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國分青厓 的原始碼
←
國分青厓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0px 1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姓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國分青厓'''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別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原名'''高胤''',字'''子美''',通'''稱豁''',號'''青厓'''(亦作'''青崖''')、<br>'''松洲'''、'''金峽'''、'''太白山人'''等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生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857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死亡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944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官宦經歷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星社、雅文會、詠社、樸社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編著作品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詩董狐》《青厓詩存20巻》2冊 |} </div> '''國分青厓'''(1857-1944),原名'''高胤''',字'''子美''',通'''稱豁''',號'''青厓'''(亦作'''青崖''')、'''松洲'''、'''金峽'''、'''太白山人'''等。 ==生平== [[仙臺]]藩士族出身,幼年入藩學養賢堂學習漢詩文,明治後曾入司法省法學校研讀,後因志趣不合與[[原敬]]、[[陸羯南]]等同窗好友一起退學,轉而從事記者行業。 明治22年(1889)年,同窗陸羯南創辦《日本新聞》,國分加盟擔任記者,開闢連載專欄「評林」,以漢詩評論政局時事,開始嶄露頭角。隔年參與著名詩社「星」社,與漢學大家[[森槐南]]、[[本田種竹]]等並稱該社三大詩人,奠定文壇名聲。後陸續參加「雅文會」、「詠社」、「樸社」等諸多文壇重要詩社,成為日本文壇極具影響力的文化人。 大正12年(1923)參與創辦大東文化學院,並擔任該院教授。大正15年(1926),受臺灣總督[[上山滿]]之進邀請,除環臺一週體驗並書寫殖民地風情外,還與臺灣漢詩人互相酬唱應答。昭和5年(1930)擔任政教社社長,大量書寫迎合戰爭體制的作品。昭和12年(1937)獲選為帝國藝術院會員。昭和19年(1944)過世,享年87歲。 ==著作== 身前作品散見各類報章或藝文雜誌,僅於明治30年(1897)出版《詩董狐》一書,收錄「評林」專欄詩作。直至1975年,由[[木下彪]]收集編錄《青厓詩存20巻》2冊,成為目前最常見的版本。 ==[[七言律詩]]== 舟入基隆港 <br> 風浪驚心五日間,捨舟上岸海彎環。百年天地人將老,千里梯航<ref> 梯航:梯山航海的省稱,原指登山渡水,後泛指長途跋涉。</ref>跡未閒<ref>未閒:閒,通「間」字。未間,指沒有間斷,此處指行程毫無停歇。</ref>。樓閣參差連客驛,煙巒窈窕<ref> 窈窕:形容山勢幽深的樣子。</ref>幻仙寰<ref>仙寰:即仙境。</ref>。明朝飛轎<ref>飛轎:本指女性搭乘的輕便小車,因行走若飛,故雅稱飛轎。此處喻指交通移動而言。</ref>炎雲<ref>炎雲:本指紅色的雲,此指炎熱的雲,喻指臺灣而言。</ref>上,放眼蓬萊第一山<ref>蓬萊第一山: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此處用以指涉臺灣島而言。第一山,指臺灣最高峰玉山。</ref>。<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青厓詩存》。大正15年(1926),國分青崖與[[勝島仙坡]],同受臺灣總督上山滿之進邀請而來臺遊歷。這趟臺灣之旅,兩人在[[基隆港]]登岸,先至臺北接受總督宴請,再船行前往[[花蓮]],後沿東海岸南下,至臺東大武,西向循浸水營古道翻越[[中央山脈]]。