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城南书院 的原始碼
←
城南书院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城南书院</big> ''' |- | [[File:城南书院.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城南书院 外文名称;Chengnan Academy 始建于;公元1161年 位于;湖南长沙妙高峰下 始建者;张浚、张栻 校史;(清)余正焕等撰《城南书院志》 今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典故;朱张会讲 |} '''城南书院''',[[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位今[[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妙高峰下,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所在地。在历史上,城南书院与岳麓书院齐名,"[[朱张会讲]]"典故发源地。 城南书院原是南宋大儒[[张栻]]其父[[张浚]]在潭州的居所,[[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建于南门外妙高峰,[[张栻]]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入元后废为寺。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湖广行省参议[[吴世忠]]、湖南提学道[[陈凤梧]]曾谋求在妙高峰恢复城南书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据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长沙]]府推官翟台才在妙高峰寺下建得学堂5间,万历中复圮。 1903年,长沙城南书院改制为湖南师范馆,即为今湖南第一师范。 ==文化渊源== 位于妙高峰的[[湖南]]第一师范,其前身乃古城南书院。城南书院原是南宋大儒[[张栻]]之父[[张浚]]在潭州的居所,建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张栻和朱熹曾在此讲学论道,因而声名远扬。当时的城南书院,名为书院,实为私家园林,[[张浚]]父子精心营造了"城南十景"。丽泽堂,书楼,养蒙轩,月榭,卷云亭,集楼台堂榭之胜,又月绿竹阴的琮争谷、高邱重叠的南阜,一池如碧的纳湖;纳湖中置所舫和采菱舟。民国时卷云亭尚在。据1936年《[[长沙市指南]]》载:卷云亭在妙高峰中学之门楼上,城南十景,惟此独存,亭仅方丈,可容三四人坐憩。湘水前横,麓山在望,春夏之间,凭窗西眺,烟波云雾,叠叠重重,在湘滨向麓顶上升,如卷绵蔫,此或"卷云"之名所由来?南阜是妙高峰的绝顶,卷云亭亦在妙高峰上。琮争谷在卷云亭后高阜之右,朱熹称此处,"倚仗忽琮争,竹深无觅处。"纳湖即今天鹅塘。塘水与老龙潭相通,老龙潭水经过在椿桥,又直通"朱张渡。"[[朱熹]]来访,常与张栻留连往返于十景之中,举杯痛饮,遂有十景的唱和。[[张栻]]《[[月榭]]》诗云:危栏倒影,面面涌金波。何处无佳月,惟应此地多。<ref>[http://nb.zjol.com.cn/system/2016/01/10/020983404.shtml 到南塘“城南书院” 寻找老宁波的回忆] ,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6年01月10 </ref> 朱熹和诗云: 月色三秋白,湖光四面平。 与君凌倒影,上下极空 明。 淳熙间,张栻召为吏部员外郎,离开长沙,十景逐渐荒废。到元代,南阜上的"苍然观"改为"高峰寺",但[[张浚]]手书"城南书院"四字匾额仍保留在寺内。直到民国22年(1933),有署名"西耕"者撰《[[长沙新市政计划中保存之名迹]]》一文,竟把此匾额列为"不保存之列"理由是此匾为"杀岳武穆之嫌疑犯张浚所书。"因此,流传近千年的"城南书院"匾额,最终毁于一语。查史,参与陷害岳飞的是张俊,而非张浚,不知此公读书何以如此荒忽,及至浚、俊不分。 明[[正德]]二年(1507),湖广行省参议[[吴世忠]],[[湖南]]提学道[[凤梧]]曾谋求在妙高峰恢复城南书院,但此地已被吉藩府所据而未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长沙]]府推官[[翟台才]]在高峰寺下建得学堂5间,万历年间复圮。清[[康熙]]五十六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照]]写有《[[怀张浚故宅]]》一诗,自注"今为城南书院。"诗云:元臣矢庙算,力战绝和书。蜀道安磐石,平江近日车。亭台芳草合,池沼白频疏。弦诵留遗泽。承家仰硕儒。城南书院真正成为诸生肄业之所,是从清乾隆时开始的。[[乾隆]]十年(1745),[[杨锡绂]]任湖南巡抚,下车伊始,杨便赴岳麓书院课试生童,然而,前来应试的生童廖廖无几,问其故,只因长沙城到岳麓书院"中隔湘江"稍遇风涛,士子即畏涉不前。杨决意将岳麓肄业诸生迁移至湘江东岸的城内就读。恰巧在都正街寻得都司衙门空署一所,于是将其改建成书院,因该书院在城之南隅。乃称"城南书院"。