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 的原始碼
←
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big> ''' |- | [[File:0 (30)98765467.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328/20200619042221-940023857_jpeg_500_634_52718.jpg/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6375327&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2328%2F20200619042221-940023857_jpeg_500_634_52718.jpg%2F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作者是[[德国]]儿童注意力训练的权威,基于对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儿童状况及家长的深入了解,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对此疾病的定义、诊断、医疗及教育等学理知识,涵盖了[[儿童]]、[[家长]]、[[教师]]及[[医疗]]各方面的做法,并强调了治疗网络合作的重要性。作者以薄薄的篇幅,让读者获得关于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完整的概念,以及具体可行的努力方向和步骤。这本书虽然以德国的情形为背景,但所叙述的孩子与父母的处境和难题,以及学校和医疗系统的现象,则无论国内外都有着相同的故事。希望本书带给穷于应对、心力交瘁却仍苦无良方的父母一记大力丸,让您也可享受单纯做个父母! ==基本内容== 定价:26.00 作者:劳特 译者:[[杨文丽]] ISBN:7561433484、9787561433485 类型:精神病学 书名: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开本:16 页数:188页 出版日期:2006年6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品牌:四川大学出版社 ==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 作 者: (德) 劳特(Lauth,G.W.),(德)施洛特克(Schlottke.P.F.),(德)瑙曼(Naumann,K.) 著, 杨文丽,叶静月 译 出 版 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1 字 数: 112000 版 次: 1 页 数: 188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143348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家庭教育 >> 素质教育 定价:¥26.00 ==推荐== 该书内容包含认识与注意力缺失有关的知识、治疗可能性、结合资源等相关议题,简易且深具实用性,是关心儿童、与儿童工作的人不应错过的工具书。 ==内容简介== 该书内容包含认识与 注意力缺失有关的知识、治疗可能性、结合资源等相关议题,简易且深具实用性,是关心儿童、与儿童工作的人不应错过的工具书。 本书作者是德国 儿童注意力训练的权威,基于对注意力缺失/ 多动症儿童状况及家长的深入了解,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对此疾病的定义、诊断、医疗及教育等学理知识,涵盖了儿童、家长、教师及医疗各方面的做法,并强调了治疗网络合作的重要性。作者以薄薄的篇幅,让读者获得关于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完整的概念,以及具体可行的努力方向和步骤。 这本书虽然以德国的情形为背景,但所叙述的孩子与父母的处境和难题,以及学校和医疗系统的现象,则无论国内外都有着相同的故事。希望本书带给穷于应对、 心力交瘁却仍苦无良方的父母一记 大力丸,让您也可享受单纯做个父母! ==作者简介== 劳特(Lauth.G.W.),德国 科隆大学心理暨 心理治疗学教授。他是专为 多动儿与注意力缺失 孩子们所设立的临床发展学部门的负责人。 ==目录== 第一章 了解注意力缺失 第二章 注意力缺失现象 第三章 注意力缺失的发生频率 第四章 各年龄层的情形 第五章 如何形成注意力缺失 第六章 父母平常可以做的事 第七章 父母自发团体 第八章 与学校合作 第九章 专业协助 第十章 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 第十一章 药物治疗 第十二章 饮食治疗 第十三章 肌肉运动治疗 第十四章 特殊学校、教养院、 精神病院 附录 ==媒体评论== 书评 注意力缺失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失控和激烈反应。常让父母神经 紧绷;日常大大小小的难题也令人招架不住;父母常觉得每天 身不由己地为各种接踵而至的难题 疲于奔命。怎么办?如何发展预防策略、避免日复一日的难题? 这些是可以学习的。本书即是家有注意力缺失儿童的父母教养完全手册,以生活、实务方面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家长在教养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之道,让父母在协助孩子时能有判断的依据,进而与孩子建立—个充满信任的关系。 