在到達西岸後,先由枋寮南下鵝鑾鼻參觀,再一路北返回臺北。 國分青崖這趟旅行,除完成環臺壯舉之外,還沿途賦詩記程,留下諸多詩作記錄沿途見聞心情,這首〈舟入基隆港〉,便是其在11月1日登岸時,對臺灣的第一印象紀錄。詩中描述自己由[[日本]]遠航五日抵達基隆,看到繁華熱鬧的港滬,以及緊臨於市街之後的煙嵐山巒,並期待能快點深入臺灣,去看那傳聞中的最高峰玉山。<br><br> 【延伸閱讀】<br> 1. 國分青厓,〈將遊臺灣次蔗庵總督詩韻〉三十首之四,《青厓詩存》。 2. 國分青厓,〈新高山〉,《青厓詩存》。 3. 國分青厓,〈東巡意決發軔前夕題壁〉,《青厓詩存》。<br><br> ==七言律詩== 大樹林 <br> 咫尺巍峩大武山<ref>大武山:泛指中央山脈南段,以北大武山為最高點的高山群,此處實際經過的是「大樹林山」,即今稱的「大漢山」。</ref>,竹輿<ref>竹輿:竹製小轎,多為單人乘坐、兩人抬轎的形式,日治時期山間常見的交通工具。</ref>搖兀踏雲攀。避炎喬木<ref>喬木:有明顯直立主幹、且高達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的總稱,即一般泛稱的樹。</ref>深林底,慰渴奔湍激瀨<ref>奔湍激瀨:奔湍,急速的水流。激瀨,溪水急流遇石噴濺。此處形容古道途經的力里溪。</ref>間。兩日鐵槍勞驛警<ref>兩日鐵槍勞驛警:兩日,指經浸水營越嶺道,由大武至大樹林的兩天行程。鐵槍勞驛警,勞煩浸水營越嶺道沿途各駐在所警察,持槍隨行護衛安全。</ref>,一甖粟酒<ref>甖粟酒:以甖粟果實泡製的果酒。</ref>共溪蠻<ref> 溪蠻:本指五溪蠻,為中國東漢至宋代分布於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省分的少數民族總稱,因其地有五條溪流而得名。此處則喻指擔任嚮導與役夫的排灣族人。</ref>。老夫常說巖牆戒<ref> 巖牆戒:巖牆,高峻而將要倒塌的牆。巖牆戒,指不貿然置身危險之處的教訓。典出《孟子‧盡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ref>,卻為貪奇不憚艱。<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青厓詩存》。大正15年(1926)11月,國分青厓偕同友人勝島仙坡受邀來臺遊歷。該月10日,兩人繞行東海岸抵達臺東,依原行程規劃,應由此搭船返回臺北,但在暈船不適的顧慮下,決定攀越「浸水營越嶺道」,即今日著名的「浸水營古道」,前往臺灣西岸。國分青厓等在日警護送下,12日由臺東大武出發,用兩天時間抵達大樹林。這首〈大樹林〉,便是這趟行程記錄之作。 大樹林,指的是「大樹林山」,今稱大漢山,是浸水營越嶺道的最高點。詩中描述自己乘坐竹轎,在沿途駐警的護衛下橫越山嶺古道,並和擔任嚮導與役夫的原住民把酒同歡。最後強調自己雖然深知「君子不近危牆」的道理,但為了貪戀奇觀美景,也只得不畏路途之艱險。<br><br> 【延伸閱讀】<br> 1. 國分青厓,〈大武〉,《青厓詩存》。 2. 國分青厓,〈大武山中所見〉,《青厓詩存》。 3. 國分青厓,〈力力社夜觀蕃人踏舞〉,《青厓詩存》。<br><br> ==註釋==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219 愛詩網]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OuIeLQNk5-kC&pg=PT244&lpg=PT244&dq=%E5%9C%8B%E5%88%86%E9%9D%92%E5%8E%93&source=bl&ots=_kFuNZtAxJ&sig=ACfU3U2U1vq6dKqB7iqIJsDbDcln7jktkg&hl=zh-TW&sa=X&ved=2ahUKEwiWhrDZ5aDoAhVIxYsBHRjrAaU4ChDoATAAegQIChAB#v=onepage&q=%E5%9C%8B%E5%88%86%E9%9D%92%E5%8E%93&f=false 臺灣文學家列傳]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61098 《青崖集卷二》] *[http://www6.plala.or.jp/guti/cemetery/PERSON/K/kokubu_se.html 国分青厓] [[Category:日本人]] [[Category:詩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國分青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