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 的原始碼
←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國際商業信貸銀行'''<br><img src="https://secureservercdn.net/198.71.233.197/233.e10.myftpupload.com/wp-content/uploads/bb-plugin/cache/%E5%9C%8B%E9%9A%9B%E5%95%86%E6%A5%AD%E4%BF%A1%E8%B2%B8%E9%8A%80%E8%A1%8C%E5%A4%A7%E5%BB%88-square.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rent-office-hk.com/bcc-building/ 圖片來自rent-office-hk]</small> |}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簡稱'''國商信銀'''、'''國商銀行''',[[縮寫]]:'''BCCI''')是一間於[[盧森堡]]註冊的銀行。 成立於1972年,總部設於[[伦敦|倫敦]],並在中國的[[深圳市|深圳]]等地擁有大量業務<ref>{{Cite web|url=https://apnews.com/55d0ae92054693be198cdcc0acc070df|title=BCCI Reportedly Moved Millions of Dollars Out of China|publisher=[[AP]]|date=1991-08-09|accessdate=2019-07-11|archive-date=2019-07-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11052657/https://apnews.com/55d0ae92054693be198cdcc0acc070df|dead-url=no}}</ref><ref>{{Cite web|url=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archive/opinions/1991/10/27/chinas-weapons-mafia/5a0f8884-8953-4bbe-9ae8-fc72fb09442f/|title=CHINA'S WEAPONS MAFIA|publisher=[[The Washington Post]]|date=1991-10-27|accessdate=2019-07-11|archive-date=2019-07-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711052707/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archive/opinions/1991/10/27/chinas-weapons-mafia/5a0f8884-8953-4bbe-9ae8-fc72fb09442f/|dead-url=no}}</ref>。國商銀行於1991年倒闭,在倒闭前,其在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超過350個辦事處。 == 聲譽受損與倒閉 == 國商銀行由[[巴基斯坦]]人Agha Hasan Abedi於1972年在[[卡拉奇]]創立,同年在[[英国]][[伦敦]]開業。1988至1990年,因[[美国]][[佛罗里达州|佛罗里达]]分行涉嫌為[[販毒]]集團處理贓款,聲譽受損,此次事件成為该銀行3年後倒閉的導火線。 1991年,[[英倫銀行]]在例行調查時發現,國商银行於1990年嚴重虧損,但未向外公佈。随後英倫銀行認為事態嚴重,經與國商银行的子公司註冊地——[[盧森堡]]和[[開曼群島]]的金融機構討論下,三方一致同意接管該行。 1991年7月5日,英倫銀行正式宣佈接管国商银行後,全球各地的金融管理機構均勒令該行在當地停業。幾日後,该行的全球業務均相繼停止。隨後經調查,該行被發現涉及一連串如洗黑錢、替恐怖份子及獨裁政權(包括巴拿馬軍政府首領[[諾列加]]在內人等)輸送資金等不法行為。同時其貸款部門并未作有效審查,導致無法收回貸款,為吸取資金補償壞賬又以高息存款吸引存戶,以及向其他銀行借貸,均是该行倒閉原因。 同月29日及8月10日,兩位調查報導有關事件的記者突然「猝死」,但死因未明。其中,死於[[危地馬拉]]的,是一位原籍[[馬來西亞]]的[[華裔]]吳姓記者,據說他當時正在追查國商在當地的一大新聞;另一位在[[西維吉尼亞州]]出事的[[美國]]記者卡索拉若,據說也正在追查國商內幕。 國商銀行的倒閉,在20世紀末的國際金融界引起極大反應,被視為「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醜聞」。值得一提的是,國商五度有意進軍[[新加坡]],但監管當局均拒絕有關申請,認為其作風不穩健。 ==香港方面== 1991年7月5日晚,香港的銀監專員發表聲明指,香港的國商銀行財政狀況健全(後於1999年證明其言屬實),國商集團的問題發生在香港以外,與香港的國商銀行無關,但事件隨即出現轉變。7月6日,當時的香港銀監會([[香港金融管理局]]前身)發現國商在1988至90年間出現有問題貸款,國商銀行大股東[[阿布扎比]]政府拒絕向香港國商注資。7月7日晚上,銀監會宣布,政府已指令香港國商次日凌晨暫停營業,随後,當時的財政司[[翟克誠]](已故)更表示,政府不會動用[[外匯基金]]挽救銀行,因國商已經於1988至1990年證實出現財務問題,且政府不為國商的無紀錄負債提供擔保,最終導致國商於7月17日清盤。<ref>{{Cite web |url=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80925/11644368 |title=43年前廣託擠提牽連最廣 |accessdate=2012-08-26 |archive-date=2017-10-2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23065836/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80925/11644368 |dead-url=no }}</ref> 受事件影響,當時[[港基國際銀行|港基銀行]]([[富邦銀行(香港)]]前身)和[[道亨銀行]]([[星展銀行(香港)]]前身)也出現[[擠提]],但得到當時署理金融司[[任志剛]]安排動用外匯基金幫助。不過,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卻沒有受到同等幫助(因國商並非如港基和道亨在香港註冊),又只願意讓存戶先取回25%存款,引起不少存戶不滿。宣佈清盤后當日有存戶在中環德輔道中與花園道交界[[希爾頓酒店]](現址為[[長江集團中心]])馬路上靜坐抗議,导致交通停滯,結果5名存戶被警方帶走。 1991年11月,[[香港華人銀行]]([[中信銀行國際]]前身)同意收購香港國商銀行全部股份。 1999年底,香港國商銀行正式發放所有清盤後利息,香港存戶最終全數取回100%存款,國商正式在香港劃上句號<ref>{{cite web|title=國際商業信貸銀行有限公司(清盤中)全數發放清盤後利息|url=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199911/03/1103218.htm|website=香港特區政府|accessdate=2017-05-02|date=1999-11-03|archive-date=2019-10-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013154526/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199911/03/1103218.htm|dead-url=no}}</ref>。 时至今日,國商的名字仍然留在[[九龍西]][[尖沙咀]][[加拿分道]]一幢大廈,名為[[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大廈]]。此事件唯一的正面影響,就是有關事件引發[[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款保障計劃]]的討論,但该讨论直到2006年才落實。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62 銀行]]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國際商業信貸銀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