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动粒 的原始碼
←
动粒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动粒</big> ''' |- | [[File:T012498df680aab79f7.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2498df680aab79f7.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8724210&sid=9046842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动粒(英语: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两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 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前、中、后期等几个阶段,纺锤体的纺锤丝(或星射线)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而非着丝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动、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 动粒在真核生物中形成并在着丝粒上组装。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丝点将染色体连接到微管聚合物上。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动粒 外文名称; kinetochore 化学本质; 蛋白质 特点; 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 形状; 圆饼状 =='''区域'''== 哺乳动物的动粒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 即内层、[[中间]]层和外层, 直径约为200nm。 中间层(middle layer)染色浅, 它将内层和外层隔开,中间层有一些[[纤维]],它起着联系内外两层结构的桥梁作用; 内层(inner layer)是染色质的特化层, 它附着在着丝粒的异染色质上; 外层(outer layer)含有与微管正端结合的蛋白质。 动粒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功能也不同,但这两种结构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在非正规场合中,有时也用动粒或着丝粒泛指它们所在的染色体主缢痕位置。 动粒包括两个区域:一个内动粒,该区域用于与DNA着丝粒紧密连接;一个外动粒,用于和微管发生作用。单着丝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霉菌和众多植物)在每个染色体中有一个单独的动粒区,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动粒。全着丝粒生物(包括线虫和蛔虫等)顺着染色体的延伸方向组装动粒。 =='''作用'''== 在细胞有丝分裂S期期间,染色体自我复制,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各自的方向相反的动粒结合在一起。在分裂中期到分裂后期的转变中,姐妹染色单体各自分离,各染色单体上的独立动粒驱动它们向纺锤体的两极运动,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因此动粒是经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分离必不可少的要素。 =='''组成'''== 即使是最简单的动粒也包括超过45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大部分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包括一类专用的组蛋白H3变种(称为"CENP-A"或"CenH3")。 这些蛋白质在动粒和DNA连接中起辅助作用。动粒中的其他蛋白质使动粒附着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微管上。同时还需蛋白质发动机(如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运动提供动力。 其他一些蛋白(如MAD2)监测微管的附着情况及姐妹动粒的张力大小,并在这两项中任意一项出现问题时激活纺锤体检查点来阻止细胞复制的循环周期。 =='''染色'''== 在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色]]后,由于动粒几乎把着丝粒覆盖,所以染色后观察染色体的外形时在动粒部分染色很浅或几乎观察不到着色。<ref>[https://wenda.so.com/q/1370682613066389 动粒的结构及机能 ], 360问答 ,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动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