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偃松 的原始碼
←
偃松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偃松</big> ''' |- | [[File:20130825131701-2090991775.jpg|缩略图|居中|偃松[http://pic.baike.soso.com/p/20130825/20130825131701-2090991775.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偃松 学 名:Pinus pumila (Pall.) Regel 别 称:马尾松、五针松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松杉目 科:松科 亚 科:松亚科 属:松属 亚 属:单维管束松亚属 组:五针松组 种:偃松 命名者及年代:(Pall.) Regel,1858 |} 偃松(学名:Pinus pumila (Pall.) Regel)是松科松属植物。灌木,高达3-6米,树干通常伏卧状,基部多分枝,旬伏的大枝可长达10 米或更长,生于山顶则近直立丛生状;树皮灰褐色,裂成片状脱落;一年生枝褐色,密被柔毛。针叶5针一束,较细短,硬直而微弯。雄 球花椭圆形,黄色,长约1厘米;雌球花及小球果单生或2-3个集生;种子生于种鳞腹面下部的凹槽中。花期6-7月,球果第二年9月成熟。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白哈喇山、英吉里山上部海拔1200米以上,小兴安岭海拔1000米以上,吉林老爷岭上部海拔1200米以上,长白山上部海拔1800米以上。在土层浅薄、气候寒冷的高山上部之阴湿地带与西伯利亚刺柏混生,或在落叶松或黄花落叶松林下形成茂密的矮林。 偃松矮林常位于山脊或山顶,对保持水土有积极的作用。树干矮小,木材仅供器具及薪炭用材;树脂多,木材及树根可提松节油。可作庭园或盆栽观赏树种。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ref>[https://www.zhiwutong.com/latin/Pinaceae/Pinus-pumila-Pall-Regel.htm 偃松(附图)],植物通数据库</ref></br> ==形状特征== 偃松(8张) 灌木,高达3-6米,树干通常伏卧状,基部多分枝,旬伏的大枝可长达10米或更长,生于山顶则近直立丛生状;树皮灰褐色, 裂成片状脱落;一年生枝褐色,密被柔毛,二、三年生枝暗红褐色;冬芽红褐色,圆锥状卵圆形,先端尖,微被树脂。针叶5针一束,较 细短,硬直而微弯,长4-6厘米,稀长至8.3厘米,径约1毫米,边缘锯齿不明显或近全缘,背面无气孔线,腹面每侧具3-6条灰白色气孔线;横切面近梯形,皮下层细胞单层,稀有1-3个细胞宽的第二层皮下层,树脂道通常2个,生于背面,很少1个,腹面无树脂道;叶鞘早落 。 雄球花椭圆形,黄色,长约1厘米;雌球花及小球果单生或2-3个集生,卵圆形,紫色或红紫色。球果直立,圆锥状卵圆形或卵圆形,成熟时淡紫褐色或红褐色,长-3-4.5厘米,径2.5-3厘米;成熟后种鳞不张开或微张开;种鳞近宽菱形或斜方状宽倒卵形,鳞盾宽三角形,上 部圆,背部厚隆起,边缘微向外反曲,下部底边近截形,鳞脐明显,紫黑色,先端具突尖,微反曲;种子生于种鳞腹面下部的凹槽中,不脱落,暗褐色,三角形倒卵圆形,微扁,长7-10毫米,径5-7毫米,无翅,仅周围有微隆起的棱脊。花期6-7月,球果第二年9月成熟。 ==产地生境==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白哈喇山、英吉里山上部海拔1200米以上,小兴安岭海拔1000米以上,吉林老爷岭上部海拔1200米以上,长白山上部海拔1800米以上。在土层浅薄、气候寒冷的高山上部之阴湿地带与西伯利亚刺柏混生,或在落叶松或黄花落叶松林下形成茂密的矮林。 偃松 ==繁殖方法== 偃松一般在20年左右开始结球果,60年左右达到结实高峰,树龄在200年以上仍可以结果。但丰年与歉年结实量较为明显,每年9-10月时 ,当球果完全变成浅褐色或红褐色,证明种子已经成熟,此时应抓紧时间选择好采种地采种。采收后球果要暴晒,促其果鳞开裂,再用木棍敲打出种子,筛网分离出鳞片,在阳光下晾晒至种皮干燥,然后风选得到纯净种子,密封进行短期贮藏。经检验,采集的偃松种子净度为96.4%,生活力为81.5%,优良度为87.9%,千粒质量为108.7克,种仁香脆,无异味。 偃松种子属于中度综合深休眠类型,播种前若不进行专门的催芽处理,或处理时间不足,难以得到满意的场圃发芽率。