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報恩寺 (新加坡) 的原始碼
←
報恩寺 (新加坡)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报恩寺''' </p> |- |<center><img src="http://www.mgcon.sg/images/Poh%20Ern%20Shih%20Temple/IMG_8031%20copy.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mgcon.sg/InstitutionalHTML/project06.html 圖片來自mgcon] </small> |} '''报恩寺'''(Poh Ern Shih)是新加坡南岸的一座[[佛寺]],坐落于推迁路(Chwee Chian Road)的一个小山顶上,在[[巴西班让路]](Pasir Panjang Road)的不远处。该佛教建筑是为纪念在1942年的[[巴西班让战役]]中丧命者而建立的,主要供奉[[地藏菩萨]],其首位住持即是美籍[[上座部佛教]]和尚[[苏曼迦罗|苏曼迦罗法师]],他亦是新加坡第一位获任命为佛寺住持的西洋人。 报恩寺于2003年开始重建,现为新加坡第一座结合环保与[[老年|亲乐龄]]概念的宗教建筑。报恩寺同佛友联谊会为该国的佛教社群主办各种活动,如[[佛法]]开示、[[契经]]论述、[[禅定]]课程等等,以中、英文教授。 ==历史背景== 报恩寺位于新加坡南岸的推迁山山顶上,在巴西班让路附近,山顶的对面能看到[[鸦片山]]。19世纪的时候,[[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鸦片山山上开鸦片工厂,对来自[[金三角]]的生鸦片进行加工,并贩卖到中国和东南亚。<ref name="PES">{{cite web | url = http://www.pohernshih.org/History(E).htm | title = History of Bukit Chandu | accessdate = 5 June 2007 | publisher = Poh Ern Shih | deadurl = yes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714143111/http://www.pohernshih.org/History(E).htm | archivedate = 2007年7月14日 }}</ref>[[二战]]爆发之前,[[海峡殖民地|英国殖民地政府]]为保护周边军事设施,在推迁山山上置放重型火炮,以防日军从巴西班让沿海发动攻击。 鸦片山是巴西班让战役中,[[皇家马来兵团|英军马来兵团]]第一与第二[[营]]的最后防御阵线,马来兵团同第二忠诚兵团(2nd Loyals Regiment)从1942年2月8日至14日镇守新加坡西部和南部地区。尽管马来兵团的军火及粮食都所剩无几,不过他们奋力抗战,造成日军重大伤亡,惟日军加派人马,抗战者最终寡不敌众,遭日军诛戮。其中一位[[马来族]]军官[[阿南·赛迪|阿南少尉]]被日军生擒并施以酷刑,也难逃死劫,他的英勇事迹传遍新马,广为人知。<ref>{{cite web | url = http://www.s1942.org.sg/s1942/bukit_chandu/homepage.htm | title = Reflections at Bukit Chandu | accessdate = 5 June 2007 | publisher = 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 archive-date = 2007-06-05 |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05085955/http://www.s1942.org.sg/s1942/bukit_chandu/homepage.htm | dead-url = no }}</ref> ===创始人李俊承=== 二战时期日军侵占新加坡,这场战争夺取了许多士兵和平民的性命,为让这些“冤魂”早日“脱离苦海”,于是报恩寺就这样在推迁山成立了。这座佛寺是慈善家[[李俊承]](1888年-1966年)在1954年创始的,当时为一层楼高,是新加坡少数奉献给[[地藏菩萨]]的中国[[大乘佛教|大乘]]佛寺。 李俊承生于中国[[福建省]][[永春县]],年幼时随同父亲到[[森美兰州]],随即到新加坡建立地产事业。他飞黄腾达,在当地华族社群中担任领导职务,并且成为[[华侨银行]]的创办人之一,在[[新加坡日占时期|日治时期]]还担任其代理主席。<ref>{{cite web | url = http://www.ocbc.com.sg/global/aboutOCBC/Gco_Abt_History.shtm | title = OCBC History | accessdate = 5 June 2007 | publisher = 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ref>李俊承也奉献于佛教的发展,他参与建设佛教刊物发行中心(1933年)以及[[新加坡佛教居士林]](1934年)。 ===首位西洋住持=== [[苏曼迦罗|苏曼迦罗法师]](Sumangalo;1903年-1963年),本名罗伯特·斯图尔特·克利夫顿(Robert Stuart Clifton),于1903年在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 (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出生。他在取得了文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讲授佛教,尔后移居亚洲进修佛教,并在[[老挝]]加入[[上座部佛教]],取法号苏曼迦罗,意即“非常吉利”。苏曼迦罗法师后来前往[[马来亚]],并于1959年末,与另一位美籍和尚苏悉地法师(Susiddhi)在一次佛法之旅到访新加坡。他在这些地区成立数个青年团和周日学校,功不可没。 1959年1月,苏曼迦罗法师获任为报恩寺的荣誉住持,即成为新加坡第一位西洋佛寺住持。他在新加坡协助毕俊辉将[[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经]]从中文翻译成英文,随后回返马来亚的槟城佛学院安度晚年。他在该学院讲授佛法,其授课内容后来编撰为中、英文两版,现仍自由发布。苏曼迦罗法师卒于1963年2月6日,并火葬于[[槟城]]。 ===女性佛教先驱=== [[毕俊辉]](1906年-1981年)生在中国[[广州]]的一个富裕家庭,她在家中排行老幺,年幼时母亲带她到槟城受教育。她在1924年参加了[[剑桥高级考试]](Senior Cambridge),然后到福建女校任职英文老师。1927年,她前往广州的[[中山大学]]进修,惟母亲得了重病,她只好放弃学业,回返槟城。在槟城的时候,毕俊辉在[[槟城极乐寺|极乐寺]]听[[释太虚|太虚大师]]及其门徒[[释慈航|慈航法师]]讲授佛法,随即在慈航法师的门下受教。她于1946年在槟城和新加坡建立[[菩提学校]],促进年轻一代接受佛教教育,同时亦活跃于佛教社群的志工事务。 1959年12月,毕俊辉开始将报恩寺的地藏菩萨经从中文翻译成英文,让受英文教育者也能受惠,苏曼迦罗法师也从旁协助并提供改善建议。1964年,新加坡[[元首 (马来语)|元首]][[尤索夫·伊萨]](后来成为[[新加坡总统|新加坡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赐予她[[新加坡荣誉制度|公共服务星章]],她也在1973年获新加坡共和国第二任总统[[本杰明·亨利·薛尔思|薛尔思]]委任为[[太平绅士]]。毕俊辉亦曾担任过[[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的副会长。1981年,毕俊辉在前往印度的途中逝世。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Category:227 寺院]]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報恩寺 (新加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