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余杭镇 的原始碼
←
余杭镇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余杭镇.jpg |thumb|right|余杭镇.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927%2F3ffd7144j00r034ly004gd200no00zkg00no00zk.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KTRKLRT05248GKH.html 图片来源于网页首页网] ]] '''余杭镇'''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辖镇(今已撤销,原辖区被余杭区直辖,设立余杭街道)。 [[File:余杭镇1.jpg|thumb|right|余杭镇1.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927%2F3ffd7144j00r034ly004gd200no00zkg00no00zk.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KTRKLRT05248GKH.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首页网] ]] ==历史沿革== 余杭之名相传为"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而得,秦王政25年(前222)置余杭县,属会稽郡。 隋属杭州,历唐、五代不变。宋属临安府,元属杭州路,明清亦属杭州府。 民国属杭州,至1949年余杭建制已历2100余年。 1958年余杭县制撤销,并入临安县,先称跃进公社,后改为余杭公社,余杭镇亦改称在城管理区。 1961年7月,恢复镇建制位于余杭区西南。 古镇余杭位于杭州城中心西23公里处的南苕溪畔,西倚天目山脉,东连杭嘉湖平原,河网交错、群山翠绿、物产丰富,历来被誉为"文化之邦、丝绸之路、瓜果之地、鱼米之乡"。 全镇现下辖14个建制村,7个社区,境内余杭塘河(运河末端)与南苕溪一南一北穿镇而过。 余杭镇工业基础雄厚,为余杭区重要的工业强镇。 2011年6月,撤销余杭镇,原辖区由余杭区人民政府直辖,并设立余杭街道。 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大禹曾在此治水、秦王嬴政设郡立县、隋炀帝开凿运河、太炎先生就度执教、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的发生无不与古镇余杭有关。余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历史沿革] </ref> [[File:余杭镇2.jpg|thumb|right|余杭镇2.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927%2F9d01d357j00r034lz00d7d200np00zkg00np00zk.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KTRKLRT05248GKH.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首页网] ]] ==经济建设== 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3.7亿,比去年增长31.4%;农业总产值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50.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4%,农民人均收入81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财政总收入完成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财政体制结算收入完成1.6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 全镇形成了电器电子、塑业、木业等为主的块状经济格局,规划4平公里的余杭工业城基础配套工程已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喜人成果。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优势凸现,已建成优质粮种、密梨、蚕桑、茶叶等农业园区十多个。镇内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贸兴旺。随着杭州市旅游西进的战略方针的实施,余杭晚清城已建成,大禹谷、小西湖(现已拆除)、双塔、安乐寺、通济桥等一批旅游资源相继得到保护与开发。 '''社会事业''' 02省道穿镇而过、杭州文一路西延到余杭镇,宣杭铁路、15省道、运河、苕溪纵横交错,形成了水路交通运输网络;电信、供电、供水基础设施齐全;金融、保险事业兴旺发达;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保健体系日趋完善。先后获得了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东海明珠、浙江省卫生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乡镇、浙江省体育强镇、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大事记''' 1983年9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余杭镇水产大队金水莲、县红旗总厂姚湘玉"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90年5月8日,余杭镇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工业卫星镇;1995年1月余杭镇杨乃武与小白菜资料陈列馆正式开馆;1996年10月上湖村被省科委确定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996年10月,上湖村种粮大户兰兆祥当选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1997年1月19日千余群众自发集会庆贺苕溪还清一周年,并树立"苕溪还清纪念碑";1997年10月,太湖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之一的南湖分洪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1998年,全镇创建安全村17个,安全单位45家,安全小区及安全楼群7个,被评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上湖村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全文明村。