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伊州区 的原始碼
←
伊州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伊州区01.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28/8a4165139ebd4158b1100f743c113fc5.jpeg 原图连接]]] [[file:伊州区02.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328/6e74d71640f54b34ac32e9f2a9871d53.jpeg 原图连接]]] [[伊州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的下辖区,市政府驻地。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县]]为邻,东北部与[[蒙古国]]有46公里边界。 汉代时称伊吾卢。明置哈密卫。清置哈密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置哈密县。1961年设立哈密市。1983年哈密县并入哈密市。2016年改为伊州区。 2010年,伊州区生产总值完成134.56亿元,增长17.5%。 2019年,伊州区下辖5个街道,7个镇,10个乡,2个民族乡,总面积81794平方公里。 2013年全区(原县级哈密市)人口46万人。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建制沿革== 哈密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史前时期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前206~220年)西汉时哈密称伊吾卢,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伊吾卢和蒲类国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开始哈密称伊吾。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在伊吾设置宜禾都尉,131年顺帝又设伊吾司马,驻伊吾主持军事和屯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魏晋时代,魏在哈密仍置宜禾都尉,东晋咸和二年(327),位于河西的前凉国张骏功取伊吾后,把伊吾划属敦煌郡治理,伊吾建置相当于县。张骏委派参军索孚为伊吾都尉被视为设置郡县之始。 南北朝时,西凉残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宝率余部,历尽艰辛从武威(凉州)逃来伊吾依附于柔然,有众2000余家。柔然命唐契为伊吾王。 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北魏敦煌镇将尉眷率兵曾一度功占伊吾。随着北魏势力的进一步扩大,柔然汗国的瓦解,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柔然伊吾城主高羔子降附,北魏置伊吾郡。这是哈密最早的行政建置。 ===隋唐时期=== 隋初,文帝派元晖出伊吾,联络西突厥达头可汗。以后达头可汗的使者和达头可汗本人都先后经伊吾到隋朝觐,受到文帝的特殊礼遇。 隋大业四年(608年),炀帝派裴炬和将军薛世雄率军屯驻伊吾。隋军在伊吾城东另建一座新城,号新伊吾(地当今日之哈密回城)。大业六年(610年),设立伊吾郡,并在伊吾城之东北设立柔远镇(地当今日之沁城)。隋末,伊吾属西突厥。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三县。 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驻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 唐天宝元年(742年),伊州改称伊吾郡、属陇右道辖治。天宝三年(744),东部回鹘崛起,蒲类为其领土。乾元元年(758)伊吾郡又改称伊州。广德二年(764)后,伊吾被吐蕃人占领,一直沿继了90年左右。 ===五代、宋、元时期=== 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伊州、蒲类归属西辽。 13世纪初,蒙古人崛起于漠北。宋嘉定二年(1206年),孛儿只铁木真(成吉思汗)为蒙古大汗。3年以后西州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臣属蒙古。哈密归附蒙古后,也没有并入高昌成为高昌畏兀儿的一部分,而是和高昌并存的一个地方政权。 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年),蒙宪宗在西州回鹘建别失八里行省州改称哈密力。 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都大都(今北京),任命察合台曾孙阿只吉镇守别失八里,兼辖天山南路畏吾儿哈喇火者(即高昌)及哈密力等处屯戍军事。 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省,哈密隶甘肃行省管辖。 延佐六年(1319年),皇帝敕命哈密力人和畏吾儿人(即高昌人)自相讼,可以由自己的头目处理,如果和其他百姓争论,则由自己的头目和地方官吏共同审讯。元末,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据哈密,为威武王。元覆亡后,兀纳失里割据自立,称哈密国。 ===明朝时期=== 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金陵(今南京),元亡,暂守哈密的威武王兀纳失里亦自立为哈密国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纳失里病逝,其弟安克帖木儿继位。 明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两年后设哈密卫,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 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哈密忠顺王王位久虚,各族头目再次极力推荐,明廷方才提升把塔木儿(畏兀儿人)为右都督,代行国王事,5年后,把塔木儿卒,其子罕慎请嗣父职,朝议只准嗣都督位,但不准主国事。哈密仍无王统摄,政令无所出。 哈密地方王国从1380年受封,至1514年被吐鲁番汗并占,经11世,历135年。此后,吐鲁番汗亦势衰力竭,它的领地逐步为察合台后王所建立的喀什噶尔汗(后首府迁至叶尔羌,史称叶尔羌汗国)所占有,哈密亦随之成为该汗的东部领土。 ===清朝时期===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员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编制旗队,划为蒙古镶红回旗,委任官佐。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哈密回城,号镇远城。雍正五年(1727年)修哈密汉城(今老城)。雍正七年(1729年)至九年(1731年),修巴尔库尔汉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巴尔库尔满城,号会宁城。