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国清寺 的原始碼
←
国清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国清寺11.jpg|缩略图|右|[http://image.naic.org.cn/uploadfile/2017/0731/1501469272276850.jpg 原图链接][http://www.naic.org.cn/html/2017/fjwh_0731/10972.html 来自中国民族建筑网图片]]]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沿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ref>[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8114/767797.html 隋代古刹国清寺 ],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5-03-23]</ref>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ref>[https://fo.ifeng.com/fojiaolvyou/detail_2013_08/05/28263259_0.shtml#_from_ralated 浙江国清寺:寺成国清 天台宗源 ],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5-03-25]</ref>该寺曾驻锡不少有名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ref>[https://fo.ifeng.com/chaosheng/zuting/detail_2010_11/25/3225150_0.shtml 天台宗祖庭——天台山国清寺 ],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4-12-09]</ref> 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历史沿革 == [[File:国清寺22.jpg|缩略图|右|[http://img.zjol.com.cn/mlf/dzw/tzpd/tzxw/201810/W020181008349229474228.jpeg 原图链接][http://tz.zjol.com.cn/tzxw/201810/t20181008_8427384.shtml 来自浙江在线网图片]]] 南宋嘉定《赤城志·寺观门二》“景德国清寺”条下称:“在(天台)县北一十里。旧名天台,隋开皇十八年为僧智顗建。先是顗修禅于此,梦定光告曰:‘寺若成,国即清’。大业中遂改名国清。李邕《记》所谓‘应运题寺’是也。唐会昌中废。” 国清寺始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智顗开创天台宗后,想建一寺庙,作为该宗的正式祖庭,但限于资金,迟迟不得动工。他在临终遗书晋王说:“不见寺成,瞑目为恨”。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见书后,极为感动,便派司马王弘监造国清寺。初建的国清寺寺址在大雄宝殿后面约100米处的八桂峰前山坡上。 唐会昌中(约845年),原寺毁于火,旋即重建。 唐大中五年(851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在寺后石壁上题写的“大中国清之寺”六个大字摩崖石主刻,至今仍清晰可辨。 从唐大中朝到清雍正朝的880多年间,国清寺几度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暴,但都是屡毁屡建。每次重修,寺宇规模都有所发展,位置也越来越往下移至山麓平旷地带。但从明人李汶在《游天台纪略》一文中提到的国清寺“最后委藏处石泉,名锡杖泉”句分析,可见当时锡杖泉已在寺的最后,即今位置。那么说明至迟在明代,国清寺已移至今址。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国清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修。 [[File:国清寺33.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897790597&di=89b5c7fa0a3f507ec1d7c5bc7b99f512&imgtype=0&src=http%3A%2F%2Fpic24.nipic.com%2F20121007%2F6992216_215238717000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6929684.html 来自昵图网图片]]] 20世纪60年代末“文革”的动荡时期,国清寺再次被毁。 1973年,[[周恩来]]下令敦促在1975年前完成国清寺修复,并拨款30万元,同时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该寺。 1984年重新复办了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如今的天台山佛学院)。 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格局 == 国清寺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 国清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罗汉堂(文物室)、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罗汉坐像。山门外各建筑物——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它们顺地势安排,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和谐协调。一进朝东的山门转入正中甬道,甬道两旁是仅高1.7米的黄色矮墙,矮墙后面是茂密的竹林。构成一个拥有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 == 主要建筑 == === 塔碑 === 国清寺主建筑群后的小山坡上,在苍郁的松林中有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铺地的碑亭。