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佛典 的原始碼
←
佛典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佛典</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v2.xmcdn.com/group30/M01/87/ED/wKgJXllyDo6B8nOCAAFW4H6pBO0628.jpg!op_type=5&upload_type=album&device_type=ios&name=mobile_large&strip=1&quality=7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pro.so.com/searchthrow/api/midpage/throw?ls=s112c46189d&lm_extend=ctype:3&ctype=3&q=%E4%BD%9B%E5%85%B8&rurl=https%3A%2F%2Fwww.ximalaya.com%2Fyoushengshu%2F9510185%2F&img=https%3A%2F%2Fimagev2.xmcdn.com%2Fgroup30%2FM01%2F87%2FED%2FwKgJXllyDo6B8nOCAAFW4H6pBO0628.jpg%21op_type%3D5%26upload_type%3Dalbum%26device_type%3Dios%26name%3Dmobile_large%26strip%3D1%26quality%3D7&key=t01a42f61e3c967b76e.jpg&s=1650439894501 来自 360娱乐网 的图片]</small> |} '''<big>佛典</big>'''是[[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最能体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重要佛教思想家和佛教[[宗派]]思想的主要[[经论]]和著述。佛典里运用[[古汉语]],比较难以[[阅读]]及理解。<ref>[https://www.lz13.cn/mingrenmingyan/43836.html 佛典名句]</ref> ==特点== '''规模巨大''' 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作为立教依据的最主要的典籍只有两部,那就是《旧约》与《新约》。伊斯兰教所依据的则只有一部,那就是《可兰经》。后世伊斯兰教又编纂出《圣训》,但《圣训》所传述的乃是穆罕默德的言行;而《古兰经》所传述的乃是穆罕默德发布的安拉(上帝)的"启示",所以毕竟要以《古兰经》为基本依据。唯有佛教的经典汗牛充栋。其中既有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时代的作品,也有其后千百年间不断出现的新的经典。这些经典都以"佛说"的面貌出现,都具有权威的身份。各不同经典的思想倾向互不相同,但互相并不绝对排斥;相互虽不排斥,但各自又拥有各自的权威性。佛教经典的这一特点,反映了佛教的固有质量-包容性。从积极的角度讲,包容性是出于对自己生命力的强烈自信,也反映了佛教博大的胸怀,善于吸收各种各样不同的思想与观点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所以佛教能够不断地焕发其生命力,并遍传亚洲各地。从消极的角度来讲,包容性也使佛教内部理论繁杂,派别林立。除了传统的以"佛说"的面貌出现的经典外,由后代僧人、居士编纂的各种注疏与论著数目更加惊人。据粗略估计,仅汉文佛教典籍,总数大约在4.5亿字左右。 '''佛教的体系''' 佛教有一整套固有的名相、法数,既概念体系。 <ref>[https://wenda.so.com/q/1378381998071728 佛典全文]</ref> '''理论与时代''' 任何典籍及其所反映的理论都与产生这些理论的一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 '''著作观点''' 是古代印度人写的。印度人与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方法本来就不太一样,古代印度人与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方法差距更大。一般来讲,一个思想体系中的观念与范畴很难与另一个思想体系中的观念与范畴完全等同。研读佛典,切忌随意用中国人的思想去套印度人的观点,随意用现代的概念去比拟佛典的名相。我们研究任何一种理论,首先都必须真正搞明白它的本来含义。 '''佛典的理论''' 有不少佛教典籍是用因明格式写成的。因明是印度古代的一种逻辑学,与我们习知的形式逻辑有相近之处,但不完全一样。它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推理、论证方式。如果对因明格式一无所知,阅读佛典也会遇到困难。 '''翻译偏差''' 佛典是从外语翻译为中文的。再好的翻译家,翻译的作品也难免走样。更何况不少佛典翻译者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这自然为我们今天阅读佛典造成极大的不便。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有不看翻译作品,只看原典。我国古代有的僧人就是这么主张的。但我们今天的读者当然没有可能都去读梵文原典。即使懂得梵文,大部分佛教经典的梵文原典也已经都亡佚了。怎么办呢?初学者应该从公认翻译得比较好的佛典及其注疏开始着手。再就是应该了解一点佛经翻译史,知道一点翻译之所以走样的基本规律,了解几个大翻译家的风格。这样,就可以尽量少被错误的译文所误导。 '''佛典语言''' 佛典一般为古文,用古汉语写成,具有古汉语的一般特点。有大量古汉语的语法、词汇;不少佛典保留有大批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俗字、错字乃至自造字等繁难字;原文没有标点,很难卒读。要求阅读者必须有关于古汉语及古文字的基本素养。 ==佛典经名== 佛典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教育的经书,世尊大彻大悟,说法四十九年,广开八万四千法门,说出宇宙万物人生的真相和真理。 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内。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 '''三大经''' 《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 '''三大咒和十小咒''' 佛门主要以三大咒和十小咒为主。 三大咒:《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 十小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咒》《大吉祥天女咒》。 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佛门中常修持的有十小咒,三大咒。其中三大咒为:楞严咒、大悲咒、尊胜咒,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诵持之后,公德无量,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 多年来,我的体会,以及观察其他有诵持楞严咒的修学者,其功效和公德无穷无尽,得益多多,主要表现在诵持之后,所求的事,都能或快或慢得到如愿以尝,最好的是,只要不断诵持楞严咒,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平稳度过很多曲折,使能顺利,而后得到福报。 修行的人非常简单,只求身体健康,各方面都比较顺利,而诵持楞严咒,正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祝愿诵持楞严咒的所有的人,和有缘听到楞严咒的人,身心安乐,离诸障难,一切所求,都能如愿,吉祥如意。 十小咒、大悲咒、楞严咒,是祖师做为早课的内容,其意义重大。楞严咒能够得福,之后能够坚固;大悲咒能够远离苦难,得到快乐;而十小咒能够度过各种曲直,得到各种福报,心尝妙果。 '''四阿含经''' 《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 '''方等多部''' 佛广说方等大乘经典,如《维摩诘所说经》《圆觉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宝积经》《大集经》《楞伽经》《药师经》《地藏经》等等多部。 '''十大般若''' 《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一涅盘''' 《涅盘经》 ==相关信息== 佛典音义,是汇集解释佛教经典中难读难解的字音和字义的著述。它产生的来源有二:首先是为读习的需要。中国译经,始于东汉,历二百余年迄刘宋时,即已卷帙浩繁,义理丰富。其间古代学者对于各别经典多有注释,但对于一切经典文字的读音解义,需有音义专著。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佛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