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的原始碼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历史选择了毛泽东</big> ''' |- | [[File:0 (8)2354676798767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478/20200605041202-1164247958_jpeg_1134_1600_118110.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341344&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478%2F20200605041202-1164247958_jpeg_1134_1600_118110.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2011年由[[华夏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永烈]]。 本书是收录“叶永烈精品书系”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本书作者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基本内容== 书名: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ISBN:978-7-220-09205-3 页数:468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装帧:平装 纸张:[[胶版纸]] 作者:叶永烈 类别:[[人物传记]] 定价:58元 出版时间:2014.11 开本:16开 ==内容==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可以用叶永烈著的“红色三部曲”来描述。“红色三部曲”在中国两岸三地分别出版,产生了广泛影响。 红色三部曲是,中国有了共产党——《[[红色的起点]]》;中国有了毛泽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中国人民打败了蒋介石——《毛泽东与蒋介石》。本书是收录“叶永烈精品书系”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 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舵手。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后,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个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直至遵义会义,才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 这是历史的选择。因为毛泽东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挫败蒋介石的多次“围剿”。 虽然毛泽东曾受到王明、博古“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被剥夺军权达两年零三个月之久,但是历史证明他所确立的方针、路线、战略是正确的。正因为这样,他受到全党的拥戴,成为党的领袖…… ==前言==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 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我继续写下去,从“红色的起点”向前进。于是,我上井冈山、入瑞金、进遵义,进行了一系列实地采访,又写出四十多万字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可以说是《红色的起点》的续篇; 《红色的起点》写的是“中国有了共产党”;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 我沿着中国革命的红色道路继续写下去。我去西安、延安进行了实地采访,还去重庆、南京、北京等有关的地方采访,写出五十多万字的续篇《毛泽东与蒋介石》。这部长篇写出“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了蒋介石”的历程。 《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构成“红色三部曲”,一百多万字,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写到新中国诞生。 问:书名为什么叫《红色的起点》? 答: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红色之路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红色的起点》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前夕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部长篇如此详尽地记述这一重大事件。 这本书一字不易,同时在香港和台湾出版,只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图书市场,改了一下书名。香港版叫《中共之初》,台湾版则叫《大机密》——因为台湾读者几乎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所以这本书对于他们来说是“大机密”! 《红色的起点》是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名字,《中共之初》则是中性的书名,《大机密》则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从两岸三地对于同一本书的三个不同的书名,反映出两岸三地不同的政治倾向。 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诞生的。我作为上海的专业作家,写作《红色的起点》,可以说占了“地利”的优势。 《红色的起点》采用T字形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又写及纵剖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这样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 问:为什么说“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答:《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部长篇是从特殊而新颖的视角——领袖史,来写中国共产党,来写毛泽东。 领袖是党的舵手。党的成败,领袖起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到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 毛泽东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不过,在一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并不显山露水。在一九二七年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排名第十二位(当然,当时排名顺序并不很严格)。