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叶蠖生 的原始碼
←
叶蠖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2489/50462116.jpg "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58/2sp7ri5rt5.html 叶蠖生]</small> |} '''叶蠖生'''(1904—1990),原名叶季龙,宿迁市沭阳县人。他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就关心国事,富于正义感。1928年1月,叶蠖生25岁,沭阳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一·六”惨案,反动地主程廉泉勾结军阀部队,枪杀和逮捕了一批进步人士。被捕人士中,经营救出狱的李嘉林,应邀到叶蠖生的家乡叶上庄裕泉小学教书,与叶相见十分融洽,经常在一起探讨学问,共论国事。就在这次相聚后不久,就读于中央大学的叶蠖生,便去日本留学了。 == 人物简介 == 原任[[中央出版总署编审局]]局长、[[中央出版总署党组书记]]。马列学院第一分院党史教研室主任、教育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处长。 == 人物生平 == 去日本后,叶蠖生在东京接触了许多中共党员,阅读了不少马列主义书籍,包括日本著名学者河上肇的《资本论大纲》等,原来就接触过进步思想的叶蠖生进一步受到了马列主义的熏陶,回国后,他于1932年10月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叶蠖生才知道,曾经在家乡与他多次见面的革命志士吴苓生虽然没有对他谈过党的情况,却在去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时,向党组织谈了叶蠖生的情况。 叶蠖生在东京留学期间,经常收到从上海寄去的党刊《红旗》,这是已经成为中共党员的王洁予和李嘉林寄给他的。至此,叶蠖生才知道党组织早在培养自己。1932年至1933年间,叶蠖生在上海担任过黄包车工会负责人,中共上海法南区代理组织部长,南市分区党委常委兼组织部长等秘密职务。在白色恐怖下,他以公开或秘密的形式,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0年12月17日,李嘉林和张沈川、方仲如、苏刚达等二十人,在上海巨鹿路地下党的无线电机关被捕,先后解往南京国民党陆军监狱和中央军人监狱关押。亲自领导这个地下无线电机关的周恩来,对这批被捕同志极为关怀。党组织委派叶蠖生用“互济会”的合法身份,多次到中央军人监狱看望被捕同志,送钱、送药、送书,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向中央汇报。不料,以探监身份屡次踏进监狱的叶蠖生,被叛徒告密,自己也被关进同一监狱。在狱中,他坚守革命气节。狱中的斗室,不满方丈,叶蠖生却在这里过着有秩序的学习生活,用家中寄来的零钱,买书、订杂志。上午学外文,下午读中文书刊,包括历史、经济、哲学、文学等。他知道,学习是革命的需要。他还写诗寄给狱外的同志,以含蓄隐讳的语言鼓舞同志的革命斗志。 1937年9月,抗日战争爆发,作为“政治犯”的叶蠖生获释出狱。不久,他来到延安,由组织分配去新华社担任编辑。从1937年到1947年,叶蠖生先后在延安新华社、马列学院、中央研究院、中央党校和中央宣传部,任编辑、历史研究室秘书、研究员等。 1938年,根据中央的决定,马列学院下面成立了历史研究室。1941年出版了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上册,1942年出版了中册,下册原计划分上、下两篇,上篇写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下篇写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到1945年末范文澜离开延安时,只写完《义和团运动》一章。范老留下的这份手稿,便由叶蠖生整理,于1946年在延安出版。经叶蠖生整理的这本书因写作体例和《中国通史简编》的上、中册不同,便改名《中国近代史》上篇第一分册。 1947年,新华书店出版了“中国历史研究会”编写的《中国通史简编》,书中注明编辑为谢华、唐国庆、佟冬、尹达、叶蠖生、金灿然、范文澜7人,由范文澜主编。对《中国通史简编》的编写和出版,毛泽东主席作了很高的评价,说:“我们对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不仅有发言权,而且能在延安出版一部有头有尾有科学体系的著作,这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1941年7月1日,中央把马列学院改为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室改为中国历史研究室。这时范文澜担任中央研究院的副院长,叶蠖生担任历史研究室秘书,帮助范老组织全室的研究工作。 早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和托派分子对中国社会史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当时就有一定史学知识的叶蠖生,对此很有兴趣,他在狱中读过一些哲学和历史学的书,所以他对范老要他组织全室的历史研究工作乐意地接受了。在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他都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历史学的研究者,叶蠖生堪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党的“七大”以后,他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针对抗日统一战线方面的种种思想,于1945年6月16、17两天,连续在《解放日报》每天以超过半版的篇幅,发表引人注目的长篇文章《三百年前农民起义军抗满联合阵线》。这是四十年代继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后的又一篇总结明末历史教训的重要历史论文。郭老的文章着重说明1644年(甲申年)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因为首领们的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以致在1645年陷于失败的历史教训;叶蠖生的文章则是总结“甲申”之后历时二十一年的抗满斗争。通过这篇文章,他指明了巩固和发展民族统一战线的前途。 1949年1月北京宣告解放。叶蠖生担任北京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中央出版总署编审局局长、中央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等职务。继又调任马列学院第一分院党史教研室主任、教育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处长。 在和平岁月中,他除担任上述职务,还在中国人民大学兼课,为研究班讲解专题。他工作担子虽然繁重,始终不忘对历史、党史的研究。他利用工余时间,写下大量的著作。如,早在建国之初,他就在《学习》杂志的初级版上发表《简明中国历史》(连载)。1950年,他写了《现代中国革命史话》,在《进步青年》杂志上连载;1951年3月,由开明书店将连载集中印成单行本发行,后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1953年,他应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之约,写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总结》,由天津台播出后,又汇编印成专册。1956年,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本专著:《井岗山的红旗》和《人民的胜利》。1957年,他和罗仰申合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简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化大革命”期间,叶蠖生立场鲜明,坚决反对林彪、康生和“四人帮”的反革命阴谋活动,受到严重的打击。“四人帮”垮台后,他恢复了工作,任中联部研究组的组长。此时,叶蠖生年事渐高,而且事情渐渐多起来,白天做不完的事带回家晚上做,星期天也不休息。这以后,不知疲倦的叶蠖生,又担任“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的顾问,并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还兼任北京其他几所著名大学政治理论课的教授。 1981年4月,应中国青年出版社之约,叶蠖生出版了哲学专著《历史唯物主义浅说》。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在该书的前言中说:“鉴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长期竭力篡改马克思主义,在一些青年人中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我深感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作出通俗的解释是十分需要的。”因此,他在精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辛辛苦苦地写这本书。 叶蠖生衷心拥护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晚年身体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孜孜不倦地思考和研究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方面的问题。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为党的事业勤勤恳恳、竭尽全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反对各种不正之风。他严于律己,密切联系群众,心中装的是人民利益,是群众的疾苦。他生活朴素,办事公道,为人耿直,心胸坦荡。他对年轻人既严格要求,又爱护备至,关心他们政治上的成长,许多同志把他敬为师长。 1990年3月14日,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哲学家叶蠖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86岁。 <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148/ 名人简历]</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画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叶蠖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