为使发芽提早、出苗整齐,播种前须进行雪藏催芽处理。方法是将种子用清水浸种2-3天,种子含水率基本达到饱和,再用0.3-0.5%硫酸铜溶液浸泡5-10小 时,用清水冲洗后将种子与雪1:3混合装入袋中,放入苗木窖摆放,摆放后上面盖上雪。将雪藏的种子在播种前30-40天取出,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或用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混沙,将种、沙按1:3的体积比混合拌匀,置于室内摊平,厚度20-30厘米,种沙内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保持在20-25 ℃,每天上下翻倒2-3次,每次边翻倒边喷洒温水,保持温度和湿度适中,上下均匀一致。 育苗地的选择:偃松育苗宜选择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轻壤土或沙壤土上,切忌在干沙或过湿且机械组成黏重的土壤上播种。土壤水分充足,但必须通气性好。偃松要求空气湿润,最好有侧方庇荫。播种地绝对不能设在风口处,应设在有防风保护之处。 整地、施基肥:对选好的育苗地要做到深耕、细整、耙平、土碎,深浅一致、不留生格,并清除土壤中的草根、树根和石块,深度25 cm 。根据偃松幼苗生长缓慢、根系浅和喜肥的特性,结合翻地、耙地施入有机肥,每亩施入基肥4-5吨,粪肥要经过充分腐熟和倒细均匀。 结合作床每亩施入磷酸二铵20-25千克。 作床:育苗地翻、耙整平后,按苗床规格进行区划、作床。作床前充分碎土,细致整平床面,清除残根、石块,拌匀肥料。作床规格:床面宽110厘米,步道宽50厘米,床面高20-25厘米。要求作床后,床面无直径1.5厘米以上土块,平整并镇压床面。 土壤消毒:为防治苗木发生病虫害,对播种地要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病害防治:使用硫酸亚铁浓度为1-3%水溶液,4-5千克/平方米,均匀浇洒在床面上,渗透2厘米。也可用硫酸亚铁或敌克松、五路硝基苯等杀菌剂,在耙地前洒入土壤,施药后6-7天播种;虫害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兑水0.5千克,再与125-150千克细沙土混拌均匀,制成毒土,每亩施用15千克左右,结合翻地、施肥或作床时翻入土壤中。 根据土壤解冻情况和种子吐白发芽情况而确定播种时间。当气温上升到15 ℃以上,地表5厘米深处温度达到8 ℃以上,种子吐白率在30% 以上时,是偃松最佳播种期。一般是在5月中下旬播种最佳。偃松播种采用条播的方法。条播种子发芽出土整齐,苗木通风透光好,除草 松土方便。在播种前1-2天充分浇足底水,待床面土壤稍松散些适于播种作业时开始播种。在床面上用锄头或抚育镐搂出宽10厘米、深1.5-2厘米的播种沟,沟距10-15厘米,在开好的沟内进行均匀播种,播种量60-70克/平方米。播后及时镇压,使种子压入床土内与土壤密切 接触,然后采用50%的森林表土加50%河沙过筛拌匀覆土(沙)至与床面平,再镇压一次即可。覆土厚度为1-1.5厘米(即种子直径大小的2-3倍),覆土厚度不可过厚或过薄。覆土必须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土壤消毒粉剂拌成毒土,利于在苗木萌动期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杀毒灭菌,防止立枯病早期发生。 ==栽培技术== 浇水:播后一般10-15天开始出芽,这时就可以架遮阴棚遮阴1-2个月,也可以通过增加浇水次数、不架遮阴棚进行全光育苗。浇水的作用一是供给苗木发育所必需的水分;二是调节地表温度,减少高温和霜害。偃松出苗分为幼芽出现、弯脖、直立、脱壳4个时期。弯脖期幼 茎(子叶下轴)嫩弱,易受高低温危害,要注意调节地表温度,保持床面表土层湿润。浇水时间和次数要根据天气、土壤和苗木情况而定。在出苗期和生长初期的前半期,苗木生长主要靠胚乳中的营养,这一时期苗木需水量不大,浇水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一般一天浇2次水。生长初期的后半期和速生期前半期,部分幼苗已经脱壳,子叶放开,需水量增大。这一时期如果水分供应不足,容易出现蹲苗和 日灼害。为此,浇水量要加大,一般一天浇1次水。幼苗生长后期要停止浇水,以利其木质化。 除草松土:除草松土能改善土壤透气性,保持地力和促进幼苗生长。除草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进行。