1998年5月,被市政府确定为三大民营经济开发区之一的余杭工业城成立工业城管委会并开始运作。 ? '''行政区划''' 余杭区现辖乔司、运河、[[塘栖]]、[[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14个镇,中泰1个乡和临平、南苑、东湖、星桥4个街道。区政府驻临平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临平等4个街道和运河镇组成的临平城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区面积现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栖、良渚和余杭3个组团式城镇。2006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262个;社区54个。 '''地理位置''' 杭州市余杭镇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接壤,东北与桐乡县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县]]为邻,西南与[[富阳区]]相接。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继续完善"一副三组团"规划。组织编制地铁沿线站点周边城市设计,继续深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的详细规划及各景点的实施方案。完成塘栖、星桥等地的污水专项规划、临平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区城乡公共交通客运、供电等5个专项规划。2006年基础设施投资延续上年度的良好发展态势,工程进展顺利,建设步伐呈现逐月加快的态势。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3.86亿元,增长12.5%。完成社会交通建设投资12.55亿元。杭徽高速余杭段、老104国道良渚段改建工程、迎宾路铁路立交、塘康路等项目竣工通车。 '''地形地貌''' 余杭镇跨越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为界,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形成于1.3亿年前,长期基本稳定;东部水网平原、滩涂平原几经沧桑,从公元前5世纪起,随文明进步而逐步开拓,形成如今地貌。 区境西北与西南部属天目山东麓和千里岗山脉之余脉。山体顺南、中、北3条苕溪谷地两侧呈马蹄形展布,层峦迭嶂、茂林修竹。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窑头山(1095米)、红桃山(1029米),海拔500米~1000米的有鸬鸟山(870米)、峰高岭(708米)、王位山(726米)、红山顶(640米)、径山(616米)等13座。因苕溪而成的河谷平原分布在苕溪谷口。东北部为水网平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流域,平畴一片,塘漾棋布,是闻名的杭嘉湖水乡平原。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分布于星桥周杨村至亭趾一线以南,是在海积作用为主,冲积、湖积作用为辅条件下形成的,地势略高亢平坦、土层深厚,是境内重要经济作物区。平原面积8.62万公顷,占全区面积的70.31%。<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历史沿革] </ref> [[File:余杭镇3.jpg|thumb|right|余杭镇3. [http://m.tuniucdn.com/fb2/t1/G2/M00/24/B6/Cii-Tlg3rpaIR7SQAAE20P5eJV4AAE1-gKwJiYAATbo908_w800_h0_c0_t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tuniu.com/trips/10507725 图片来源于途牛网] ]] ==建制沿革==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从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距今7000年~6000年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距今四五千年前,成了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在今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今余杭区系由原余杭县和杭县大部地域合并而成)。 西汉时,余杭、钱唐两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余杭县为进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余杭、钱唐。 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余杭仍为所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两乡地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属两浙西路。钱塘、仁和升赤,余杭升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路,钱塘、仁和、余杭属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 1949年5月两县解放,余杭、杭县建制未变。