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勃兰登堡协奏曲 的原始碼
←
勃兰登堡协奏曲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勃兰登堡协奏曲</big> ''' |- | [[File:C64d23d01264c189ee94d8b47a18630f hd.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4.zhimg.com/50/c64d23d01264c189ee94d8b47a18630f_hd.jpg 原图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031792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德国作曲家J.S.巴赫(1685~1750)众多管弦乐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组乐曲。全曲共6首,编号BWV1046-1051,每首的乐器组合各不相同。 这组乐曲被瓦格纳称为“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 '''曲集简介''' '''协奏曲介绍''' '''创作历史''' '''乐曲评价''' =='''曲集简介'''== '''第一乐章''' 这六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都是以活泼明快的气氛开始,是一种典型的社交音乐和当时这类音乐的标签,适用于任何仪式、庆典、宴会等场面。 整个乐章只建立在一个单一的主题之上。巴赫在创作上坚持着每次只做一件事的古老原则,在一个音乐内核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都是抒情的慢板乐章。这里既有沉思、忧伤情绪又有充满诗意田园画卷。 第三乐章 第二、四、五首以赋格体结束。一个音乐主题飞翔在乐队的各个声部之间,变化多端、穿梭往来。赋格曲就象延绵起伏的山脉、海浪一样错落有致,乐队中每个声部的个性都能被听到。第一、三、六首采用民间舞曲体裁,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正适合套曲的结束。 =='''协奏曲介绍'''== '''第一号''' 这一套协奏曲,第一号,F大调,BWV1046。 乐器编制: 主奏:两把圆号、三支双簧管。 协奏群:第一、第二小提琴(第一小提琴另加Violino Piccolo,就是比现代小提琴调高三度的小型小提琴)、中提琴、[[数字低音]](低音管、大提琴、低音提琴、大键琴)。 此曲共四个乐章: 1、快板(此速度并非巴赫所写,巴赫手稿中这一乐章无速度标记),其中独奏群与合奏群并无明显对立,是以开始的叠句的反复出现构成。 2、慢板,以圆号展开,高音小提琴时而脱离第一提琴独立活动,具抒情风格修饰的旋律由双簧管开始,移至高音小提琴再移至低音乐器,调性逐次五度下移,在双簧管、高音小提琴、低音乐器之间形成精美的赋格,结尾是双簧管的一段花奏。 3、快板,吉格舞曲节奏,这一乐章的高音小提琴声部特别华丽,似乎是为这件乐器而作的协奏曲。 4、小步舞曲,一个优雅的小步舞曲以回旋曲方式与三个三声中部交替出现,结构为小步舞曲—第一个三重奏(管乐器两支双簧管和一支低音管)—小步舞曲—波拉卡—小步舞曲—第二个三重奏(两支圆号与一支双簧管)—小步舞曲。 '''第二号''' 第二号,F大调,BWV1047。 乐器编制: 主奏:小号、竖笛(直笛)、[[双簧管]]、小提琴各一(创作这首作品时,巴赫考虑到克腾的音乐班子中技巧出众的小号手约翰·路德维希·施里贝尔,他用的是一种高音小号,属于F调乐器)。 协奏:弦乐合奏,数字低音。此曲共三个乐章: 1、快板,在低音波壮音形上,呈现富节奏感的主题,主奏小提琴奏出的主题与之交互缠绕,然后由双簧管、竖笛、小号呈阶梯式依次转移,全乐章多次转调,饶有情趣。 2、行板,此乐章为竖笛、双簧管、小提琴与数字低音的合奏,由小提琴—双簧管—竖笛,再小提琴-双簧管-竖笛-双簧管依次以卡农的方式表现,多少有些沉思的意味。 3、非常快的快板,略呈谐谑风格的主题,依次由小号、双簧管、小提琴、竖笛、小号以赋格方式一边转调,一边应答,这一乐章为巴赫常用的赋格与奏鸣曲的混合形,协奏只负责伴奏,不演奏主题。 '''第三号''' 第三号,G大调,BWV1048。 乐器编制: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各三、数字低[[音乐器]]。 这一首是突破形式的合奏协奏曲,主奏与协奏无区别,各乐器互为呼应,突出回声效果。共两个乐章,其间以佛里吉亚终止的的两个和弦连接。 两个乐章是: 1、中庸的快板,主题明亮地由齐奏奏出,以后各乐器将动机分割,以问答的方式在进行组接。发展部先以小提琴弱音奏分散和弦,主题再度呈现,分散和弦与主题动机交替,以反复来逐渐接近结尾。 2、柔板, 由大键琴为主,只有简短的三十几秒进行过渡。 3、快板,由各自反复的两个部分结成,选用了吉格舞曲节奏,不断的在呈示中反复与转调,形成富有活力的和声及曲折环绕的旋律交织。 '''第四号''' 第四号,G大调,BWV1049。 乐器编制: 主奏:小提琴、竖笛(直笛)各二。 协奏:弦乐合奏、数字低音(管乐不加入)。 1、该曲是这套协奏曲中最为轻快的一首,随后有小提琴带入新的动机,这一乐章中间部分是独奏小提琴的快速进行。 2、行板,复合三段体,但各段没有明显的区分,充满装饰性的沉思气息。 3、急板,是由赋格曲与意大利协奏曲的有机结合,其中小提琴华彩与优秀的赋格结构的交织可谓精美绝伦。 '''第五号''' 第五号,D大调,BWV1050。 乐器编制: 主奏:长笛、小提琴、拨弦古钢琴各一。 协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 这首作品突出的是大键琴的效果,它是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此曲共包括三个乐章: 1、快板,以气势宏伟的全奏开头,接着是小提琴、长笛、大键琴的互相嬉弄过程中引出各种各样轻巧的乐思。