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低温 的原始碼
←
低温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1222/25cc4ddaf03a4f0492ff55e8988dad1a.jpe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746330137_267106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低温'''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130584341_507440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搜狐,2017-03-27</ref>,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ref>[https://www.sohu.com/a/73739477_211277 中国汉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f>,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名词解释== 低温,俗称寒冷,按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凡是当地24h降温10℃以上或48h降温12℃以上,且最低气温降至低于5℃以下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低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等于或低于5℃的作业。按照工作地点的温度和低温作业时间率,可将低温作业分为4级,级数越高冷强度越大。 主要来源 低温主要与太阳辐射减少、人工冷源应用等有关。地球的高纬度地区(如纬度高于66.5°的南北极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冬季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北部地区)太阳辐射明显减少;温带、部分亚热带地区冬季气温可低于0℃,且相对湿度较高,容易发生冻伤。人工冷源主要存在于职业性工作场所,如各种冷库,冷却剂的生产、运输和使用等。 物理特性 适宜的温度是生物存在所必需的条件,但各种生物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在环境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可以引起一定的损伤或疾病。在温度变化中,低温可成为致病或诱发疾病的原因。低温作业时,环境因素决定了是否出现体温过低,机体主要通过蒸发、传导和对流散热;而风速与气温是影响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作业环境中的湿度对低温作业也有较大的影响。 监测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3—2000)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气温的测定,也适用于室内场所气温的测定。包括玻璃液体温度计法(测量精度±0.5℃)、数显式温度计法(测量范围在−40~+90℃,测量精度±0.5℃)。 常用的监测指标如下: (1)气温:大气温度。 (2)体温:皮肤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以皮肤温度对冷的反应最为灵敏。人体受冷作用以后的客观反应首先是皮肤温度的下降,其下降程度与寒冷作用于机体的强度相一致,皮温下降值越大,冷感越明显,冷的影响越严重。 (3)风冷指数(WCI):是综合反映寒冷气候下空气温度和风速对人体温热感的影响。即在低温环境中由于风速的增加所产生的冷效应相当于增加环境气温下降的度数,又称“风降温”。当有风、空气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人体体表单位面积(m2)、单位时间(h)散失的热量(kJ)即为风冷指数(kJ/m2·h)。适用于户外寒冷气候的评价。 (4)风冷等感温度:是以寒冷的环境温度下,裸露、无风状态作为比较的基础,因增加风速所增加的冷感强度相当于无风状态时产生同等冷感的环境温度。这一指标既可以反映风致冷作用强度,也可用来作为卫生学评价方法。 (5)冻伤指数:检验个人耐冷程度的一种方法。分为耐冷能力强、中、弱三级。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低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