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余杭县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1994年4月,撤销余杭县,设立余杭市。2001年3月,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建制沿革] </ref> [[File:余杭镇4.jpg|thumb|right|余杭镇4. [http://m.tuniucdn.com/fb2/t1/G2/M00/24/D7/Cii-TFg3teCIPczCAAKKXO-W70YAAE2HgIOSPEAAop0666_w800_h0_c0_t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tuniu.com/trips/10507725 图片来源于途牛网] ]] ==人文历史== 在世界同时期文化遗址中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除秦始皇兵马俑外,就是良渚文化遗址了。它于1936年由年轻的考古学者施昕更在其家乡良渚发现而著名。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在考察良渚遗址后题词:"中国文明的曙光从良渚升起。"由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坐落在良渚荀山南麓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展示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所创造的"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属于我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民国25年(1936年),浙江省省立西湖博物馆年轻的考古学者施昕更在良渚镇发现并发掘了以黑陶和磨光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5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在《长江流域考古问题》中,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1977年,考古学家苏秉琦阐述了区系类型的理论,说明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地区文化序列的一个阶段,即由马家浜文化一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发展序列。 '''良渚遗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现,初步查明在余杭市(区)良渚、安溪、瓶窑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总面积达33.8平方公里,有村落、基地、祭坛、大型建筑基址等各种遗存。良渚遗址已被认为是良渚文化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莫角山遗址''' 位于瓶窑镇1.5公里处大观山果园。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70米,南北宽450米,面积30余万平方米,最高处1.2米。现可见人工堆筑的3个土墩,呈三足鼎立之势。南为乌龟山,北名小莫角山,东谓大莫角山。1987年省考古所进行发掘,发展大面积红烧土堆各,最厚处达1.1米。再经1993年发掘证实,这是一处人工堆筑的巨型礼制性建筑基址,是良渚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 余杭镇位于瓶窑镇费家村,大观山果园西北,系人工堆筑的高台基地,东西长90米,南北长30米,高出附近水田7米。上层土呈黄褐色,下层土为灰褐色。1986年5月省考古所配合基建进行发掘,发现"显贵者"大墓11座,出土大量珍贵玉器,主要有玉琮、玉 、玉壁、三叉形器等。 '''瑶山遗址''' 位于安溪镇下溪村西北的瑶山顶。高出附近水田38.2米。1987年5月发掘,为一座良渚文化祭坛和12座良渚文化大墓,面积为400平方米。整个祭坛可分为三,内为南北长6米,东西宽5米的红土台;台四周有宽2米、深1.3米的围沟,内填灰褐色土;围沟周围为砾石台面。祭坛四周原有砾石彻成的石坎护坡。祭坛南半部有前后两行共12座排列有序的玉殓墓葬。墓中琮、壁、 及珠、管等玉器占随葬品的95%。 '''汇观山遗址''' 位于瓶窑镇外窑村西北一座高18米的小丘上,离安溪瑶山8公里。1991年考古发掘在1000平方米内有祭坛一座,祭 坑3个,墓葬4座。出土琮、壁等玉 器。其中一座不仅有木质葬具,且有双重外椁。 除良渚遗址外,境内良渚文化遗址遍布,分布在其他镇乡的良渚文化遗址遗存已发现30余处。 '''良渚文化文物''' 良渚遗址曾出大量的石器,如石斧、石、有段 ,还有犁、镰、耘田器等,这些石器就是实证。彼时的制陶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最有代表的是造型美观、表面光亮、胎壁匀薄的黑陶,如鼎、豆、壶、罐等。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些陶器上发现"记号文字"的符号。良渚文化的玉器,有装饰用的冠形器、玉璜、玉镯、玉带及玉鸟、玉龟、玉蝉等动物饰件。更有象征财富的史前钱币重宝玉壁,象征军权在握的玉 。尤其是象征神权的玉琮,它里圆外方,含"天"圆"地"方之意,其中孔上下相通,以显示"通"天地神灵。良渚文化的玉器,造型奇巧,线条流畅,形象庄象,质地晶莹 ,都达到了新石器晚期手工业发展的顶峰。 据《云林石谱》、《仁和县图经》等史籍记载,良渚周围约50公里范围内,诸山岩、洞穴均有玉石及刚玉砂发现,证实良渚文化之玉石均产于当地。另据民国《杭州府志》记载:"明正德九年,硖石沈祜於薇山土中得异石无数,如斧 ,如寺壁。方者、圆者、短者、长者。厚二三分。周围口尤薄,各有窍,皆倒榀,黄白黑各不同。光洁工巧,迨非人工。"说明早在五百年前,良渚文化玉器已为世界人发现。至清代,乾隆也收有传世的良渚文化玉琮、玉璜及其他玉饰品,题玩赏御制诗。瞿中深《奕载堂古玉图录》、吴大 《古玉图考》中都有对良渚文化玉器的记载。 良渚文化玉器流失海外者也为数不少。据陈甘棣《美国收藏良渚文化玉器》一文中说到,美国所藏就有200件左右。英国大英博物馆还辟有专门的良渚文化展室,其中就有大玉琮。