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佛山华英中学 的原始碼
←
佛山华英中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佛山华英中学.jpeg|有框|右|<big>佛山华英中学(合影)</big>[http://www.fshyschool.net/img/0/760/760169/677789.jpg 原图链接][http://www.fshyschool.net/xwzx/jrhy/content/post_677789.html 来自 佛山市华英学校 的图片]]] '''佛山华英中学'''的前身是1913年由[[英国]]教会开办的华英中学,解放后与其他学校合并成佛山市第一中学,1999年从佛山一中分离出来独立复办。复办后的华英学校成为一所由[[佛山市]]教育局主管,秉承佛山一中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的“国有民办”性质的新型初级中学。 教会学校是一种由基督徒根据基督化的精神创办的教育机关,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基督化品格<ref>[https://www.zqwdw.com/wenku/huanjinganquan/2020/0408/160613.html 中国近代教育之教会学校],达达文档网,2020-04-08</ref>,通过发展基督教教育,将[[基督教]]的精神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中国学生的精神需求,发展强有力的[[宗教]]社会,从而使中国彻底的基督教化,成为基督教民族<ref>[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01031635-1.htm 凝心聚力推进基督教中国化],中国民族宗教网,2020-10-20</ref>。但是,不管其主观目的如何,客观上确实通过创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等[[教会]]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办学历史== 英国校长时期 佛山华英中学是基督教中华循道会于1913年创办。当时只收男生,称为华英男校,校舍仅限于现在校园之西区。1920年以后始逐渐向东扩展。1913年至1925年历任校长都由教会派出的英国人担任,有:[[詹礼德]]、黎伯廉、[[张辅德]]。1925年中国先后爆发了反帝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工人罢工运动”,同年六月,发生了英法帝国主义残杀我国工人的广州“沙基惨案”。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当时的中国政府实行“立案”制度,这期间华英停办了三年。 华人校长时期 1928年秋,局势缓和,学校校董会复办华英,由华英校友、后毕业于[[岭南大学]]的李连枝出任第一个中国人的校长,并于1931年获准立案。同年又开始办高中,并于1935年获准立案成为完全中学。以后历任华英中学校长,都是中国人。1928年到1949年的校长是李连枝、肖维元、杨景循、李圣华、谢志理、司徒汉贤。 创办女校时期 1914年,佛山循道会的英国人医生晏惠霖的妻子怡和莲自愿捐款创办女子学校,始创时就以“怡和莲”为女校名,初时只有幼稚园(有三名儿童)、小学(只有五名学生),以后才逐年扩大招生。1920年华英男校校长黎伯廉回英国度假时,筹款扩建男校校舍和筹备开办华英女中。1922年广州教会学校淑正女中因种种原因办不下去,英国人便将它搬迁来佛山,于1924年和怡和莲女校合并,改称为华英女子中学。当时的教学楼和图书馆,地址即现在的图书馆;当时的教师宿舍就在现在的办公楼。男女分校期间,两校校园仅相隔一道不满七尺的围墙,两校学生互不往来,只有每周一次的“主日崇拜”集会才有见面机会。 抗战时期 1938年秋,日寇南侵,华英男、女校均迁往香港东涌湾等地,虽飘泊流离,师生仍坚持上课。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港九相继沦陷,女校被迫停办,男校搬到曲江,以英光小学作校址,1942年在战乱中复课,因校舍关系,此时男女合校上课,并在曲江一带同时招收男女生。这时的华英男校和华英女校便实际上合并为“华英中学”了。在学校辗转迁徙、师生生活极艰苦之际,不少华英学生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给民众办义校,给村民治疗疫症,表现出较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令时人敬佩。抗战胜利,华英迁回佛山原校址,1946年11月正式复课,男、女校校舍合二为一使用。当时学生增至五百多人,教职工亦有五十人,第二学期复办附属小学,此时学校得到较大的发展。 创办成就 华英中学是教会学校,一方面执行外国教会的意旨办学,但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水平较高,教学设备较完善,学校管教严格,以提倡科学、为社会育材为理想,所以华英学子中出现过不少超卓的人才,如,著名妇产科专家陈自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热带病学专家伍学宗、我国著名人类民族民俗考古和博物学家杨成志、我国著名合唱指挥家作曲家音乐社会活动家司徒汉、中回著名雕塑艺术家司徒杰、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著名心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罗征祥、泌尿科博士生导师省特级劳动模范梅晔等都是华英中学的校友。 建国后发展 1949年,新中国诞生,不少华英儿女响应祖国的号召参军、参干,投身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队伍。1952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华英中学,后华英中学与佛山中学合并,从此华英中学进入了另一发展时期。 合并前、后的佛山中学: 南海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创办于1930年9月,校址在佛山祖庙大街,祖庙之左邻。该校是南海县一间比较著名的学校。学风严谨,参与新文化运动。卢沟桥事变后,同学们在学生会率领下走上街头,演出救亡[[话剧]],慷慨激昂宣传团结抗日。学校培养和造就了许多爱国志士,叶选平等同学就是在这间学校就读,然后投身放革命行列的。1949年南海一中易名为佛山中学。校址仍在祖庙大街。解放后的佛山中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何克勤、杨坚等同学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军、参干、参党、参团。该校为新中国及时输送了一批建设人材。 1950年下半年,佛山莲华中学并入佛山中学。1952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了华英中学,使之与佛山中学合并,佛山中学校址设在华英中学原址。 ==办学条件== 佛山市华英学校的前身是1913年由英国教会开办的华英中学,解放后与其他学校合并成佛山市第一中学,1999年从佛山一中分离出来独立复办。复办后的华英学校成为一所由佛山市教育局主管,秉承佛山一中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的“国有民办”性质的新型初级中学。校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学校以“以绿育人”为办学理念,以“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为办学目标,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为办学方向,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教学特色。自1999年复办以来,华英学校在中考及各类学科竞赛、体艺竞赛中均取得突出的成绩,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学校。 硬件设施 华英学校新校园于2005年9月正式落成,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部,占地160亩,建筑面积10.36万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3033人,教职工182人,外籍教师4人。学校建筑典雅大气,校园环境优美,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学校拥有设备设施先进的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音美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体育馆、400米标准运动场、两个游泳池(其中一个装有恒温系统),建有完善的校园网、广播网、多媒体教学网,形成一个数字化、人文化的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 ==学校地址==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湖景路39号 邮政编码:528000 ==图书馆== 佛山市华英学校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的新型初级中学,新建的图书馆占地面积2千多平方米,分为流通书库、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教材库、办公室七大部分。现有图书馆专职管理人员3人,其中2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管理专业,1人获得了图书馆中级职称。 华英学校图书馆各个场室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建设,设备齐全,环境优美。 ==视频== ===<center> 佛山华英中学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2020佛山华英中学老师加油</center> <center>{{#iDisplay:l31120ynf9z|560|390|qq}}</center> <center>佛山华英中学2017级2班纪录片-第一季 </center> <center>{{#iDisplay:u066072pyjm|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返回「
佛山华英中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