幼苗生长初期扎根较浅,所以,开始松土宜浅,以免伤根,以后松土可逐渐加深到2-3厘米,除草松土一年6-8次。每年施用除草剂2-3次,第1次是播后苗前,第2次和第3次是苗期施用,使用药剂为果尔25-50毫升+稀禾啶25-50毫升混合施用。 追肥:追肥次数和追肥量大小要依据圃地肥力和苗木生长情况而定。根据1年生偃松苗生长规律,当年生幼苗高生长在6月中下旬最为迅速。可在幼苗迅速生长期前1周开始追肥,先后追肥2-3次,第1次追施1%的尿素水溶液,以后停止追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最好每隔15 d追 施0.2-0.3%磷酸二氢钾1次。最后一次追肥应在6月末前施完。追肥后必须及时用清水冲洗净叶面和苗茎,以免烧伤苗木。 间苗:为培育出优质壮苗,留植培育苗木要掌握适宜的留苗密度,当年播种苗留苗500株/公顷左右,2年生苗留苗400株/公顷左右,3年生苗留苗300株/公顷左右为宜。 越冬防寒:1年生苗木宜在原床上越冬,用土防寒效果最好。在沙壤土上育苗可用步道沟土防寒,翌春气候转暖时,根据当地情况适时分2次撤去防寒土,撤防寒土后要灌水一次。播种苗一般在原床留床2-3年,留床苗在早春要灌水1次,以促进苗木早日返青,并要进行松土、除草,以提高土温,生长期追肥1-2次。 偃松留床苗木萌动较早,早春应灌水1次,以促使其早期返青,同时,结合浇水进行早期追肥。偃松幼苗5月上旬开始高生长,顶芽和侧芽开始抽新梢,6月中旬高生长基本停止,其高生长主要是在5-6月间,大约50天,苗高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0%以上。这一时期苗木对 水、肥条件反应敏感,因此,应及时追氮肥和磷肥,以促进苗木迅速生长。追肥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撤出防寒土以后,大约在5月上中旬 开始追肥,每15天左右追施1次,连续追施2-3次,应在6月底前结束。每亩追施磷酸二铵20千克左右,后期追施0.2-0.3%磷酸二氢钾1-2次。有利于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培育出壮苗。 对留床苗木,为抑制其生长,促进侧根的生长发育,形成发达的根系,可对留床的偃松2年生苗,于早春土壤化冻18-20厘米时,利用起苗犁进行截根,截根深度应在15厘米左右。截根时犁刀要快,防止拔出和劈伤苗木。截根后要及时灌水,可结合早春追肥。 苗木移植时期在早春土壤解冻15-20厘米时进行移植,苗木萌动前完成。移植前将苗根修建成12-15厘米长,并按苗木大小分别移栽。移植前要将苗床灌足底水,移植时苗木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苗木罐中,避免风吹日晒,降低成活率。采用移植夹胶板和移植铲进行。移植时一定要避免窝根、露根、埋得过深,栽植时要苗根舒展,栽苗的深度比原土痕略深1厘米左右。同时要做到栽得行直、苗正、踩实,移植后及 时灌足定根水。 ==病虫防治== 主要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幼苗出土后用40%五氯硝基苯500倍液进行灌根,在幼苗出齐后即开始喷洒1%波尔多液,每隔10天左右喷洒1次 ,连续4-5次;也可以每周用浓度为0.2%的高锰酸钾和1%的硫酸亚铁水溶液交替进行喷施。若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同时用质量浓度为2-3%的硫酸亚铁或0.5-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喷洒床面,喷药后30分钟内再喷1遍清水,冲洗苗木,以免发生药害。拔除的病株应集中烧毁,不得随手丢弃于苗床上,防止病害蔓延。 ==主要价值== 观赏及经济:树干矮小,木材仅供器具及薪炭用材;树脂多,木材及树根可提松节油。可作庭园或盆栽观赏树种。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生态:偃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高纬度、高海拔的山地寒温带建群种。 保健:偃松籽含有1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具有独到的生理保健功能。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偃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