此举极得人心,司、道、守、牧各官都捐出养廉银,历一月落成书舍80间,分正谊、主敬、进德、存诚、居业、明道六斋,又仿岳麓书匾悬之讲堂。岳州知府[[黄凝道]]捐建御书楼于书院南隅。中祀[[朱熹]]、[[张栻]]及有功书院[[诸先贤]]。从此天心阁下一片弦诵之声。[[乾隆]]二十一年(1756),巡抚[[陈宏谋]]将就读于城南书院的原岳麓诸生复移至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仅留新生童肄业。 此后乾隆四十七年(1782)[[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嘉庆五年(1800)长沙知府[[沈廷瑛]]、[[嘉庆]]二十三年(1818)署湖南盐法道善康,又3次修缮城南书院。[[道光]]二年(1822),巡抚左辅认为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邻近善化县始,市嚣嘈杂,不利学子静修,于是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复迁至600余年前创始的妙高峰上。天心阁城南书院旧址则改建为"刘猛将军庙"。[[刘猛]]将军即元指挥使[[刘承忠]],相传"祷蝗有验",清[[雍正]]间始列入祀典。 左辅复建的城南书院恢复了"十景"。清道光进士、云贵总督[[劳崇光]]《[[城南书院赋]]》记述了十景的盛状。赋曰:草对回环,山川萦束;纳湖供其溯洄,高阜任其瞻瞩。访旧基于月榭,危栏之影依然;叩曩躅于云亭,隐几之吟可续。舫名听雨,闲垂软涨三稿;舟泛采菱,缓度新歌一曲,轩开半亩,养蒙迪我聪明堂矗三椽,丽泽成吾学问。看红波岳色,潇湘之灵秀如新;仰圣域贤关,闽洛之渊源伊近。 道光皇帝御书"丽泽风长"匾额,从此城南书院步入了它的辉煌时代。著名学者[[孙鼎臣]]、[[余廷灿]]、[[贺熙龄]]、[[何绍基]]、[[郭嵩焘]]等先后讲学于城南书院。青年时代的[[曾国藩]]、[[左宗棠]]、[[王闿运]]、[[张百熙]]以及[[黄兴]]等曾在此修藏或就读。书院内旧有吕南屯所撰一联:人只此人,不入圣,便作狂,中间难站脚;学须就学,时既过,今又待,何日始回头。 此联深含哲理,上联讲做人,下联讲治学,劝人不可苟且偷安。[[光绪]]二十九年(1903)城南书院与[[湖南]]师范馆合并,称湖南全省师范学堂,次年改为中路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湖南第一师范。 湖南一师的前身城南书院为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浚]]、[[张栻]]父子所建。乾道元年(1165年),张栻开始在这里授徒传业。整个书院旧址宽阔,屋宇引所、基地园土26处。书院有监院、讲堂、书房等六斋。另设纳湖、月榭、卷云亭、听雨舫、采菱舟、养蒙轩、丽泽堂、禁蛙池等10处景点。当年[[朱熹]]来城南书院讲学,与张栻各有唱和诗10首。纳湖位处后山妙高峰,月榭在纳湖旁,[[张栻]]《[[月榭]]》诗有"危栏明倒影,面面涌金波"句。听雨舫采菱舟在纳湖中间。丽泽堂亦在纳湖旁,[[朱熹]]《[[丽泽堂]]》诗有"堂前湖水深"句。禁蛙池在今艺术楼所在地,相传张栻夜读时,蛙鸣心烦,投砚入池,蛙声便止,故称之为"禁蛙池"。[[劳崇光]]在《[[城南书院赋]]》中有这样的描绘:"物态凝眸而盎盎,千古灵区;弦歌入听仅雍雍,一方雅化。" ==历史沿革== 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张浚]]、张栻父子建城南书院。 1165年,南宋乾道元年,张栻开始在城南书院授徒传业。 1180年,张栻逝世后一百来年,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成了僧寺。 明朝,又经历了几度兴废。 1507年,明正德二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谋进行了修复。后并入吉王府。 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推官翟台"作堂三楹",再次进行了修复。 1578年,明万历六年,复废。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在妙高峰故地按照城南书院原貌大规模复建,道光二年(1822年)冬落成。同时,为纪念张栻,在妙高峰上增建了"南轩夫子祠"(今一师图书馆所在地),祠前建"文星阁"。 1903年,城南书院更名为湖南师范馆。 1903年,湖南师范馆更名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 1904年,湖南全省师范学堂(部分)改建为湖南中路师范学堂。 1907年,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更名为湖南省立初级师范。 