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半蹼鹬 的原始碼
←
半蹼鹬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半蹼鹬</big> ''' |- |[[File:半蹼鹬036.jpg | thumb | 300px | 半蹼鹬 <br>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50814/548621.htm 原圖鏈接]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半蹼鹬<br> *拉丁学名:Limnodromus semipalmatus<br> *界:[[动物界]]<br> *门:[[脊索动物门]]<br> *纲:鸟纲<br> *亚纲:今鸟亚纲<br> *目:鸻形目<br> *科:鹬科<br> *属:半蹼鹬属<br> *种:半蹼鹬<br> *英文名:Asian Dowitcher<br> *英文名:Asiatic Dowitcher<br> *命名人及时间:Blyth, 1848<br> |} '''半蹼鹬''' [bàn pǔ yù](学名: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ref>{{cite web|ur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A%E8%B9%BC%E9%B9%AC/4746091|title=半蹼鹬|date=2008-06-09|work=百度百科}}</ref> 体形粗壮,嘴长似鹬。[[繁殖]]时下体淡红色,腰和后背白色。在泥滩和沙洲上结群;成密集队形飞行,降落后稍停片刻才散开觅食。营巢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到哈得逊湾的沼泽地,于美国南部到南美洲北部的海滨越冬。长喙半蹼鹬(L. scolopaceus)体长(包括喙)约30公分(12吋),其繁殖范围较短喙半蹼鹬(L. griseus)更趋西北方向。短喙半蹼鹬与长喙半蹼鹬除喙外,其大小相同,亚洲种称为亚洲半蹼鹬(L. semipalmatus)。 ==簡介== 半蹼鹬夏羽头、颈棕红色,贯眼纹黑色,一直延伸到眼先。从前额至头顶有密集的黑色纵纹,在两侧形成一条棕红色眉纹;后颈具黑色纵纹;翕棕红色,羽毛具宽的。黑色中央纵斑。肩羽、内侧次级飞羽和小覆羽具灰色羽缘;下背和腰白色,具黑色中央纹;尾上覆羽具黑白相间横斑;较长的尾上覆羽缀有棕色。尾具黑褐色和白色相间横斑。末端褐色横斑宽而模糊。翅上小覆羽黑褐色;其余覆羽灰褐色,具白色羽缘;飞羽褐色,羽轴白色。外侧5枚初级飞羽内侧具长的白色楔形斑,往内侧两侧皆有;外侧次级飞羽灰褐色,具宽的白色羽缘;下体棕红色,两胁前部微具黑色横斑;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具少许黑褐色横斑。冬羽上体暗灰褐色,具白色羽缘;尤以中覆羽和大覆羽上较明显。下体白色。头侧、颏、喉、颈、胸和两胁具黑褐色斑点、下胸、两胁和尾下覆羽具黑褐色横斑。虹膜黑褐色。嘴黑色,尖端稍膨大。脚和趾黑褐色,前三趾间基部具蹼,尤以中趾和外趾间蹼较大。跗跖前面具盾状鳞,后面具网状鳞。大小量度:体重雄性168~194克,雌性165~245克,体长雄性310~341毫米,雌性330~360毫米;嘴峰雄性81~88毫米,雌性79~88毫米,翅雄性178~184毫米,雌性174~188毫米;尾雄性60~65毫米,雌性60~67毫米;跗跖347~54毫米,雌性46~54毫米。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及沿海岸边草地和沼泽地上。冬季主要在海岸潮涧地带和河口沙洲。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性胆小而机警。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蠕虫和软体动物为食。常在湖边、河岸、水塘沼泽和海边潮涧地带沙滩和泥地上觅食。常频繁地将嘴插入泥中直至嘴基。半蹼鹬中国为夏候鸟和旅鸟。春季于3~5月,秋季于8~10月经过中国。常呈小群迁徙。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孟加拉]]共和国、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香港]]、[[印度]]、[[印尼]]、[[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马来西亚]]、[[蒙古]]、[[缅甸]]、[[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新加坡]]、[[台湾]]、[[泰国]]、[[东帝汶]]、[[乌兹别克斯坦]]、越南。旅鸟:肯尼亚、斯里兰卡、也门。在中国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迁徙期间经过吉林、河北、长江中下游,一直到[[福建]]、[[广东]]和[[香港]]。偶尔路过[[台湾]]。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配偶为一雌一雄制。常呈小群在一起营巢。营巢位置不固定,每年均有变化。通常营巢于水边或离水不远的地上草丛中。也在沼泽中的小土丘上营巢,但仍藏在草丛下。巢多利用地面凹坑,内垫以草叶和草茎。巢的大小直径为12~16厘米。深3~5厘米。每窝产卵通常为3枚。有时少至2枚和多至4枚。卵的颜色为沙黄色,土色,橄榄色,沙褐色或棕色,被有褐色或红褐色斑;卵的形状为梨形,大小为40~56×29~35毫米。重量为22~33克。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9~24天。 ==种群现状== 仅发现繁殖在西伯利亚、蒙古和中国东北北部;越冬在泰国、缅甸、印度、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它的野外数量稀少。据1986年调查,最大种群数量为3800和4000只。已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因此需要严格保护。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br>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物种。<br>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br>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wD-8BXsUMs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半蹼鷸, Asian dowitcher}}<br>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半蹼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