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四沙门果 的原始碼
←
四沙门果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四沙门果</big> ''' |- | [[File:7e169c7366575aa0.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sogou.com/pics?query=%E5%9B%9B%E6%9E%9C%EF%BC%88%E4%BD%9B%E6%95%99%E4%B8%93%E6%9C%89%E5%90%8D%E8%AF%8D%EF%BC%89&w=05009900 原图链接][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7e169c7366575aa0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指[[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略称四果。即小乘的四种修行证果,亦即小乘声闻在修行过程中的四种阶段。 (1)须陀洹果(s/rota^patti-phala)︰意译预流果,即初果。谓去凡夫位入圣道法流,断三界见惑入圣者流类。 (2)斯陀含果(sakr!da^gami-phala)︰意译一来果,即第二果。谓已断欲界思惑九品中之上六品,但还遗留下三品之惑,还要一度往来人中天上修道。 (3)阿那含果(ana^gami-phala)︰意译不还果或不来果,即第三果。谓已断欲界思惑,不需还生欲界。 (4)阿罗汉果(arhattva-phala)︰意译无学果,即第四果。谓已断三界见思烦恼,究极圣者位,乃小乘中最高境地。 以上四果若就位细分,共有八十九种。依《[[俱舍论]]》卷二十四所述,见修位中诸无间道只是沙门性,非沙门果;诸解脱道是沙门性亦是沙门有为之果体,一一择灭只是沙门无为之果体,故有为、无为总成八十九种果体。而如是多种果体中,只有须陀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四者皆具五因(所谓五因是(一)舍曾道、(二)得胜道、(三)总集断、(四)得八智、(五)能顿修十六相)<ref>[https://baike.sogou.com/v73450378.htm?fromTitle=%E5%9B%9B%E6%B2%99%E9%97%A8%E6%9E%9C 四沙门果],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12-5</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221 經及其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四沙门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