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光禄朱卿挽词十首·省寺官联贵 的原始碼
←
光禄朱卿挽词十首·省寺官联贵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youimg1.c-ctrip.com/target/fd/tg/g1/M02/88/4B/CghzfFTE0hWAGrZ_AAI0liu7OuM714_R_600_10000_Q90.jpg?proc=autoorient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gs.ctrip.com/html5/you/travels/2730/2260371.html 来自 携程光略 的图片]</small> |} 《'''光禄朱卿挽词十首·省寺官联贵'''》是[[北宋]]诗人李廌的作品之一。 李廌,字方叔,“苏门六君子”之一,其著述丰富,但散佚颇多,现存著作主要有诗文合集《济南集》、品画著作《德隅斋画品》及记录“苏门”生活交谈的笔记《师友谈记》。 <center>光禄朱卿挽词十首·省寺官联贵</center> {{Cquote| 省寺官联贵,曾升社稷臣。 双瞻观日月,接迹望星辰。 锡爵虽开国,封侯未富民。 天扉如可到,直拟问通津。 |[北宋]李廌}} ==后世评价== 李廌是“苏门六君子”成员之一,因是苏轼的学生,至北宋始,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一直被世人关注、研究,但对李廌的作品鲜有关注。作为“苏门”之人,李廌的交游特点是以[[苏轼]]为中心,辐射四周的交游模式。除了与苏轼及“苏门六君子”其余五人的交往,他还与其他文人、僧人等有所往来。 李廌的诗学思想深受苏轼及“苏门六君子”的影响,在继承和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溯源风雅,追昔建安:钟情[[陶潜]]<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07d17f8539d7.aspx 陶渊明简介],古诗文网</ref>,尚承李杜。同时,他提出了著名的“四说论”,即“体、志、气、韵”,为诗歌创作和诗歌评论踏出新的道路。言及[[诗歌]]内容,纪行诗、景物诗、咏史怀古诗、唱和诗、生活诗以及挽歌诗等皆在他的创作范用内。 其中,纪行诗包括情感复杂的漂泊诗和格调明快的游赏诗:景物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那一部分:在咏史怀古诗中,诗人不仅以追述隐士之事表达仕途遭遇的矛盾心境还以刻画古今之变表露世事变迁的无奈之感:描绘日常生活、展现身世遭遇以及赞颂才贤政绩三部分是唱和诗的主要内容:生活诗,一方面展现了诗人生活的场景,另一方面反映出人生哲理:挽歌诗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深深的缅怀。总体上,诗歌内容丰富,血肉饱满。 从艺术特色上看,诗人长于古风绝句,钟情次韵分韵,体现了[[诗歌]]体裁<ref>[https://mip.yuwenmi.com/ask/40725.html 诗歌体裁有哪些?],语文迷,2021-10-25</ref>的多样性:李廌诗歌语言凝练深刻、详缓典雅;其诗歌总体上呈现淡朴瘦硬、纡余委备之风。李廌诗歌在宋代诗坛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视频== ===<center> 光禄朱卿挽词十首·省寺官联贵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北宋后期词及南宋诗词 木斋 全18讲 吉林大学</center> <center>{{#iDisplay:r0525fxlet1|560|390|qq}}</center> <center>唐宋八大家之苏轼06 苏门六君子</center> <center>{{#iDisplay:d0159fh1rpo|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光禄朱卿挽词十首·省寺官联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