然而,他坚持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即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和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的多次“围剿”。虽然他多次受到“左”倾中央的批判、打击,甚至被剥夺军权,但实践证明了他是正确的。特别是一九三四年冬,长征途中,在“左”倾军事路线指挥下,红军大败于湘江,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威信扫地,党内、军内要求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的呼声日高。这样,在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乃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事实表明了历史对毛泽东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从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经历了一右三“左”的挫折;从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诞生,也是十四年,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十四年和后十四年的鲜明对比,表明了毛泽东的正确,表明了领袖的重要作用。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正是基于以上的思索写成的。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也分别出版了港、台版。香港版的书名是中性的,叫《毛泽东之初》,而台湾版的书名,令人不可思议,叫《毛泽东的掌权术》!不过,尽管根据台湾的市场情况改了书名,但是内文一字不易。 问:《毛泽东与蒋介石》写些什么呢? 答: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 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 “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还有一个是蒋介石。” 我正是选择了这么一个特殊的视角,透过国共两党的领袖,即毛泽东和周恩来与蒋介石的谈谈打打、打打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把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浓缩于本书之中。 我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不断将毛泽东和蒋介石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毛泽东与蒋介石》同样分别出版了港、台版。台湾版书名就叫《毛泽东与蒋介石》,分上下两卷,而香港版书名则叫《毛蒋争霸录》。 《世界日报》多次以三分之一版的篇幅,刊登《毛泽东与蒋介石》台湾版广告: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个人传记多如牛毛,但将这两位影响中国半个世纪历史风云的国共两党领袖,以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合在一起来写,本书应是第一本。正因为作者选择了特殊的视角和人所未用的手法,使本书令读者耳目一新。” 问:这三本书为什么叫“红色三部曲”呢? 答:前面已经说过。 第一部《红色的起点》写的是“中国有了共产党”; 第二部《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的是“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 第三部《毛泽东与蒋介石》写的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了蒋介石”。 我正是用这三句话,概括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这三句话,也是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概括,所以叫“红色三部曲”。 “红色三部曲”是我的代表作之一。我在初版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修改、补充,出版新的版本。 问:“红色三部曲”是纪实小说吗? 答:不,不是纪实小说。“红色三部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用文学笔调写党史,属于新品种——“党史文学”。它是文学与史学的结合,讲究史实的准确性。正因为这样,我作了大量的采访,也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史著。我注重“两确”,即立论正确、史实准确。由于进行了多方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因此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新鲜。 问:除了“红色三部曲”之外,近年来你还写了哪些作品? 答:《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这“红色三部曲”属于“红色系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五十万字的纪实长篇——《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也属于“红色系列”。 。 我还写了“黑色系列”,内中有“‘文革’人物系列”,即系列长篇“‘四人帮’兴衰”——包括《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四部长篇传记。《陈伯达传》也属于这一系列。此外,我写的七十万字纪实长篇《反“右派”始末》,同样属于“黑色系列”。 我还写了“名人系列”,出版《名人秘闻录》、《名人风云录》、《名人悲欢录》、《名流侧影》以及《陈云之路》、《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粱实秋与韩菁清》、《是是非非何智丽》等书。 我的《行走美国》、《行走俄罗斯》、《行走中国》、《受伤的美国》以及《五光十色美丽岛》等,组成“行走系列”。 我的纪实摄影集《叶永烈目击历史》、《叶永烈目击美国》、《叶永烈目击俄罗斯》、《叶永烈目击欧洲》、《叶永烈目击台湾》等,又组成“目击系列”。 此外,八十四万字的《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六十四万字的《是是非非“灰姑娘”》以及即将完成的《出没风波里》,这三部长篇构成我的“自传三部曲”。 在二○○二年秋,我完成了政治幻想小说《毛泽东重返人间》,写的是毛泽东回到改革开放的新世纪中国。接着,我着手创作《蒋介石重返人间》,写的是蒋介石回到陈水扁掌权的台湾。我还创作了《斯大林重返人间》,写的是斯大林回到早已解体的苏联。这三部长篇小说构成“重返人间三部曲”。 这七大系列,便是我近年来创作的概貌。在长篇创作的间隙,我写了不少散文,《叶永烈散文选》、《叶永烈笔下风情》、《心中的花》等便是我的散文选集。 “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于二○○四年四月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同意出版。 ==作品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之前 “赤色人物”从上海涌向武汉 陈独秀的领袖地位动摇了 总书记“不光宁的结束” 瞿秋白崭露头角 “火炉”里的紧急会议 瞿秋白取代了陈独秀 中共由右向“左”偏航 向忠发当上总书记 李立三日渐掌握实权 瞿秋白的复出和再度挨批 米夫和他的得意门生王明 王明成为中共新领袖 “铲共专家”诱使顾顺章叛变 向忠发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 卢福坦想当总书记 二十四岁的博古出任中共中央负总责 第二章 井冈风云 历史老人并未独钟毛泽东 “农民运动的王”差一点被处死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捐躯沙场 当革命的“山大王” 收编“绿林”袁文才 毛泽东智服王佐进军井冈山 受到打击毛泽东成了“民主人士” 朱德和毛泽东胜利会师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来历 游击战“十六字诀”的诞生 “打败江西两只羊” “永新一枝花”贺珍 “钦差大臣”瞎指挥 “黄洋界上炮声隆” 藏在伞把里的《井冈山的斗争》 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 毛泽东提出“围魏救赵”之计 井冈山在风雪中陷落 “红军舞龙头,白军耍龙尾” 毛泽东和彭德怀“第二次握手” 误杀袁、王使井冈山得而复失 第三章驰骋赣南 毛泽东承受落选和疾病双重压力 李立三、周恩来、陈毅在沪起草“九月来信 失去毛泽东的红四军打了大败仗 复出的毛泽东着力整顿红四军 毛泽东写长信批评了林彪 毛泽东“春风得意”驰骋赣南 李立三猛烈抨击毛泽东 “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伪造毛泽东亲笔信差一点惹起大祸 从上海派来中央“三人团 “横扫千军如卷席 “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第四章 瑞金浮沉 红都瑞金盛大的“提灯游行 毛泽东在赣南会议又遭“批判 周恩来成为中央苏区最高首长 毛泽东“退隐”东华山 赣州之败证实了毛泽东的预言 毛泽东改“北上”为“东征”取得大胜 经周恩来力争,毛泽东恢复总政委要职 前方和后方首脑为毛泽东产生严重分歧 毛泽东在宁都被剥夺军权 遭罢官的毛泽东在汀州休养 博古从上海来到瑞金 罗明成了毛泽东的“替罪羊 挨整的“毛派”——邓、毛、谢、古 “就要使毛泽东威信扫地 毛泽东被架空了 第五章艰难岁月 蒋介石坐镇庐山 博古也请来了德国“高参 “独立房子”的主人 公审萧劲光引起的争执 福州南较场升起“反叛”之旗 红都瑞金在大兴土木 “崽卖爷田心不痛! 毛泽东“病休”在会昌 张闻天跟毛泽东在大樟树下倾心而谈 “红色华佗”星夜兼程为毛泽东急诊 第六章 长征途中 “三人团”决策西征 “鸽子飞了! 惊动了正在北平协和医院休养的蒋介石 蒋介石查明了“萧克旧径 鲜血染红了碧绿的湘江 毛泽东说:“要讨论失败的原因! 毛泽东在“飞行会议”中重新崛起 黎平政治局会议支持毛泽东 李德终于“靠边站”了 心慌意乱的王家烈 飞渡天险乌江 第七章遵义曙光 诈开城门智取遵义 国民党得到“毛泽东当主席”的情报 “ 毛、张、王”同住古寺巷 “柏天顺”酱园的小楼成了纪念地 逐步查清历史的“黑角 对于遵义会议二十位出席者的考证 正报告·副报告·反报告 毛泽东发射重磅炮弹 博古和李德陷入四面楚歌 张闻天接替博古成为中共负总责 冒雨倾听传达遵义会议决议 红军又成了“朱毛红军 新的“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遵义会议和毛泽东的名字紧紧相连 第八章 党的领袖 陈云赴苏争得共产国际承认遵义会议 张国焘发起了严重挑战 林育英鼎力支持毛泽东 “神仙”王明从天而降 季米特洛夫警告过王明 连王明也高呼“学习毛主席 张闻天辞去中共负总责 凯丰制定宣传毛泽东的计划 王稼祥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 邓拓编选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中共“七大 “团结一致,争取胜利 ==作者==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十一岁起发表诗作,十九岁写出第一本书,二十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二十一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新著为“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套书《“四人帮”兴亡》(《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此外,还有《出没风波里》、《陈云之路》、《胡乔木传》、《美国自由行》、《俄罗斯自由行》、《欧洲自由行》、《今天的越南》等。作品曾获奖八十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的最佳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旧版==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作 者:叶永烈 出 版 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2-1 字 数: 450000 版 次: 1 页 数: 434 印刷时间: 2005/02/01 开 本: 印 次: +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20-09205-3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传记 >> 中国政治人物 一部党史,一部革命史,一部精神奋斗史。首部从领袖史的特殊视角解读毛泽东的传记经典。 揭开重重迷雾, 披露中共早期领导人的沉浮命运;展现苦难辉煌,细解政治强人毛泽东的崛起之谜。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收录“叶永烈精品书系”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舵手。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后,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个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直至遵义会议,才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 这是历史的选择。因为毛泽东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挫败蒋介石的多次,围剿”……虽然毛泽东曾受到王明、博古“左”顷路线的残酷打击,被剥夺军权达两年零三个月之久。但是,历史证明他所确立的方针、路线、战略是正确的。正因为这样,他受到全党的拥戴,成为党的领袖。从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也是十四年。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十四年间取得辉煌胜利。从前十四年与后十四年的鲜明对比,足以看出为什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红色三部曲2: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最新版)》作者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ref>[https://www.sohu.com/a/350360829_161623 历史选择了古田]搜狐网,2019-10-29</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11 圖書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