同治八年(1869年),修哈密新城。 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移安西州同知驻巴尔库尔,自此该地始有行政机关。安西同知隶属甘肃布政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哈密厅,设理事通判,管理回王辖属以外民事,亦隶属甘肃。次年,在哈密设办事大臣,巴尔库尔设领队大臣。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又设巴尔库尔道,府下辖宜禾、奇台两县,府治在宜禾。镇西府亦隶属甘肃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巴尔库尔道移驻迪化,改称镇迪道。咸丰五年(1885年),镇西府改镇西直隶厅。宜禾县入厅治,奇台县划归迪化。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十六日,哈密厅由安西道划归镇迪道。光绪十年(1884)11月17日,新疆设立行省,下分四道,镇迪道改由新疆省隶属。次年,哈密厅升格为哈密直隶厅。哈密直隶厅包括今哈密、伊吾两地。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改哈密直隶厅为哈密县。 回王领地建置自成体系,不属县衙管理。回王领地一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除哈密回王后,方始统一于政府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设哈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哈密县属之管辖,公署驻哈密县。 1954年1月4日,镇西县改称巴里坤县。9月30日,巴里坤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撤销七角井中心区,改设七角井镇(乡级镇),归哈密县领导。 1955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区改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归哈密专区管辖。 1961年,以哈密县城镇为基础,包括火车头、铁龙、钢铁、先行、红旗等5个城镇公社和火箭农场在内,成立哈密市,由哈密专署领导。 1962年,撤销哈密市,并入哈密县。 1977年1月6日,国务院重新成立哈密市(县级市)。由哈密地区管辖。 1983年9月9日,哈密县并入哈密市。仍由哈密地区管辖。 2016年1月7日,国务院下达批复,同意撤销哈密地区和县级哈密市,设立地级哈密市,伊州区。 ==行政区划== 2019年,伊州区下辖5个街道,7个镇,10个乡,2个民族乡。东河区街道、西河区街道、新市区街道、丽园街道、石油新城街道、雅满苏镇、七角井镇、星星峡镇、二堡镇、陶家宫镇、五堡镇、三道岭镇、沁城乡、双井子乡、大泉湾乡、回城乡、花园乡、南湖乡、西山乡、天山乡、白石头乡、柳树沟乡、德外里都如克哈萨克民族乡、乌拉台哈萨克民族乡。 区政府驻东河区街道。 ==人口民族== ===人口=== 2005年,全区总人口40.44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70.99%,少数民族人口占29.01%。非农业人口23.1万人,占总人口的57.12%。 2013年全区人口46万人。 ===民族=== 伊州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满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畲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翰尔族]],[[仡佬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裕固族]],[[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人口较多,其他民族除[[蒙古族]]有2000多人、[[满族]]1500多人外,人数均在千人以下。 ==交通运输== 伊州区是新疆的“东大门”。远在两千年前,哈密就是汉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的要塞。哈密市交通、通讯网络健全便利,312国道、兰新铁路横贯哈密。境内有哈密机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伊州区位于哈密南部,东部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西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垒县和吐鲁番市的鄯善县毗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接壤,北接天山与伊吾县、巴里坤县为邻。总面积81794平方公里,最西在七角井以西东经91°06′33“处,最南为嘎顺戈壁的白龙山附近北纬40°52′47”。 ===地形=== 伊州区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腹地,由于天山山脉横亘地区中部,加之山脉南、北两侧多为荒漠、戈壁,哈密市域大部主要处于哈密盆地上。 ===土壤=== 伊州区土壤共分13个土类、31个亚类、39个土属。其中戈壁平原分黑钙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冰渍土,灌耕土、潮土、栗钙土、棕钙土主要分布在耕地。 ===气候=== 伊州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山区以外的市辖区域,年最大日较差26.7℃,年极端最高气温43.9℃,年极端最低气温-32℃。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伊州区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两部分构成。 ===土地资源=== 2004年,伊州区有耕地面积21.77万亩,市域内可耕地140万余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560万亩;林业用地面积640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有野生林地300万亩;有天然草场2583万亩全区有天然草场面积22.4万亩。 ===光热资源=== 日照:伊州区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3~3549小时,年均日照为3358小时,有充足的太阳能可以利用。市境东部的星星峡为全国日照时数最高的地区之一,年均3575小时,有“日光峡”之称。 风能:伊州区风多、风强。春夏多风,且多风大,个别年份对平均风力可达8级,最大风力可超过12级。每年8级以上风平均22.2天。东部的沁城、红柳河年平均风速为3.7~4.5米/秒,西部的柳树泉河七角井一带为4.8~5.0米/秒,而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3米/秒,素有“百里风区”之称。 ===生物资源=== 伊州区的植物分为农作物、[[花卉]]、中草药、林木和草源五大类,1000余种。