多岁的村民郑珠玉大妈搬进典雅的欧式风格别墅里已有10来年了。郑大妈说,搬入新居以前,她家八口就挤住在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一个小小的阁楼就铺了好几张床,跟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民国时曾任省议员的周序安故居是黄塘村惟一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的欧式小洋楼,三退屋、垟头屋、屏墙底屋等都是古色古香的清代古民居,这些文化底蕴浓厚的古民居点缀其间,无形中为黄塘村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因此,黄塘村在编制规划时就将8座古民居保护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2005年,黄塘村投资120万元对这8座古民居按原来面貌和材料特点进行了修缮。上溪头屋这座古民居前原本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难除,村里因此挖了排水沟,填平小坑,还在古民居前摆上了绿色植物,使古民居焕发了新姿。 ==视频== {{#iDisplay:n31312hqf3u | 560 | 390 | qq }} 增城区莲塘村 新塘镇瓜岭村 正果镇蒙花布村入选第二批广州旅游文化特色村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增城区黄塘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