最后大键琴占主导地位,有一个宏伟的华彩乐段。 2、这一乐章实际是3件乐器:长笛、小提琴、大键琴的三重奏,而大键琴左右手又分别构成两件乐器,其中充分展现巴赫的对织体编制的高度技巧。 3、快板,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第一、第三部分是赋格风格的,中间部分有点像古典派发展部的风格,整个乐章各种技术手法交织,丰富异常。 '''第六号''' 第六号,降B大调,BWV1051。 '''乐器编制''' 主奏:古中提琴、古大提琴各二。 协奏: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大键琴六部。 这一首被音乐研究家认为是六首乐曲中最早的一首,它实际是一首为两把独奏中提琴用的协奏曲。 全曲共3个乐章:<ref>[http://www.ncpa-classic.com/clt/more/644/index.shtml 勃兰登堡协奏曲],搜狗, 2017-02-13</ref> 1、快板,三段体,在古大提琴与低音的八分音符上,古中提琴奏出卡农,其它主题也以卡农的方式呈现。 2、从容的快板,这一乐章把悲哀与平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两把古中提琴的二重奏,大提琴只作装饰。 3、快板,吉格舞曲,吉格舞曲通常以二段体构成,此乐章却是近似不规则的回旋曲形式。其叠句是第一乐章开始处乐句的变型,未乐章和第一乐章一样,也是围绕反复出现的叠句而构成,其间引入二把古中提琴轻快的对话和快速乐句。 =='''创作历史'''== 1721年巴赫收集了他的六首最好的协奏曲献给勃兰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侯爵,这就是著名的《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 又名伯兰德伯格协奏曲,这部协奏曲一共六首,编号BWV1046-1051。 这六首协奏曲,一般被认为是巴赫为当时的勃兰登堡大公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而作的乐曲,但据德国音乐学家海因里希·贝塞勒(Heinrich Besseler)严格的考证,它们实际是为当时克滕的青年王子利奥波德而作,利奥波德是一位高水平的音乐爱好者。 1718到1719年冬,巴赫从克滕到柏林,为[[勃兰登堡]]大公演出,大公叫巴赫送一些作品给他,巴赫从他在克滕创作的作品中选了这六首协奏曲,抄完加上献词献给了大公。这六首协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乐器组合不同,所以巴赫对它们所起的标题是《六首不同乐器的协奏曲》。这些协奏曲,巴赫使用了当时有可能的乐器编制,但大公的音乐班子只有六位乐手,而这些协奏曲中即使配器最少的第六首也需要七件乐器,根本无法演奏,所以这些作品在大公的收藏室内搁置了十三年。大公去世后,召集的乐手解散,不用的乐谱以一部协奏曲四十八个分尼的废纸价格卖掉。幸运的是这些协奏曲被巴赫的弟子、当时著名的作曲教师奇伦贝格买去,后来被送给了他的弟子——普鲁士亚马利亚公爵之女,也就是腓特烈大帝的妹妹,这些手稿才得以保存。 =='''乐曲评价'''== 该组曲展现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手法,活跃而宏伟的旋律,可以说,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当时已经趋于过时的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乐曲共六首,其中第三首和第六首属于乐队协奏曲,第一首、第二首、第四首、第五首属于大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管弦乐作品登峰造极之作。 这六首大协奏曲是巴赫同类作品中最伟大的杰作,也是他自由发挥其技能的最佳范例之一,被后人称为是所有合奏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作品和巴洛克协奏曲的典范。这个时期正是巴赫创作的顶峰,作品丰富而优秀。在这组作品中,巴赫以鬼斧神工的熟练技巧展开动机,而除了创造纯粹的欢愉之外,并无其它任何意图。巴赫动员了当时所有可能的乐器编制,同时更借助了巧妙的乐思应用。 六首协奏曲的风格迥异,不仅乐器组合彼此不同,而且协奏方式也各异。第一、三首中没有独奏乐器组显现,协奏关系表现为在乐队分与合的布局之中,接近室内交响乐的风格。第二首是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号的四重协奏曲,高音小号和第一协奏曲中高音小提琴的音色,在现代的乐队中是很难听到的。第四首是小提琴和两支长笛的三重协奏曲。第五首是羽管键琴、小提琴和长笛的三重协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该首协奏曲在第一乐章结束前的那一大段的羽管键琴独奏,或许正是现代协奏曲中华彩乐段的鼻祖。第六首是两把中提琴的二重奏,风格规矩典雅,这首作品至今是中提琴的著名重奏曲目。 这六首协奏曲,大约在三到四年内写成,其中第二、第四、第五号遵守的是合奏协奏曲的形式,其它三首则有所区别。 在巴赫时代,巴赫所遵循的创作形态,是艺术与技术两者的合成体。在他的作品中,并不表现主观意志,歌颂的是神的荣光,这些协奏曲,从形式上考虑的是当时宫廷中社交的需要。在这样的形式下,自由地展开自己对艺术的感悟能力与超人的技能。 《勃兰登堡协奏曲》在巴赫一生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并不醒目,但却是管弦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勃兰登堡协奏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