继 《儿童注意力训练手册》之后,再向朋友们推荐这本好书。该书内容包含认识与注意力缺失有关的知识、治疗可能性、结合资源等相关议题,简易且深具实用性,是关心儿童、与儿童工作的人不应错过的工具书。 —— 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市张老师儿童辅导特聘讲师 杨文丽 ==书摘插图== 何谓注意力缺失?如何辨识?注意力缺失儿童的表现如何?他们真的和其他儿童不一样吗?若答案为“是”,那么他们哪里不同呢?注意力缺失/多动是用来形容孩子比一般儿童明显容易分心、 不假思索、反应过快、不安的行为。这个疾患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实际上更早之前就已开始酝酿。我们希望先让读者对这些问题有个概念,了解它们如何发生,并且认识相关和常用的 专有名词。 对于注意力缺失儿童而言,要他安安静静、持续做一件事非常困难。不论是在学校、做家庭作业或游戏时。这类儿童很明显会经常表现出容易分心、躁动不安、不假思索的行为。假如他刚刚还在玩 积木,一听到电话铃声,马上冲过去接;一旦没有兴趣与祖母说话,随即迅速到厨房找果汁喝,因为他口渴了;匆忙之下,他在厨房里洒了满地果汁,又立刻为此事跑去烦正在讲电话的妈妈。 这些儿童经常精力无穷。好像没有任何事物能让他们感到疲倦、阻挡他们到处爬上爬下,也无法安安静静地休息片刻。 注意力缺失儿童与兄弟姐妹、同龄儿童玩耍时,经常发生争吵,因为他们常不遵守 游戏规则,对于要等待、轮流玩,既没耐性又不情愿,只想立即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使得他们没有朋友,别人也不欢迎他们参与游戏,学校老师也常抱怨他们的举止与表现。 这样的儿童容易变得具攻击性,很难与人相处。在学校里,常听到师长们抱怨这些儿童容易分心、无法专注、上课插话,对老师所说的话欠缺思考,以至于犯下许多错误。学习表现也不佳: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笔记凌乱、有许多 粗心大意的算术错误、多半不喜欢阅读。问题不在于他们跟不上进度,而是其注意力和持久度与一般儿童有所差异,以至于对学校与学习缺乏兴趣。 在所有类似的情境中,注意力缺失儿童的举止问题很相似:非常冲动、欠缺思考、反应过快;其注意力焦点与一般儿童不同, 新事物会马上攫取他们的兴趣;长期做相同的事会感到很枯燥无聊,要他们等待会不耐烦;不认为有必要遵守规范及思考;若要他们乖乖坐好,片刻就 坐立不安。 在这种种问题背后。常听到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同伴、老师一致抱怨:这些孩子静不下来、记不住他们要做的事、无法控制精力、无法配合事物所需时间来保持注意力。这些不同方面的限制皆被列入“注意力缺失/ 多动症”一词当中。 为了清楚起见,本书只使用“注意力缺失”或“注意力缺失/多动”一词。 这种疾患常在幼儿读幼儿园时就已初现端倪,如精神不宁、难以入睡、无法一觉到天亮。或者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 …… ==文摘== 何谓注意力缺失?如何辨识?注意力缺失儿童的表现如何?他们真的和其他儿童不一样吗?若答案为“是”,那么他们哪里不同呢?注意力缺失/多动是用来形容孩子比一般儿童明显容易分心、不假思索、反应过快、不安的行为。这个疾患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实际上更早之前就已开始酝酿。我们希望先让读者对这些问题有个概念,了解它们如何发生,并且认识相关和常用的专有名词。 对于注意力缺失儿童而言,要他安安静静、持续做一件事非常困难。不论是在学校、做家庭作业或游戏时。这类儿童很明显会经常表现出容易分心、躁动不安、不假思索的行为。假如他刚刚还在玩积木,一听到电话铃声,马上冲过去接;一旦没有兴趣与祖母说话,随即迅速到厨房找果汁喝,因为他口渴了;匆忙之下,他在厨房里洒了满地果汁,又立刻为此事跑去烦正在讲电话的妈妈。 这些儿童经常精力无穷。好像没有任何事物能让他们感到疲倦、阻挡他们到处爬上爬下,也无法安安静静地休息片刻。 注意力缺失儿童与兄弟姐妹、同龄儿童玩耍时,经常发生争吵,因为他们常不遵守游戏规则,对于要等待、轮流玩,既没耐性又不情愿,只想立即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使得他们没有朋友,别人也不欢迎他们参与游戏,学校老师也常抱怨他们的举止与表现。 这样的儿童容易变得具攻击性,很难与人相处。在学校里,常听到师长们抱怨这些儿童容易分心、无法专注、上课插话,对老师所说的话欠缺思考,以至于犯下许多错误。学习表现也不佳: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笔记凌乱、有许多粗心大意的算术错误、多半不喜欢阅读。问题不在于他们跟不上进度,而是其注意力和持久度与一般儿童有所差异,以至于对学校与学习缺乏兴趣。 在所有类似的情境中,注意力缺失儿童的举止问题很相似:非常冲动、欠缺思考、反应过快;其注意力焦点与一般儿童不同,新事物会马上攫取他们的兴趣;长期做相同的事会感到很枯燥无聊,要他们等待会不耐烦;不认为有必要遵守规范及思考;若要他们乖乖坐好,片刻就坐立不安。 在这种种问题背后。常听到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同伴、老师一致抱怨:这些孩子静不下来、记不住他们要做的事、无法控制精力、无法配合事物所需时间来保持注意力。这些不同方面的限制皆被列入“注意力缺失/多动症”一词当中。 为了清楚起见,本书只使用“注意力缺失”或“注意力缺失/多动”一词。 