<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人文历史] </ref> [[File:余杭镇5.jpg|thumb|right|余杭镇5. [http://m.tuniucdn.com/fb2/t1/G2/M00/25/02/Cii-TFg3w3GIUcs3AAI5IHrqYecAAE2UwEIwFMAAjk4442_w800_h0_c0_t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tuniu.com/trips/10507725 图片来源于途牛网] ]]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物有22种,其中膨润土、白云岩等大型矿床3处,钼铁矿、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矿床8处。另有磁铁、锰、铜、锡、萤石、重晶石、天然气等矿藏。 境内多种地貌类型分布,加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调节,为各种植物生长和动物孽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林木覆盖率为40.1%,森林覆盖率为37.4%,人均森林面积0.04公顷。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良好的植被,维系着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自然植被有长绿阔叶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等6个类型。野生植物157科629种,主要有:竹类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刚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树类有495种,分属77科,其中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华东黄杉、水松、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福建柏等12种。野生中草药80余种,人工栽培的20余种。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粮油、经济作物超过100种,蔬菜有30类、120种左右。大型野生真菌36科95种。野生动物120科275种,主要有杜鹃、黄鹂、画眉等32种鸟类,华南兔、豹猫、野猪等23种哺乳类,蝮蛇、大鲵、龟、石蛙、蟾蜍等两栖、爬行类27种,泥鳅、黄鳝、条光唇鱼等鱼虾类23种,昆虫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鹿、云豹、金钱豹,二级保护的有灵猫、大鲵、穿山甲和鹗等,属省级保护的有蕲蛇、大杜鹃、鼬獾等。 境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受山脉走向制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河流具有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的特点。水资源的丰富对航行、灌溉、淡水鱼养殖、发电、生产生活用水乃至旅游都十分有利。因地形差异,形成两个不同水系:西部为天然河流,以东苕溪为主干,支流众多,呈羽状形;东部多属人工开凿的河流,以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为骨干,河港交错,湖泊棋布,呈网状形。在东苕溪下游和运河两岸,分布众多被称为荡、漾、潭的水域,其中较大的有三白潭、官塘漾等。据测量,在正常年景,地下水总量为1.57亿立方米。 '''气候特征''' 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391.8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雨热同季,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生产。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适宜栽培种植南北多种作物,具有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的气候优势。<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自然资源] </ref> [[File:余杭镇6.jpg|thumb|right|余杭镇6. [http://image1.sheyingxuetang.com/hao123feeds/389132/38baa261-dfaa-2243-dfe7-eebe04b0b50e.jpg? 原图链接] [http://www.sybj.com/may.php? 图片来源于大漠长河网] ]] ==风景名胜== '''良渚文化博物馆''' 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区境内文物分布点多面广,现有历代文物遗存500余处,入藏各类文物4361件。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良渚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包括塘栖广济桥、超山吴昌硕墓、仓前章太炎故居、瓶窑南山造像、径山小古城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境内被誉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在良渚、瓶窑一带有大批遗址,在世界同时期文化遗址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已经正式批准列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世界遗产名录》和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遗址处有江泽民题写馆名的良渚文化博物馆,该馆是一座综合反映良渚文化考古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外形设计庄重典雅,玉琮造型标其建筑之上,颇具特色。展厅较全面地介绍良渚文化时期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情况,各种雕琢精致的玉器、种类繁多的黑陶及磨制精致的石器以及良渚文化研究成果的部分资料。 '''良渚文化博物馆''' 位于塘栖古镇的超山,与苏州邓尉、无锡梅园同为江南三大探梅胜地。超山梅花以"古、奇、广"三绝闻名,五代时游人已盛,绕山10余千米均植梅,故称"十里香雪海"。超山景点以大明堂为中心,附近有宋梅亭、浮香阁、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之墓及纪念馆等。超山之颠多奇石,若天门、如八仙、似盘陀,另有始建于明代的上圣殿。超山风景区系省级风景区,该风景区还包括历史文化名镇--塘栖,大运河穿镇而过,至今保留着明代七孔石拱桥广济桥,有闻名的"塘栖廊檐"和乾隆御碑。 位于径山镇的佛教圣地径山,因径通天目而名,"五峰罗列,奇巧幽邃",唐大历三年(768年)建径山禅寺,宋代被列为江南"五山十刹"之首,现仍香火鼎盛。寺内宝藏贝经颇多,以明代万历年间紫柏开刻的《径山藏》尤著名。尚存明代铁佛3尊、明代万历铁香炉1只、宋孝宗手书寺名碑1通等。寺附近有龙潭飞瀑、望江亭、东坡洗砚池、灵岩喝石、九龙壁等景观。南宋时,日本僧人即来朝拜径山,径山寺人也曾数度赴东瀛传经。日僧圆尔辨圆等将径山茶种、制茶方法及"茶宴"仪式带回日本,逐步形成盛行至今的"茶道"。1997年重新修复的唐代古刹径山万寿禅寺雄姿巍然。寺旁建有度假村。 '''径山禅寺''' 中泰乡与临安交界处的洞霄宫遗址,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烟岭连高迹,松风隔太虚"。宫址四面环山,有狮象守门、灵凤还巢、天柱壁立、大涤尘心等景观,还有大涤洞、栖真洞、归云洞,深浅莫测。翠峰丹泉、古桥修竹,名人游客来游甚众。李白、苏轼、陆游、范成大等均有题咏,许迈、郭文举、吴筠、邓牧等先后在此久住,李纲、朱熹等名宦任过"提举洞霄宫观察使"之职。洞霄宫屡建屡毁,今仍存遗址一片、旧屋几檐,开发重建在积极进行之中。与超山南北相对的黄鹤山,相传仙人王子安乘鹤过此而名。山下有佛日净慧寺,苏东坡曾就读于附近向上庵。黄鹤山原有渥洼泉、凌烟台、龙仓洞、黄鹤楼、仙姑洞等景。元代王蒙晚年徙居此山,并自"黄鹤山人",殁后葬于山中。山前有地名赤岸,南宋时设班荆馆于此,为朝廷所设馆驿。天都城欢乐四季公园设有欧洲风情城、天鹅湖等多处景点。 天城区临平山,平旷逶迤、邱壑姘美,沿山之古迹名胜,纪述颇多。吴景奎有"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的佳句。顾况有诗名《临平坞杂题》 ,以临平山径柳、石上藤、薜荔庵、芙蓉榭、焙茶坞、欹松漪、弹琴谷、白鹭汀等命题,作诗!"首记下该山绝佳处。唐诗僧邱丹曾隐居于此炼丹学道,故临平山又名邱山。山上原有塔,为行旅接近杭城之标志,故苏东坡有:"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之句。"东来第一阁"已建设完成,气势非凡。临平山西麓有安隐寺,唐宣宗时建,寺旁有泉名安平,水尤清冽甘甜。近人康有为、郁达夫均来此游,郁还有游记。1982年辟建临平公园,为临平居民休憩游玩佳处。 '''东来第一阁''' 位于临平的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是一座既反映余杭历史,又以闻名于世的良渚文化为切入点展示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和民情风俗的博物馆。该馆首次以中国文化地理区为单位设馆和组织展览,是对中国博物馆界长期以来按行政地理区为单位设馆和组织、展示文化资源这一常规的一次突破。 '''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 离仓前不远的千年古镇余杭镇内,建有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展示馆,系统介绍了冤案形成及翻案的始末,有蜡像和一批历史资料、图片及实物。旅游业有长足进展,新近开发的"江南第一漂"双溪竹海漂流、东明山森林公园、超山"中国印山"、大禹谷、九龙瀑等景区都以崭新而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的纷至沓来。 章太炎故居,系章太炎先生出生之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辛亥革命前用犀利的笔锋与保皇党展开论战,积极宣传革命。辛亥革命后,竭力反袁,置生死于度外,曾"七追捕,三入牢狱",宁死不屈。晚年致力于讲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气节激昂,竭力宣传抗日。1936年病逝于苏州,享年69岁。墓移葬杭州南屏山荔枝峰下。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称誉先生是"一代儒宗、朴学大师,学问与革命业绩永垂史册,是浙江人民的骄傲"。章太炎故居坐北朝南,晚清木结构,临街建筑。三间四进一弄,总面积635平方米。太炎先生少年时在此度过了22个春秋,投身革命后也曾几次回家探亲、避难。章太炎故居,199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昌硕墓''' 吴昌硕墓,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超山北麓大明堂西侧。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昌硕,号缶庐、苦铁、大聋。安吉县彰吴村人,近代著名金石书画家,诗、书、画、印造诣甚深,咸称"四绝",被誉为近代艺术大师。1903年创立西泠印社被推任第一任社长。先生生平酷爱梅花,常到超山探梅。1927年病故上海,遵其遗愿"身后埋骨超山香雪坞",1932年移柩安葬超山大明堂西侧。墓东立有章炳麟篆额、冯君木撰文、于右任书丹的"吴昌硕先生墓表",墓左侧为建于1986年的"吴昌硕先生纪念馆",东南约70米有"宋梅"及"宋梅亭"。吴昌硕墓,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来第一阁''' 广济桥,一名碧天桥,又名通济桥,俗称长桥。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西北,南北向架于京杭大运河上,如长虹卧波,为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此桥造型秀丽,拱券采用纵联并列分节砌置法,水平全长78.7米,宽6.12米,矢高7.75米。据清光绪《唐栖志》卷三"桥梁"载:"通济长桥在唐栖镇,弘治二年(1489)建。"又"弘治间鄞人陈守清募建,桥计七洞。嘉靖庚寅(1530)桥裂,里人吕一素捐金修。