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刺芫荽 的原始碼
←
刺芫荽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width="300"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刺芫荽'''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https://p1.ssl.qhimg.com/t01d1fa20d7ce76ce7a.jpg |- |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10611&sid=6323747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刺芫荽</br> 汉语拼音:Cì Yuán Suī</br> 别名: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叶芫荽</br>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br> 功能:疏风解热,健胃</br> 主治:用于感冒,麻疹内陷,气管炎,肠炎,腹泻,急性传染性肝炎;外用治跌打肿痛 |} </div> '''刺芫荽''',中药材名,为伞形科刺芫荽属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阴干或鲜用。功能主治疏风解热,健胃。用于感冒,麻疹内陷,气管炎,肠炎,腹泻,急性传染性肝炎;外用治跌打肿痛。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刺芫荽 拼音名:Cì Yuán Suī 别名: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叶芫荽 ===来源=== 伞形科刺芫荽属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阴干或鲜用。 ===性味=== 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 疏风解热,健胃。用于感冒,麻疹内陷,气管炎,肠炎,腹泻,急性传染性肝炎;外用治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3~5钱;外用适量,捣烂擦或敷患处。<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c/ciyuansui.html 刺芫荽]中医世家 </ref>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形态特征=== 基生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不分裂,革质,长5-25厘米,宽1.2-4厘米,顶端钝,基部渐窄有膜质叶鞘,边缘有骨质尖锐锯齿,近基部的锯齿狭窄呈刚毛状,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羽状网脉;叶柄短,基部有鞘可达3厘米;茎生叶着生在每一叉状分枝的基部,对生,无柄,边缘有深锯齿,齿尖刺状,顶端不分裂或3-5深裂。 头状花序生于茎的分叉处及上部枝条的短枝上,呈圆柱形,长0.5-1.2厘米,宽3-5毫米,无花序梗;总苞片4-7,长1.5-3.5厘米,宽4-10毫米,叶状,披针形,边缘有1-3刺状锯齿;小总苞片阔线形至披针形,长1.5-1.8毫米,宽约0.6毫米,边缘透明膜质;萼齿卵状披针形至卵状三角形,长0.5-1毫米,顶端尖锐;花瓣与萼齿近等长,倒披针形至倒卵形,顶端内折,白色、淡黄色或草绿色;花丝长约1.4毫米;花柱直立或稍向外倾斜,长约1.1毫米,略长过萼齿。果卵圆形或球形,长1.1-1.3毫米,宽1.2-1.3毫米,表面有瘤状凸起,果棱不明显。花果期4-12月。 ===分布范围=== 产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通常生长在海拔100-1540米的丘陵、山地林下、路旁、沟边等湿润处。南美东部、中美、安的列斯群岛以至亚洲、非洲的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刺芫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