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的原始碼
←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5.itc.cn/images01/20210809/5c1aaa948fae42b39d6e4c5f2eaee469.png width="31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82340136_100121976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InstituteofEcologyandGeobotany,IEG;简称生态所),是中国的生态学,特别是植物生态学研究和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云南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研究机构,是[[云南大学]]生态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主要支撑力量,生态所主要从事的以植被与景观生态学为主线的专业方向是云南大学生态学领域历史最为悠久,在国内外影响最为深远的学科方向。全所目前有科研和教学人员16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5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10人,长期特聘国外教授2人,所有人员都具研究生学历,生态所的教师目前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技术教席1人,国际植被生态学会(IAVS)会员2人,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生态学会[[理事]]2人,云南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1人,常务理事3人;云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1人。生态所早在1956年就开始招收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目前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ref>[https://www.sohu.com/a/420838786_561049 学术博士学位和专业博士学位如何区分与选择?],搜狐,2020-09-26 </ref>授予权,1999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有在读博士11人,硕士32人。 ==机构简介==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研究所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室,于1983年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中国着名生态学家曲仲湘和朱彦丞先生规划、组织并[[领导]]了生态所的建设工作;作为云大生态学的第二代传人,着名生态学家姜汉侨教授、金振洲教授、杨一光教授、朱维明教授等为生态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姜汉侨、党承林、段昌群、杨树华教授等先后担任所长,现任所长是欧晓昆教授。 云南大学是我国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生态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1997年以来,经过国家“[[211工程]]”二期项目的建设,国家和云南省共投入经费1500万元建设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其中3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验室已经购置了具有当前国内先进水平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完全能满足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面的要求;种群和生理生态实验室建设也具一定规模;分子生态实验室的建设在三期建设中得到重点支持。生态所已经建成了具有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研究手段,承担国家和国际相关研究项目的重要研究平台。 ==主要工作== 云南植被的研究一直是研究所的主要内容,先后出版了《云南植被》、《昆明植被》、《云南松》、《干热河谷植被》、《云南省综合自然区划》等专着。编着了《植物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等教材。开展了药用[[植物]]的引种栽培,蕨类植物的分类和分布,石灰岩地区的植被恢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5年来,生态所承担完成了2个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的课题,3个专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横向科技项目。通过2期“211”[[工程]]的建设,已经建立了拥有较好软硬件条件的空间信息技术研究实验室,种群与生理生态研究研究室,植被生态学研究实验室,云南大学植物标本室;建有中国第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技术教席”,“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中心”,“云南省世界自然遗产信息中心”,中比合作的“云南大学生态管理与空间信息技术中心”,拥有了较为完备的数据[[资料]],拥有了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及植被研究的历史资料。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0MKVFME0511DCTQ.html 重磅!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发布],网易,2021-01-19</ref>10项,国家水专项研究课题1项,云南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横向项目20余项,拥有比较充足的科研课题经费,人年均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 ==科研成果== 在生态学的基础研究领域,生态所近年在干热河谷的植被与植物区系方面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3年),在生态保护决策支持系统方面获得省科学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在[[蕨类植物]]的研究方面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分别在科学出版社和高教出版社出版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中国亚洲象研究》、《环境信息系统》、《流域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及其数字化管理》、《梅里雪山植被研究》、《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进化生态学》、《植物社会学》和《蕨类植物学》等专着和教材;在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方面成绩也较为突出,例如,已经完成的云南省生态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被省政府推广应用,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近期完成的“云南省生态功能区规划”项目也为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研究工作已取得突出成绩,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依托于云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性的植被和植物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云南大学生态所的研究方向在国内生态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日本、香港等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长期而稳定的联系,目前有3名研究生正在比利时攻读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研究工作,本学科已经从传统的植被研究向生物种群的协同进化、植被的结构与功能,景观生态的格局与过程研究方向发展,在重要生物功能群(包括蕨类生态研究,重要药物资源的研究,外来入侵物种,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研究)、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变化与监测以及参与政府重大决策的生态评价与规划等应用方向,已经体现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Category: 社會組織類]]
返回「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