丁酉(1537),复舍金重修。万历癸未(1583)、天启丁卯(1627)及清康熙乙巳(1655)屡圯屡葺,辛卯(1711)北堍又圯,吴山海会寺僧朱皈一与如意庵僧大生募建,甲午(1714)十月竣工"。广济桥,198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陆羽泉''' 陆羽泉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双溪,俗呼陆家井。陆羽,字鸿渐,一名季疵,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21岁起游历考察茶叶产地32州,毕生为研究茶叶种植、焙制、烹饮收集大量资料。唐上元初(760年),隐居苕溪,从事茶叶研究、著述,历时26年,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经》,几经增补,五年后问世,声誉大振。他将当时只作为药用的"茶",主张广泛饮用,影响所及,茶事大盛。贞元19年(803)病逝,葬湖州天杼山,享年71岁。被后人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隐居苕溪期间,访茶寻泉至天目山,其达北天目径山北麓"双溪"(双溪唐时隶属吴兴郡)时,见天目四岭之水常年流经两溪,汇成苕溪源头,溪水清沏见底,周围山清水秀,土壤肥沃,是植茶佳地。便就地采摘野生茶籽,教村叟播种,并在山下溪畔结庐著书,舍旁一泓清泉,汲来烹茶,细品各地名茶。陆羽泉平面呈长方形,南宽2米,北宽1.1米,东西长3.5米。水质甘冽,不涸不溢。如今茅庐无存,泉清依旧。当时采籽播种的地方,当地称为"茶籽坞"。陆羽泉,198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风景名胜] </ref> ==名优特产== '''甲鱼''' 本牌甲鱼由余杭区本牌中华鳖管理协会统一组织生产,其生产模式采用无公害、优质中华鳖仿生养殖技术,是在自然状态下将孵化后的稚鳖直接投放在露天池塘中饲养,投喂人工饲料并辅以螺蛳、青虾等天然饵料,通过2-3年的养殖达到商品规格…… '''塘栖枇杷''' 塘栖枇杷是余杭乃至全国享有盛名的传统特色果品,其优良品种软条白沙和大红袍的品质与风味均为全国第一。塘栖枇杷有1400余年的栽培历史,因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风味独特,自唐代起被列为贡品,《唐书·地理志》中有"余杭郡岁贡枇杷"的记载…… '''蜜梨''' "天堂鸟"牌蜜梨是产于我区鸬鸟镇的特色名优水果。鸬鸟镇四面环山,海拔800m以上的高山林立,山顶松,山腰竹,山脚果(以梨为主),山清水秀,溪水潺潺,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植被丰富多样,生态环境优美,土壤为灰质壤土,周围方圆几十里无工业污染,很适宜蜜梨的生长发育,是砂梨的原产地之一…… 黑鱼是余杭区水产养殖主导产品之一,其人工养殖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黑鱼养殖业已经成为余杭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系列化服务的产业化格局…… '''径山茶''' 径山茶是余杭传统名茶,唐宋时已负盛名。南宋后期,日本佛教界名僧先后来径山参研佛学回国时带去径山茶叶和种茶、制茶技术,同时,还传去供佛、待客等饮茶仪式,演变成为今日日本的"茶道"。清代谷应泰著《博物纪要》还有"径山茶"的记载,以后逐渐失传…… '''三家村藕粉''' 莲藕,又名荷、莲、芙蓉,原产印度,属睡莲科多年水生植物。莲藕经磨、滤、晒,便是老少皆宜、食用方便的藕粉…… '''临平甘蔗''' 临平甘蔗(果蔗)以肉质嫩脆,味鲜甜,蔗渣如絮,无碑屑而名扬于世。是余杭区的一宗著名特产…… '''小林黄姜''' 生姜富含姜油酮、姜油酚等挥发性成份,有除腥臊、解毒,增进食欲之功能,系菜肴的重要调味品。如无姜,山珍无珍则臊,海味无味则腥。"冬吃萝卜夏吃姜,郎中先生丢药箱",姜的药用价值很高,《本草纲目》载,"姜有除风邪、寒热、伤寒……止呕吐、去痰……等药效。"临平小林出产的黄姜更是此中上品…… '''博陆黑鱼''' 超山青梅 超山青梅的主产区以省级风景名胜区超山为中心,周围30余里遍植梅树,曾有"十里梅海"之称。五代后晋时开始规模种植…… '''大红袍荸荠''' 主产地在运河两岸,尤以沾驾桥产最著名,该处河港交错,土质松软肥沃,极宜荸荠生长,每年小暑前后育种,早稻收割后于大田移栽,冬至前后收获。按收获期可分"冬摸荸荠"和"春摸荸荠"。以"冬摸荸荠"为优,它在每年冬至后至第二年立春收获,表皮通红,色泽鲜艳,酷似红袍,故称"大红袍"荸荠。以个大(每500克平均40只)、皮薄、质脆、肉白、汁多、味甜、无渣而闻名……<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名优特产] </ref> ==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成果显著,技术市场活跃。余杭区科技综合实力居浙江省第八位,首次进入全省十强。家电行业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纺织电子提花织机关键技术及样机的设计制造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LCOS数码彩扩设备"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LCOS数码转换器"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数码彩扩光电核心曝光组件被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计划。全区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3家,市级专利试点企业8家,全区已有专利企业133家,比上年增加46家。全年申请专利720件,授权515件,分别增长24.4%和44.8%。全年申报市级以上工业科技计划项目112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23项,省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试制计划等各类项目58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用、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及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教育'''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全年认定中心幼儿园分园15所,教学点1个,对18所幼儿园开展了分等定级评估工作,审批新建民办幼儿园6所。