亭额上写着“法乳千秋”四个金字,亭中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长方形的石碑。 [[File:国清寺隋梅11.jpg|缩略图|右|[http://s2.sinaimg.cn/mw690/4dc5ae53t0886aa5c2641&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5ae530101jej3.html 来自新浪博客图片]]] 正中的丰碑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碑座高0.86米、宽0.86米、长1.86米、碑身高2.6米、宽1.26米、厚0.11米。长篇碑文和诗赞颂佛教天台宗创造人智者大师。右连的丰碑为“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丰碑稍低于智者丰碑。左边的一座丰碑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这座碑的大小与行满碑大小相同。三座丰碑的背面,有日本山田是谛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文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在“法乳千秋”碑亭左方,有一口围着石栏的古泉,上刻“锡杖泉”三字,相传宋僧普明坐禅于此,因寺内取水不便,遂以锡杖顿地曰:“此处当有泉!”即有泉水涌出,故名。 === 隋梅 === 国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宝殿右侧,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据考证,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关于它的传说,现代诗人邓拓写给隋梅的《题梅》诗最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 [[File:国清寺隋塔11.jpg|缩略图|右|[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898882257&di=474d698eea298218aecfd05ed8d43862&imgtype=0&src=http%3A%2F%2Fhiphotos.baidu.com%2Fyanmie20%2Fpic%2Fitem%2F93d217ef32b3f1f1cf1b3e33.jpg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968150100cpvu.html 来自新浪博客图片]]] === 隋塔 === 隋塔位于天台城关镇东北6里。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 后人对塔基进行了加固,四周铺筑了台阶,已予整修一新,已列为省级文保单位。隋塔建造别致,除砖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站在塔内,切可直接仰见蓝天。 === 方丈楼 === 方丈楼在国清寺建筑群东部的中心位置上,是一座两层七开间房子,前有“聚贤堂”(斋堂——僧众用餐的地方),后有迎塔楼(寺中宾馆)。楼前有一个方石铺地的院子。 方丈楼正中直条排列着三张八仙桌,两旁各有三排茶几木椅方凳,条桌上方挂有“弘阐天台宗”的大红底金字匾额,额下排有名画家邵宇、王子舞写的智者大师水墨画像。旁边挂有几幅名人字画,这是国清寺接待中外来宾的地方。 === 观音殿 === 与锡杖泉相邻处,新建有重檐歇山,斗拱翘角的观音殿,雄踞于大雄宝殿之后上方,观音殿长约15米,宽12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 此殿为美国洛杉矶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杨茂慈先生、吴梅影女士等捐资十五万元建成。1983年10月29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大典和法会。 === 报恩塔 === 报恩塔是观音殿西邻,建于1985年9月,高约3米,塔顶为黄铜宝顶,紫铜瓦盖成,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塔体为录岩。呈四方形,正前方为日本文“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碑名,另三面各嵌有黑底金字的经文。台基也为录岩铺成。 这座经幢是[[日本]][[莲宗]]信徒捐赠1000万日元建造的。宝塔建立在天台山国清寺的理由是,天台山是传教大师(日僧最澄大师)曾经留学过的最兴盛的灵址,日莲僧人非常敬仰天台大师(智者大师),而且坚信作为正法的法华经的源流是天台国清寺,以表“知恩报恩”的深意。 [[File:国清寺七佛塔11.jpg|缩略图|右|[http://b2-q.mafengwo.net/s4/M00/F4/EE/wKgByU-yJIDzdQADAAf24n4lQ0c57.jpeg?imageView2%2F2%2Fw%2F60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group/info.php?iid=887012&page=1 来自马蜂窝网图片]]] === 七佛塔 === 七佛塔,在寒拾亭前,俗称“七支塔”,也称迎宾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建于隋唐时的七佛塔已不存在,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七佛塔,我们看到的七佛塔只有30多年的历史。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 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是镂空的。七佛塔的上方,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 雨花殿 === 出门神殿,即见钟、鼓两楼中间又一座殿堂,常匾上书“雨花殿”三字。