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光果巴郎柳 的原始碼
←
光果巴郎柳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光果巴郎柳</big> ''' |- |[[File:光果巴郎柳1.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a6efce1b9d16fdfae237b3c2b68f8c5494ee7b4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plant.cn/info/%E5%85%89%E6%9E%9C%E5%B7%B4%E9%83%8E%E6%9F%B3?t=z 来自植物智]]]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光果巴郎柳 学 名:Salix sphaeronymphoide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杨柳目 科:[[杨柳科]] 属:[[柳属]] 种:光果巴郎柳 分布区域:[[中国]][[西藏]]、[[四川]] |} '''光果巴郎柳'''(学名:'''Salix sphaeronymphoides''')是[[杨柳科]][[柳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西藏]]、[[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2,080米至3,660米的地区,多生于针叶疏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ref>[http://www.iplant.cn/info/%B9%E2%B9%FB%B0%CD%C0%C9%C1%F8 光果巴郎柳], 植物智, 2020-01-18</ref> ==光果巴郎柳形态特征== 乔木,高约10米。小枝褐色,幼时稍有毛或近无毛,后无毛。 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8-15毫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幼叶有疏长毛,后两面无毛,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白色,边缘有细锯齿;叶柄短,长2-3毫米,有短柔毛。 雌花序与叶同时开放,长1.7-2.2厘米,粗4-5毫米,有长梗,梗长5-7毫米,具2-3正常叶,轴有密柔毛;子房卵形,长约2毫米,无毛,仅基部有疏毛,近无柄,花柱短,上部2裂,柱头2裂;苞片卵状圆形,长为子房的1/2-1/3,先端圆形,淡绿褐色,边缘有疏缘毛,外面无毛,内面有疏长毛;腺体1,腹生,小而宽。蒴果无毛或基部有疏毛,长3.5-4毫米。 雄花序不详。花期5月中旬,果期5月下旬-6月。 <ref>[http://www.zhiwutong.com/latin/Salicaceae/Salix-sphaeronymphoides-Y-L-Chou.htm 光果巴郎柳Salix sphaeronymphoides Y. L. Chou _植物通] 种中文名:光果巴郎柳种拉丁名:Salix sphaeronymphoides Y. L. Chou科中文名:杨柳科科拉丁名:Salicaceae属中文名:柳属属拉丁名:Salix... </ref> 此种与[[巴郎柳]]Salix sphaeronymphe Gorz. 、[[圆头柳]]S. capitata Y. L. Chou et Skv.,[[垂柳]]S. babylonica L.相近。与巴郎柳的主要区别,为子房无毛,仅基部有疏毛(不是密白色柔毛); 苞片外面无毛(不是有长柔毛);腹腺较小而宽(不是线状长圆形);小枝为褐色(不是红褐色或紫褐色)。 与圆头柳的主要区别,为雌花序的梗较长,5-7毫米(不是1毫米);子房基部有疏毛(不是完全无毛);苞片为卵圆形,先端圆形(不是卵形,先端钝头),外面无毛,内面有疏长毛(不是仅外面下部有毛),易于区别。 与垂柳的区别,为枝不下垂;叶先端短渐尖(不是长渐尖);苞片较小,卵圆形(不是披针形),外面无毛,内面有疏长毛(不是外面有毛)。 ==光果巴郎柳生长环境== 生长于针叶(云杉、柏树)疏林中。 ==光果巴郎柳分布范围== 产自[[西藏]]东部、[[四川]]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昌都县]][[日通区]]。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光果巴郎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