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高粱]]、[[糜谷]]、[[荞麦]]、[[棉花]]、豆类、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枣、杏、梨、苹果等;野生中药材中面积较大的有[[党参]]、[[雪莲]]、[[柴胡]]、[[大黄]]、[[麻黄]]、[[甘草]]等150多种;林木中有[[落叶松]]、[[方松]]、[[胡杨]]、[[山白杨]]、[[梭梭]]、[[红柳]]、[[沙枣]]等天然林树种。 伊州区域内动物分为兽、禽、蛇虫、鱼等4大类数百种,兽禽类主要有:[[羊]]、[[牛]]、[[马]]、[[骡]]、[[驴]]、[[骆驼]]、[[鸡]]、[[鸭]]、[[兔等]]。受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黄羊、雪豹、马鹿等,受国家保护禽类主要有[[雪鸡]]、[[天鹅]]、[[鹰]]、[[长耳鸮]]等。 ===矿产资源=== 2004年,伊州区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占全疆探明矿种总数的60%以上,储量较大的有[[煤]]、[[钾盐]]、[[铁]]、[[铜]]、[[镍]]、[[黄金]]、[[芒硝]]、石材等,已开采32种。探明的工业矿床135处,其中大型矿床28处,中型35处,小型72处。三道岭煤田探明储量15亿吨,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形成年产原煤200万吨规模的矿山企业;吐哈盆地油气资源总量预测约20亿吨;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黄腐植酸含量达3.5亿吨,浅层分化煤多达2000万吨。市区域内有色金属矿产有8种,产地124处,以铜镍矿储量最丰富。矿产地11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5处。镍金属储量88.9万吨,控制达1584万吨;铜金属储量55.1万吨,占全疆铜矿探明总储量的17.3%,预测资源总储量868万吨。 ==经济概况== ===综述=== 2010年,伊州区生产总值完成134.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78亿元,是2006年的5.3倍,年均增长51.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94亿元,是2006年的4.5倍,年均增长45.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567元,较2006年增加2767元,年均增长14.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3615元,较2006年增加5306元,年均增长13.14%。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1.7:35:53.3调整到2010年的11.2:44.9:43.9,生产总值在全疆83个县(市)中,由2006年的第5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3位。 ===第一产业=== 2010年,伊州区建成设施农业10181座,完成大枣定植31万亩,建成1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完成高效节水面积44.43万亩,新建射月沟、四道沟水库及一批城乡防洪体系工程,建设农村公路1106.8公里,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5.52万亩,新建安居富民房12165户,解决了2.5万人、9.7万头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2010年农牧民人均劳务收入1505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8.5%提高到2010年的22.92%。 ===第二产业=== 2010年,伊州区工业增加值完成41.31亿元,较2006年增加22.86亿元,年均增长24.32%。围绕煤炭、煤电、风光电及其装备制造业、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冶深加工、建材、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业、石油天然气等九大产业发展。累计投入3亿元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众多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哈密市。2006年至2010年,哈密市累计引进各类招商项目170个,到位资金109.4亿元。 ===第三产业=== 2010年,伊州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9.02亿元,较2006年增加23.82亿元,年均增长1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7亿元,较2006年增加15.1亿元,年均增长17.5%。2010年,哈密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2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2.02倍。 ==社会事业== ===民生=== 2006年至2010年,伊州区用于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的财政支出年均增长42.8%,占财政支出的69.91%。 ===教育=== 2006年至2010年,伊州区教育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十中等学校,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教学,通过国家“两基”验收,荣获自治区“两基”工作先进县(市、区)一等奖。 2013年末全地区有成人高等学校1所,新增普通高等学校1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所,初中学校20多所,普通小学40多所。 ===文化=== 2006年至2010年,伊州区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先后承办、举办了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四届哈密瓜节,中国·哈密“甜蜜之旅”哈密瓜节已打造成为全疆的节庆文化品牌。 ===卫生=== 2010年,伊州区乡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3%。 哈密地区中心医院是2000年由建院七十周年的地区人民医院与建院十五年的地区中医院合并组建,总建筑面积61288.18平方米,是一所具有中西医特色,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先后被评为“爱婴医院”、“文明服务示范医院”和行风建设优秀窗口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6月2日,伊州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社保=== 2010年,伊州区实现了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困难家庭大学生救助、五保供养、高龄老人生活补助标准提高,为4626名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参保补费手续。 ===城建=== 2010年,伊州区完成新民六路、人民路、机场路等36条城市主次干道的改造和建设;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25.89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3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由2006年的36.06%提高到2010年的41.91%,供热、供气管网实现城市中心区域全覆盖,投资1.2亿元建设的四水厂已投入运行。建成廉租房3089套、经济适用房3480套、安置房780套;完成了五堡、陶家宫撤乡建镇工作,累计投资1.6亿元,实施了五堡、二堡、陶家宫等一批乡镇道路、供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哈密市城镇化率达到63.2%。 ==民俗风情== 伊州区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东西方文化、西域与中原文化交汇之地,既有鲜明的中原文化脉络,又有少数民族古老传统的风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密东天山历史文化。哈密的民俗风情古朴典雅。哈密木卡姆作为新疆木卡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第三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哈密木卡姆是汉朝摩诃兜勒和唐代伊州乐发展而来的,是哈密维吾尔人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东西方乐舞艺术在哈密交汇融合的优秀成果。哈密历史悠久的屯垦文化、丝路文化、多彩的草原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灿烂的汉文化,以及哈密瓜文化、大枣文化、奇石文化,与十二木卡姆共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东天山文化。 节日:肉孜节又称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规定日期,在封斋一月满时开斋,开斋之日就是肉孜节。节日期间互相拜访问候。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就是宰杀牲畜祭祀“胡大”(真主),与亲友分享。在肉孜节后70天举行。节日期间民间举行文体活动。回族过肉孜节比较隆重,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则把古尔邦节作为大节。 风味食品:民族风味食品主要有:哈密瓜荤素大菜系列、羊肉焖饼子,野菜系列(蘑菇、椒蒿、沙葱),油酥馍、扒羊肉、回族粉汤及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馕、凉皮、烤包子、黄面、奶茶等西域风味传统食品。 伊州大曲:唐代哈密称伊州。伊州音乐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后,称为伊州大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为基础,在其前后加上引子和尾声,以蔓延其声调的大型乐曲。伊州大曲中间含有中原汉族音乐的成分。哈密十二木卡姆是伊州大曲的继承和发展。伊州乐在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吸取新民间音乐成分而发展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的。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认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来的躯干”之一。 麦西来甫:在维吾尔族居住地盛行着麦西来甫。哈密的麦西来甫有其地方特色,计有青苗或麦苗(维吾尔语称柯克或玛依萨)、瑞雪、婚礼、迎春、手绢等。 麦西来甫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歌舞集会,如青苗麦西来甫是最先由发起者将一些麦种分种在两只花瓷碗里,待长出幼苗后,邀请本村的人来参加麦西来甫聚会。当聚会开始后,先敲响明快的手鼓,由一名民间艾捷克手演奏一段优美动听的木卡姆乐曲,引出或一男、或一女,或是二人合唱散板序曲,引导全场歌舞进入高潮,这时东道主双手托着置有两个瓷碗青翠碧绿麦苗的盘子,在自己尊敬的人面前边舞边唱。 阿肯弹唱:在哈萨克族聚居的巴里坤草原和哈密市西山山区等地,每到盛夏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文艺盛会—阿肯弹唱。弹唱会以对唱为主,对唱有二人对唱,四人对唱,亦有一人弹唱叙事长诗的。阿肯伴随冬布拉的琴声,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边弹边唱,形式比较简单自由,所具备的条件是一匹马和一把自制的冬布拉。 ==地方特产== 哈密瓜:“哈密瓜甲天下”,瓜以地得名,地以瓜闻名。哈密瓜名扬天下已经有800年历史。哈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哈密瓜的甘甜如蜜。 哈密大枣:哈密大枣是中国红枣家庭中一个相当独立的优良品系,是在新疆哈密山南平原戈壁特定气候条件下,经长期驯化生成的果中珍品。特点是个大饱满、色泽红润、核小肉厚、甘甜爽口。 哈密葡萄:哈密具有发展葡萄生产的独特自然条件和传统技术优势,所产葡萄品质好、产量高,是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 ==风景名胜== 天山横贯伊州区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两个气温带,山北雪山草原风光、山南大漠风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风光缩影”之说。主要自然人文景观有雄伟的天山、神秘的魔鬼城、哈密回王陵<ref>[https://www.sohu.com/a/206915915_100074655 哈密的这座回王陵,竟然埋藏着新疆数百年的秘密] </ref> 、盖斯墓等,东天山名胜风景区,被列为国家AAA级风景区;同时还有大漠风光探险游、“农家乐”民俗风情游等旅游项目。伊州区列为新疆四大旅游重点建设城市,星级宾馆10家,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城市荣誉==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同年11月,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视频== <center> 伊州区 大海道 {{#iDisplay:g3040k27f23 | 560 | 390 | qq }} </center>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伊州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