继续推进高中教育。全年初中毕业生为9459人,升人各类高中人数的比例达97%以上,其中普高为4700人,职高及中专为4714人,普职高之比继续保持在1:1。积极发展成人教育。认真实施《余杭区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实施意见》 ,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区。 '''文化''' 文艺活动成功举办,文艺创演繁荣活跃。2006年,区木兰拳协会舞蹈队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国际'胡姬花奖'乐龄舞蹈?服饰风采艺术大赛",夺得"金奖"。人民广场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相约周末"文化夜市活动获"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称号。举办第三届"良渚文化杯"全国越剧票友演唱大赛。舞蹈《运河渔歌》获全国"四进社区"文艺汇演金奖,书法《行书》获纪念建党85周年首届"和谐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一等奖。小品《哑女打电话》获浙江省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金奖。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达47万册。 '''新闻'''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出版《城乡导报》365期,日发行量达2.58万份。加快实施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得到提高,余杭电视台每天播出时间16小时,其中自备节目3.75小时;广播电台播出时间为19小时,其中自备节目18.5小时。实施有线电视"模转数"整体转换,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2万户,有线电视人户率达到83%。 '''卫生''' 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2006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院、卫生医疗机构181家,其中等级医院6家;医院、卫生院共有各类医疗病床2629张,其中等级医院1830张。医院、卫生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595人,其中执业医师1522人,注册护士976人。制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年新型农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60.78万人,参保率达99.0%。2006年末共有省市级卫生镇12个、卫生村93个,瓶窑镇成为杭州市首个国家卫生镇。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家、服务站178个,全民健身苑51个、健身点327个。<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社会事业] </ref> ==经济建设== 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3.7亿,比去年增长31.4%;农业总产值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50.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4%,农民人均收入81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8%;财政总收入完成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财政体制结算收入完成1.6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 全镇形成了电器电子、塑业、木业等为主的块状经济格局,规划4平公里的余杭工业城基础配套工程已完成,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喜人成果。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优势凸现,已建成优质粮种、密梨、蚕桑、茶叶等农业园区十多个。镇内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贸兴旺。随着杭州市旅游西进的战略方针的实施,余杭晚清城已建成,大禹谷、小西湖、双塔、安乐寺、通济桥等一批旅游资源相继得到保护与开发。 ==旅游资源== 余杭镇安乐山上的安乐塔,又名天宝塔、雌宝塔,原塔高5层,建于吴越。明董钦增筑至7层。民国10年(1921)遭雷击,塔顶毁坏。1986年重修,塔高29?6米,内有石阶151级,塔座直径6?77米,拾级而上,全镇一览无遗。苕溪北岩堤塘上亦有一塔,名舒公塔,又名地宝塔、雄宝塔,为明代建7层方塔,其意本为镇溪。安乐塔与舒公塔双塔耸秀,一高居山巅,一雄镇溪边,虽隔两水(苕溪和南渠河),但相距甚近,放眼望双塔,对影映苕溪,美景尽收眼底。 安乐山,原名桃花山,山北有安乐寺,为径山寺下院,现存残屋数间,山腰有王守存、沈化贞两烈士墓。1985年在山上辟建公园,并将原在东门外之慧定尼(即杨乃武冤案中之"小白菜")塔移建于此,为公园添趣。山下部伍桥,传为东吴凌统募兵处。 杨乃武与毕秀姑(小白菜)案,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流传甚广。"杨白"资料陈列馆坐落于余杭镇西京乐园内,占地1200平方米,具有江南水乡晚清建筑风格。主楼展厅内,有蜡像14尊一批历史资料、图片,外设庭园花卉,右建碑廊。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余杭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