此名在别的佛寺中难得见到。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华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印度古神话传说中的“四天”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并说每一方都有一神堂管着,所以尊他们为“王”。“四大天王”亦称“四天神”或“四大金刚”所以一般寺庙中称此殿为“金刚殿”或“天王殿”。 === 妙法堂 === 大雄宝殿左侧妙法堂,这是一座两层楼五开间的精舍。堂前芭蕉茂盛,玉桂常青,环境十分清幽。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开敞明净,阁的周转排列着百只木箱,珍藏着《[[妙法莲华经]]》、《[[大藏经]]》等经籍。楼下为“台宗讲席”,是弘扬天台宗教义的场所。其布置正中为精雕细刻的讲座,座后挂有[[阿弥陀佛]]水墨画像,座前摆有香案蒲团。讲座两边分列着几十张长条桌。每当讲经时,主讲法师高踞台上,两边讲座上坐落了老少僧众和男女信徒。妙法堂左近有罗汉堂,现辟为文物室。1975年文物室整修开放,集中展出了佛教天台宗的历代祖师造影,天台宗主要经典著作,国清寺与日本佛教界友好交往等方面的文物。智者大师遗物衣钵及钦赐龙衣、造型精美的钦赐银亭、白玉卧佛、明万历铜镜。还有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入唐求法时的“[[度牒]]”(护照),上有台州刺史的指示。1979年国清寺方丈唯觉随中国佛教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欢迎,方丈将从日本带回的文物、纪念品也在此展出。日本朋友来天台山访问一年四季不断,并留下了“风月同天永,万古结深缘”等字画,及法器、文物。 == 文物古迹 == [[File:国清寺44.jpg|缩略图|右|[http://b3-q.mafengwo.net/s9/M00/5B/B3/wKgBs1eKPzWADI3cAA2rqPIo9oA77.jpe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i/5542650.html 来自马蜂窝网图片]]] 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 国清寺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墨宝。 寺内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 更主要的是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年)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日本高僧最澄到天台山国清寺学习天台宗义理,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立了佛教天台宗。该宗教徒尊国清寺为祖庭,时时 来华参谒,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 == 寺庙传说 == === 鱼乐国的故事 === 相传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从江陵来到天台山时,路遇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言谈中得知,这老和尚名叫定光,学识渊博,佛法高超,智者就拜他为师。智者在天台弘扬佛法,想新建一座寺庙,定光指点他要找一块山环水绕的福地建寺,并告诉他,还要记住“寺若成,国即清”这六个字。 智者问这是何故?定光说,当今世道,战乱遍地,百姓遭殃,寺庙建成,国家就可以清平,百姓即可安居乐业。智者依师父的话找到这块福地,并亲手绘制了寺宇的式样,不幸的是,图样刚刚画好,智者就谢世了。他的徒弟灌顶,实现了智者的遗愿,将寺庙建成,寺名就叫“国清寺”。 相传[[董其昌]]来国清寺避暑,老方丈知道他是海内闻名的大书法家,请他题碑额,可是董其昌不肯下笔。一天晚上,月明如水,董其昌来到放生池边纳凉。阵阵轻风,吹得他睡意顿起,恍惚问遇到了名叫鱼珠、乐珍、国珍的三位仙女。她们为董其昌唱起优美的歌曲,跳起优美的舞蹈,吹起优美的玉笛,乐得董其昌赞美不已。董其昌醒后,若有所失,便依梦中情景,吟诗:“鱼珠妙歌喉,乐珍柳枝腰;国珍金玉笛,游梦实逍遥。”这时方丈来到他的身边,听了他的诗,笑呵呵的说:“你的诗真好,他把这首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不就是“鱼乐国游”四字吗?” 于是董其昌应方丈之请,写下了“鱼乐国”三个大字,同时题写了“清心亭”亭匾。 [[File:国清寺66.jpg|缩略图|右|[https://bbs-fd.zol-img.com.cn/t_s1200x5000/g5/M00/05/05/ChMkJ1bMLGCITnQGAAqKTNhKXZUAALUOAA6weAACopk571.jpg 原图链接][http://bbs.zol.com.cn/dcbbs/d232_815210_uid_tankspot.html 来自ZOL论坛图片]]] === “鹅”字碑的故事 === 相传有一天夜里,曹抡选夜宿华顶山华顶寺,在灯下练书法,忽听窗外异响视之有奇光,随手掷砚出窗外。他掌灯出来四处一瞧,什么事情没有,俯拾地上所掷石砚,竟然变得光洁如玉。 于是,曹某便在石砚落地处发掘,掘出[[王羲之]]半“鹅”残字碑。后来,曹某苦练七年书法,日夜临摹王某碑帖,最终补全“鹅”字。 === 罗汉斗观音 === 国清寺建成以后,里面供奉着五百罗汉。他们相约连夜为国清寺修造一座宝塔,以增添名刹风光。正当五百罗汉忙于搬运砖石修砌时,南海观音路过天台,观音见石桥山中两峰对峙,飞瀑高悬,十分壮观,也有心为天台山锦上添花,架一座石桥来增添景观。 观音见国清寺外砖块堆积如山,就向五百罗汉借砖,罗汉不肯。观音向罗汉借锅煮饭,罗汉又故意将铁锅敲了一个洞。观音见此,微微一笑,小施法术,在铁锅中烧出了香喷喷的米饭。罗汉见状,大吃一惊,把铁锅搬来一看,原来锅上的破洞,只漏沙,不漏米。从此这口锅就叫“漏砂锅”。后人在藏放这口大铁锅的房间门口写了一副对联:“古寺犹有寒灶石;云橱尚存漏砂锅。”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国清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