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了解淡黄花百合 的原始碼
←
了解淡黄花百合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了解淡黄花百合'''<br><img src="http://img1.iplant.cn/image2/148/57791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iplant.cn/bk/A3D6E2AC273552D1 图片来自植物智网]</small> |} '''淡黄花百合'''(学名:Lilium sulphureum Baker apud Hook. f.)是百合科、百合属草本植物,鳞茎球形,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茎高80-120厘米,有小乳头状突起。叶散生,披针形,上部叶腋间具珠芽。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花通常2朵,喇叭形,有香味,白色;花被片长17-19厘米;外轮花被片矩圆状倒披针形,子房圆柱形,紫色;花柱长11-12厘米,柱头膨大,径约1厘米。花期6-7月。 淡黄花百合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90-1890米路边、草坡或山坡阴处疏林下。 淡黄花百合是优良的观花植物,也是中国卫生部首批药食两用植物,其花、梗、鳞茎均可入药。 == 形态特征 == [[鳞茎球形,高3-5厘米,直径5.5厘米;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0.8-1.6厘米。茎高80-120厘米,有小乳头状突起]]。叶散生,披针形,长7-13厘米,宽1.3-1.8(-3.2)厘米,上部叶腋间具珠芽。 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花梗长4.5-6.5厘米;花通常2朵,喇叭形,有香味,白色;花被片长17-19厘米;外轮花被片矩圆状倒披针形,宽1.8-2.2厘米;内轮花被片匙形,宽3.2-4厘米,蜜腺两边无乳头状突起;花丝长13-15厘米,无毛或少有稀疏的毛;花药长矩圆形,长约2厘米;子房圆柱形,长4-4.5厘米,宽2-5毫米,紫色;花柱长11-12厘米,柱头膨大,径约1厘米。花期6-7月。<ref>[http://www.iplant.cn/bk/A3D6E2AC273552D1 淡黄花百合]植物智网</ref> == 生长习性 == 淡黄花百合自4月上旬开始萌芽,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生长期,6月中旬现蕾,花期持续将近1个月,7-8月叶腋间珠芽成熟脱落,10月中旬种子成熟脱落,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鳞茎营养物质积累期,11月下旬地上部分死亡,至翌年3月下旬为休眠期。淡黄花百合营养生长时间较短(萌芽至现蕾约80天),现蕾后的生殖生长时间较长(现蕾至种子成熟约120天),整个生育期约需190天左右。 == 繁殖方法 == '''鳞片繁殖''' 在既不易获得种子,又不易产生株芽、子球的情况下,可用母球的鳞片扦插繁殖。用小鳞茎繁殖虽能快速繁殖,但容易退化,球茎产量也会逐渐下降,所以进行鳞片扦插最为适宜。鳞片繁殖是常见的繁殖方式,方法简便,易掌握,繁殖系数最高。在秋季选择健壮无病植株,采挖鳞茎做繁殖材料,剥除鳞茎表面病枯鳞片,采用苗床扦插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生产期间注意追肥、管理,3年后鳞茎长成。 '''珠芽繁殖''' 将叶腋间产生的珠芽于夏未成熟时采收,收后直接播种或与湿润沙混合,贮藏在阴凉通风处,在9-10月间在苗床上开沟3-4厘米,点播行距10厘米左右,株距6-8厘米,覆细土盖草帘保温。待翌春揭除草帘追肥。出苗7天后即可将其移栽于苗床上,日常注意遮荫。到第3年秋季有一部分可达到种茎标准,较小者可再培养1年。于10月份珠芽成熟后采收。把采收的珠芽种植于腐殖土或细砂。 '''种子繁殖''' 利用淡黄花百合成熟的种子播种,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子球,供鳞茎生产和鲜切花培育用。未经处理的种子发芽时间长,且发芽率较低。为此,对淡黄花百合经过5℃低温冷藏20天后将种子浸泡在不同浓度的GA3溶液中24小时,之后将种子置于培养皿中,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光照时间12小时,温度20℃。经实验证明,GA3浓度50毫克/升对淡黄花百合种子萌发所需天数最少,且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好,发芽率提高13%,发芽势提高13%。也可在苗床上播种,播种用土可用2份肥土、2份粗沙和1份泥炭配制,同时加入少量的磷肥。床内温度保持在15-25℃,10-15天出苗。 '''组培繁殖''' 从生长健壮的淡黄花百合植株上剥取珠芽,流水冲洗30分钟,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消毒30秒后,再用0.1%的氯化汞消毒15分钟,无菌水清洗5次以上,剥去外层鳞片后接种到1/2MS+0.1毫克/升IBA的培养基上培养60天。 转接到MS+1毫克/升6-BA+0.1毫克/升NAA的培养基上培养至苗高2厘米左右备用。培养基pH5.8,培养温度25℃左右,光照时间12小时/天,光强1200勒克斯。 利用淡黄花百合珠芽诱导形成的不定芽进行扩繁,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应为:MS+1.5毫克/升6-BA+0.05-0.1毫克/升NAA+0.2毫克/升KT+20-30克/升蔗糖。 == 栽培技术 == '''选地整地''' 栽培地土壤为肥沃的砂壤土,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选好地后,施足基肥,先撒施优质腐熟厩肥,耕翻25-30厘米,耕细整平。整地成平畦,畦面宽120厘米,长240厘米,畦间距30厘米。 '''田间管理''' 在种植前进行田间除草,彻底清除土中草根等。在封垄前进行多次除草和中耕,中耕宜浅不宜深。在淡黄花百合生长期进行适当除草,以不伤淡黄花百合的根部为宜。淡黄花百合比较喜肥,应适当追肥。休眠期在畦面上施1层腐熟厩肥。在生育期追施2次肥,第1次在淡黄花百合苗高10厘米左右,第2次约在6月中旬收获珠芽后。淡黄花百合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排水防涝。春末夏初,温度高,湿度大,应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7-8月份,进入休眠应保持土壤疏松,以保持土壤湿润。 '''种球越冬''' 种球采收后贮藏在温室内的珍珠岩中。贮藏方法为堆藏法,贮藏第1层百合时根朝下,排列整齐后,再盖上约4厘米的珍珠岩,然后上面再放1层百合,根系朝上,再盖1层珍珠岩。 == 病虫防治 == 淡黄花百合主要发生病毒病、茎腐病、疫病、立枯病、叶斑病等病害,虫害主要是地蛆、蛴螬。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 近种区别 == 该种与通江百合(Liliumsargentiae Wilson)很相近,其不同点在于淡黄花百合花丝无毛,花稍大,花被片长17-19厘米。 == 产地生境 == 淡黄花百合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90-1890米路边、草坡或山坡阴处疏林下。 == 主要价值 == 淡黄花百合植株健壮、花型奇特、有香味,耐阴、耐热性强等特点,是优良的观花植物,也是中国卫生部首批药食两用植物,其花、梗、鳞茎均可入药。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了解淡黄花百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