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单殖亚纲 的原始碼
←
单殖亚纲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单殖亚纲'''(Monogenea)是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一个[[亚纲]],分为单后盘目(Monopisthocotylea)及多后盘目(Polyopisthocotylea)。已描述的虫种有3000余种。本亚纲动物的成虫及幼虫形态与涡虫的某些类别的形态有许多相似。可以推测其祖先可能是由涡虫类演化而来,并可能是多源的。<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70337400909611227.html?fr=bks0000&word=%E5%8D%95%E6%AE%96%E4%BA%9A%E7%BA%B2 单殖亚纲]百度知道</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dr/220__/t01a4a13ce8891c501a.jpg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简介 == 本亚纲动物绝大部分是外寄生虫。典型寄生部位为鱼类的鳃,但也可以寄生在皮肤、鳍和口腔、鼻腔、膀胱等处。有极少数种属则寄生于鱼类的胃肠及体腔。如寄生于丽鱼科(Etroplus suratensis)胃中的肠环虫(Enterogyrus spp. )产于斯里兰卡与喀麦隆;寄生于方鲷科(Caproidae)鱼类胃中的副双绞穴虫(Paradiplectanotrema)及[[寄生]]于帆鳍鱼科(Histioteridae)鱼类肠中的肠蒙氏虫(Montchadskyella intesinale);而网杯虫(Pictycotyle),则寄生于鳐的体腔中。 单殖亚纲动物的宿主主要为鱼类,少数种类可寄生于甲壳类(如寄生于鲺上的后环指虫)、头足纲、两栖类及爬行类。 == 种类 == 单殖亚纲动物大部分种类为卵生,仅有少数为“胎生”(部分三代虫类)。生活过程中不需更换中间宿主。受精卵自虫体排出后,由于卵上有其他附属结构,而使卵容易飘浮于水面或附着在其他物体或宿主鳃上、皮肤上。卵经一段时间发育后,幼虫自卵越出,落入水中。幼虫体披5簇纤毛(也有仅4簇的),前端具2对眼点,有咽及肠囊,后端有盘状结构。虫体出壳后,要经一段时间,后吸器上才开始出现几丁质的结构。据对一种似鲶盘虫Silurodiscoides sp.的观察,幼虫是先长出背中央大钩再长出背联结片,然后再长腹中央大钩,稍后再出现腹联结片。幼虫具有趋光性,作直线运动,遇到合适的宿主就附着寄生上去。虫体附着之后,脱去纤毛,各器官相继形成。一般幼虫的发育,是后固着器先于生殖器官完成。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幼虫遇不到合适的宿主,就会自行死亡(这与鱼病防治有关,可用于鱼病的预防)。产卵和孵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是随水温的上升而加快的,反之则变慢。 单殖亚纲动物对宿主有明显的特异性,依据对Entobdella soleae所作的实验,推测幼虫可能是用化学方法辨别、选择宿主。 单殖亚纲动物寄生于皮肤和鳃,其寄生固着情况因种类而有不同。它们以表皮为食,寄生于鳃上则以血液或[[粘液]]为食。 == 危害 == 单殖亚纲的危害性:单殖亚纲动物通常以其后吸器(后固着器)上的钩插入寄生部位,造成寄生部位的病变,产生不良的后果,导致病重幼鱼的死亡;或破坏器官的完整性,引起其他病原生物(如细菌)的入侵,造成炎症,产生病变;或者吮吸鱼血、粘液,刺激宿主产生大量分泌物,破坏正常的生理活动。这类寄生虫不仅危害小鱼,同时亦可影响较大的养殖鱼类,如小鞘指环虫对鲢的危害。不仅淡水鱼受害,而且在海水网箱、滩涂养殖中均有相当的病例出现,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如鳜鱼的锚首虫病、真鲷的双阴道虫病、大黄鱼的本尼登虫病、长吻鮠的拟似盘钩虫病等,均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对新养殖对象危害严重的单殖吸虫病。 == 代表生物 == 三代虫 是侵害淡水鱼类(鲤、鲫、鳟等)的寄生虫,也寄生于两栖类。有20余种,淡水鱼场中常发现,使鱼类患三代虫病。三代虫身体扁平纵长,前端有两个突起的头器,能够主动伸缩,又有单细胞腺的头腺一对,开口于头器的前端。此虫没有眼点,口位于头器下方中央,下通咽、食道和两条盲管状的肠在体之两侧。体后端的固着器为一大形的固着盘,盘中央有2个大锚,大锚之间由2条横棒相连,盘的边缘有16个小钩有秩序地排列着。三代虫用后固着器上的大锚和小钩固着在寄主的身上,同时前端的头腺也分泌粘液,用以粘着在寄主体上或像尺蠖一样的慢慢爬行。 三代虫是雌雄同体,有卵巢2个及精巢一个,位于身体后部。三代虫为卵胎生,在卵巢的前方有未分裂的受精卵及发育的胚胎,在大胚胎内又有小胚胎,因此称为三代虫。 三代虫寄生于鱼类体表及鳃上,对鱼苗及春花鱼种危害很大,三代虫用锚钩钩住寄主的表皮组织,能造成体表的创伤,病鱼皮肤上形成灰蓝色无光泽的粘液膜。感染三代虫的鱼种初呈极度不安,狂游于水中,继则食欲不振、消瘦、以致死亡。三代虫繁殖最适温度为20℃左右,越冬鱼池内放养当年鲤、鲫都易感染;2年以上的鱼不会害病,但为本虫的带虫者。三代虫感染的方式主要靠接触传染,脱离母体的幼虫能在水中自由游泳寻觅寄主。 指环虫 虫体通常为长圆形,动作像尺蠖,寄生在各种鱼类的鳃上。身体前端有4个瓣状的头器常常伸缩,头部背面有4个眼点,在体后端腹面有一个圆形的固着盘,盘的中央有2个大锚,盘的边缘有14个小钩,在两大钩之间有1~2条横棒相连。口通常呈管状,可以伸缩,位于身体前端腹面靠近眼点附近,口下接一圆形的咽,咽下为食管,接着是分2支的肠,2条肠的末端通常在后固着盘的前面相连,使整个肠成环状,但也有不相连而呈盲管状的。 指环虫也为雌雄同体,有一个精巢和一个卵巢,卵大而量少,通常在子宫中只有一个卵,但能继续不断地产卵,所以繁殖率也相当高。卵产出后就沉入水底,经数日后即孵出幼虫,幼虫在水中游泳,遇到适当的寄主时附于其鳃上,脱去纤毛发育为成虫。 指环虫病通常发生在夏季,流行迅速。由于指环虫钩于寄主的鳃丝上,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刺激鳃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使病鱼呼吸困难;由于鳃瓣表面受到破坏,附生各种细菌,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鱼的死亡,特别是对草鱼的鱼苗和鱼种的危害性更为严重。预防三代虫指环虫病可在冬季进行清池、杀灭病鱼、引水入池后应静置几天,待病原生物死亡后,再放鱼苗鱼种,在放鱼种入池前可用高锰酸钾消毒,发现流行病时也可用此法洗浴治疗。 合体吸虫 也是淡水鱼鳃部的寄生虫。是由两个虫体永远呈抱合状,故名合体虫。幼虫期一个个体的腹吸器吸着另一个个体的腹部突起,使两个虫体形成X形抱合。似多盘吸虫(Polystomoides)后吸器发达,其上有6个小的[[凹陷]]呈吸盘状,具一对钩。 ==参考文献== [[Category:360 生物科学總論]]
返回「
单殖亚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