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加匏朗仙姑廟 的原始碼
←
加匏朗仙姑廟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加匏朗仙姑廟''' </p> |- |<center><img src="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64/5d/c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94i.club/post/%E5%8A%A0%E5%8C%8F%E6%9C%97%E4%BB%99%E5%A7%91%E5%BB%9F 圖片來自就是愛]</small> |} '''加匏朗仙姑廟'''是位於[[臺灣]][[屏東縣]][[萬巒鄉]]新厝村[[加匏朗]]的廟宇,為當地[[平埔族|平埔原住民]][[馬卡道族]]的信仰中心,在農曆正月十五日會舉辦祭祀仙姑祖[[祖靈]]。的夜祭。夜祭時會有宮廟前來表演陣頭,結束後夜祭趒戲正式開始。部落族人頭戴[[樟樹枝環]],及[[海金沙]]牽手圍圈[[吟唱趒戲]]進行祈福兩位扮仙女的白衣少女手持連杯敬酒,場內還有人以椰子杓舀酒給與會者喝。祈福儀式結束,再將糯米加糖混勻後的[[仙蛋]]分送給在場民眾。趒戲結束,兩根巨竹便移至場內,竹間鋪姑婆芋葉,再擺上佳餚,讓坐在竹子上的眾人以手抓食。等餐飲完畢,祭典遂告一段落。<ref>[https://liautiamding.pixnet.net/blog/post/14854373 匏朗仙姑廟],痞客邦,2007-04-30</ref> ==歷史沿革== 仙姑廟原址鄰近[[東港溪]]右岸,為當地祭拜仙姑祖、舉辦夜祭的中心。因屢遭大水沖垮,2003年經擲筊結果,搬移對岸的現址重新建廟。族人一直盼望能迎仙姑祖重返原居地,獲得縣長[[潘孟安]]支持,指示文化處協助辦理。2015年左右,族人以古法搭設竹橋跨越東港溪,並在廟原址搭建茅草[[公廨]]。2016年將象徵仙姑祖的石頭送回原居地安座,並在原址種下代表平埔族群的[[刺桐]]樹苗。 ==祭典== 此廟祭拜仙姑祖,為當地傳說一位不會被雨淋濕的少女。她在嬰兒時被收養者在一枚大顆的「仙蛋」所發現,於十六歲時回到天上,走前向收養者說她是因為有罪而下凡的仙女,隨即摘下她頭髮的龍頭針作為贈別。族人視她為[[祖靈]],遂蓋仙姑廟祭拜,成為村人祈雨的神明。村人並在元宵節時舉辦夜祭,將飯糰作成蛋狀以象徵仙蛋,供眾人食用。 《[[戲說台灣單元系列|戲說台灣]]》曾拍為單元劇《仙姑蛋》。 學者簡炯仁指出原居於東港溪下游的馬卡道[[力力社]]在[[台灣清治時期]]遷移到加匏朗後,文化受到影響。仙蛋的傳說與鄰近[[排灣族]]的「太陽神賜蛋」類似;仙女因罪而下凡則傳承自[[漢族]]。 舉行仙姑祖夜祭的牽曲活動稱為「跳呵嘮」,又稱趒戲參與者牽手圍圈,由[[尪姨]]領唱趒戲。[[臺灣日治時期]]學者調查,當年東港溪以南的平埔聚落在農曆過年期會輪流舉辦趒戲。後因漢化使祭儀一度中斷,隨著[[台灣本土化運動]],加匏朗才繼續在仙姑廟生日祭典中趒戲,在2011年被[[屏東縣政府]]登錄為文化資產。 但是趒戲吟唱的部分沒有被完整傳承,在2006年報導時,加匏朗的尪姨已往生十多年,後繼無人,就改由女乩童及村廟先帝廟主神乩童主持。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加匏朗仙姑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