1912年,湖南省立初级师范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4年,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建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 1928年,湖南省立高级中学(教育科)更名为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 1929年,湖南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改建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39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合并、湖南省立二女中等七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 1941年,湖南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师范部)改建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49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更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 2000年,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中专)升格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专)。 2008年,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专)升格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本科)。 ==办学特色== 城南书院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或议论时政,对湖南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使之成为"昔贤过化之地,兰芷升庭,杞梓入室,则又湘中子弟争来讲学之区也"。 ==著名校友== [[张栻]]逝世(1180年)后一百来年,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成了僧寺。到了明朝,又经历了几度兴废。正德二年(1507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谋进行了修复。后并入吉王府。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推官翟台"作堂三楹",再次进行了修复。万历六年(1578年)复废。城南书院在明朝虽经两次修缮,但规模缩小了。至清[[康熙]]年间,屡次修复,但艰于集资,未能实施。乾隆十年(1745年)巡抚杨锡绂迁于城南天心阁下旧部司衙门旧址。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巡抚[[左杏庄]]以该地喧闹,不利研读,奏获"谕旨",在妙高峰故地按照城南书院原貌大规模复建,道光二年(1822年)冬落成。同时,为纪念[[张栻]],在妙高峰上增建了"南轩夫子祠"(今一师图书馆所在地),祠前建"文星阁"。对此,道光皇帝给予了"嘉奖",亲书"丽泽风长"四字匾额榜于讲堂。后巡抚嵩莲航制订了学院章程。寂然五百多年的城南书院又成了湖南的最大书院之一。《[[城南书院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城南之肇自有宋,与岳麓先 相等,其隔江对峙,各藉先贤之声以俱永,亦遥遥相望。" 继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朱熹]]之后,湘中一些知名之士如[[陈本钦]]、孙鼎臣、[[何绍基]]、王先谦、[[郭嵩焘]]等,都先后在这里任过主讲。湘中大儒[[李元度]]、左宗棠、民主革命家[[黄兴]]、陈天华、著名教育家[[杨昌济]]、谭云山、杨毓麟以及知名之士[[邓辅纶]]、樊锥、杨端六、[[皮宗石]]、文斐亦藏修于此。 ==书院楹联== 人只此人,不入圣,便作狂,中间难站脚; 学须就学,昨既过,今又待,何日始回头。 清代吕南村题城南书院。浙江敷文书院亦有此联,题者署为杨昌浚 句里乾坤随指顾; 斗南钟鼓闹清秋。 清代张栻题城南书院 燕柳最相思,身别修门二十载; 楚材必有用,教成君子六千人。 佚名题城南书院 往事忆觚棱,身别都门二十载; 新阳尽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清代梁鼎芬题城南书院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 李彦章题城南书院,广西西邕书院实用斋亦有此联 唤渡竟奚为?莫贪着蜗角微名,蝇头细利; 临行何所赠?好记取东城白水,北郭青山。 佚名题回澜亭 把酒涤烦襟,任天地草绿,世界尘红,此心澄似双江水; 凭栏舒望眼,看远浦帆墙,夕阳城郭,胜概多于六岭春。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f0610ijm5w5|480|270|qq}} <center>20180321城南书院青春期讲座顺利举行</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城南书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