这种疾患常在幼儿读幼儿园时就已初现端倪,如精神不宁、难以入睡、无法一觉到天亮。或者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烦躁愤怒等。某些儿童甚至在婴儿期就出现突兀的哭叫声,一般婴儿多有规律的睡眠与清醒节奏,然而注意力缺失的幼儿则无。但成人通常不会认真地正视这些困扰。P2-3 ==媒体推荐== 注意力缺失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失控和激烈反应。常让父母神经紧绷;日常大大小小的难题也令人招架不住;父母常觉得每天身不由己地为各种接踵而至的难题疲于奔命。怎么办?如何发展预防策略、避免日复一日的难题? 这些是可以学习的。本书即是家有注意力缺失儿童的父母教养完全手册,以生活、实务方面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家长在教养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之道,让父母在协助孩子时能有判断的依据,进而与孩子建立—个充满信任的关系。 继《儿童注意力训练手册》之后,再向朋友们推荐这本好书。该书内容包含认识与注意力缺失有关的知识、治疗可能性、结合资源等相关议题,简易且深具实用性,是关心儿童、与儿童工作的人不应错过的工具书。 ——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市张老师儿童辅导特聘讲师 杨文丽 ==序言== 了解,协助才能更有效 动个不停、不专心的孩子,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门诊常见的个案。由于这些孩子的行为乍看与正常孩子无异,只是频率明显不当,极易引起误解,因而错过了求助专业人员的机会,令人惋惜。 从该疾患诊断名称的演变,可窥见这群以活动量过大、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易冲动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其异质性与诊断上的困境。“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候群”一词,于1954年由德国医师Heinrich Hoffmann提出,之后有轻度脑伤症候群、轻度脑功能异常多动症候群、注意力缺损症、注意力缺损及多动症等名称出现。台湾地区早年习惯称这一疾患为注意力不足多动症候群、注意力缺失多动症候群或多动。这些年来,在特殊教育法条文中.更正式的名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诚如这些名称显示,这些患童主要的症状是太好动、注意力短暂、易分心、很难静下来、易冲动、没耐心、无法等待。不过,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他们所呈现的行为多少有些不同:有的破坏性强、攻击性强、不听管教:有的学习能力差、记忆力差、成绩不好;有的人际关系差、自我评价低;也有的手眼协调差、动作笨拙、易摔倒,写字潦草难看、无法规规矩矩写在格子里;还有的怎么都教不会认字或写字。 其实,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这些症状。这些症状有的来自遗传,多动儿中有五分之一可找到直系亲属也有多动症状,Cantwell等学者所做的双胞胎研究也支持这一论点;有的是怀孕或出生时由于儿童脑部缺氧、严重黄疸、脑部疾病、头部伤害、铅中毒、早产等所造成的脑伤;也有的儿童是受管教不当、家庭发生变故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而这些都显示孩子的脑部神经传导物质异常。治疗多动儿所用的药物,其作用也可说明这一机制。 孩子受自身学习动机的影响,对喜欢的课程会表现得较为专注,也有些孩子在较具体规范的环境会比较守纪律。由于儿童的行为及注意力受自身的状况及情境影响甚巨。容易增加诊断上的困难,临床上,需要由儿童及青少年精神专科医师评估,会同父母及老师所提供的观察资料,才能客观有效地诊断与处置。 这样的孩子不仅给父母及老师带来莫大困扰。也常因注意力短暂、易冲动,影响学习、人际关系而遭受内在的挫折;其父母也会因孩子行为顽劣而自责管教失当。在治疗上,目前多采取综合性的治疗,如药物治疗合并情绪行为治疗及家庭咨询。 本书从德国经验出发.详实地列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儿童的问题、诊断过程与治疗模式,可作为中国父母与老师的参考。中国台湾地区相关的书籍尚有宋维村、侯育铭医师撰写的《过动儿的认识与治疗》(正中书局)及何善欣家长的《最棒的过动儿——认识过动儿》(心理出版社),都值得一看! 面对问题,善用专业知识,现代父母才能更有效率、更快乐地陪伴孩子成长。 (本文作者为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妇幼院区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ref>[https://www.jianshu.com/p/6d0f5b883547 《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一)]简书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11 圖書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儿童注意力训练父母手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