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临澧 的原始碼
←
临澧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临澧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雍正七年(1729),裁九溪卫、永定卫和澧州地一部分,始设县,取安福旧所名曰安福县,民国3年(1914)1月,因与江西省安福县同名,乃取壤联澧水之意,改称临澧县。 临澧地处湘西北,属环洞庭湖区[[丘陵县]],是民主革命先驱林修梅、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著名作家丁玲的故乡。全县辖10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筹)、1个经济开发区、160个村(社区),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 临澧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国社会治安治理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先进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中国烟花爆竹之乡、中华诗词之乡等40多项国家级荣誉和100多项省级荣誉称号。<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临灃县] </ref> ==建制沿革== 邑地古为荆楚之域。春秋战国属楚。 秦赢政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隶黔中郡慈姑县。西汉罢荆州黔中郡置武陵郡,罢慈姑县置零阳县,属之。 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析武陵郡地置天门郡,隶零阳县。 西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立临澧县,属天门郡,隋唐(公元581年后)并入澧州澧阳县。 西东晋隶属未变。南朝宋天门太守零阳县;齐、梁隶天门郡,分属澧阳、零阳县;西魏元廓二年(555),罢天门郡,置石门郡,隶之;陈隶石门郡,分属石门、零阳县。 隋开皇九年(589),罢石门郡、隶澧州;大业三年(607),升澧州为澧阳郡,改零阳县为慈利县,分属澧阳、慈利县。 唐武德二年(619),复澧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山南东道澧州澧阳郡。五代隶澧州,分属澧阳、慈利县。 宋乾德元年(963),属荆湖北路澧州澧阳郡澧阳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隶湖广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分属澧阳县、慈利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改路为府,隶荆南道澧阳府。 明洪武十四年(1381),隶常德府;洪武廿九年(1396),隶岳州府,属湖广行省上荆南道岳州府澧州慈利县。 清康熙三年(1664),改隶湖南省岳常澧道澧州直隶州;康熙九年(1670),隶岳常澧道;雍正三年(1725),隶岳州府;雍正七年(1729),裁九溪卫、永定卫和澧州地一部分,始设县,取安福旧所名曰安福县,县城设裴家河(今城关镇地)。 民国3年(1914)1月,因与江西省安福县同名,乃取壤联澧水之意,改称临澧县,废府州,隶武陵道;民国5年(1916),撤武陵道,改隶湘江道;民国11年废道,仅存省、县二级;民国25年5月,临澧划入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慈利);民国29年4月,湖南省设十个行政督察区,隶第四行政督察区(区治常德)。 1949年7月24日,临澧和平解放,隶常德行政公署(中间称专员公署);1988年5月,地改市,隶常德市至今。 '''行政区划''' 2015年年底,临澧县进行乡镇区划调整调整,全县17个乡镇调整为10个乡镇(8镇2乡)。 [[安福镇]]。安福镇辖4个建制村、26个社区,总面积135.59平方千米,总人口14.03万人,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安福镇辖永安、桂花、临安、看花村4个建制村和朝阳街、人民街、文化街、河街、四季红、迎宾路、护城、安福路、芭蕉、太平、文塘、农丰、九姊、清水、梅溪桥、铁锣堰、叶家庙、肖家河、太山、总庙、金宝路、大塘、杨岗、楚城、和平、月亮岛26个社区。 [[新安镇]]。新安镇辖8个建制村、8个社区,总面积59.02平方千米,总人口4.9万人,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新安镇辖右昌、白岩寺、龙凤、李溶、古城、杉龙岗、上坪、下坪8个建制村和新冯、南闸、北郊、新西、新东、高兴、文昌、樟木8个社区。 [[合口镇]]。合口镇辖6个建制村、1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9.14平方千米,总人口4.91万人,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合口镇辖龙家溪、三合、陈湖、楠桥、龙岗、砚水堰6个建制村,白鹤、管渡、群丰、大新街、中横街、三元口、龙池堰、澧阳、芭茅、黄陵桥、富强11个社区。 [[四新岗镇]]。四新岗镇辖15个建制村、5个社区,总面积194.28平方千米,总人口5.11万人。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四新岗镇辖双龙、双桥、久丰、众胜、鳌山、春湖、白云、石墨山、青林、斋阳桥、马家、毛花界、珠日桥、神堰、牌楼岗15个建制村和天鹅、柏枝台、金凤山、雨台、牯牛桥5个社区。 [[佘市桥镇]]。佘市桥镇辖11个建制村、4个社区,总面积170.89平方千米,总人口4.19万人,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佘市桥镇辖青龙、雅林、大观、丰登、高茂、双溪、荆岗、殷家、蒋家、川岗、歇驾11个建制村和新兴社区、文家店、荷花、建楼4个社区。 [[太浮镇]]。太浮镇辖11个建制村、2个社区,总面积142.50平方千米,总人口2.93万人,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太浮镇辖高公、保丰、雷水、王化、南阳、八仙、胜利、百草、长冲、万福、响水11个建制村和衍嗣、陈二铺2个社区。 刻木山乡。刻木山乡辖13个建制村、2个社区,总面积121.72平方千米,总人口4.31万人,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刻木山乡辖凤兴、俄井、天星、岩龙、桃树、楼子、双凤、九里岗、五里堆、岩桥、黄鳌、章家湖、兴隆岗共13个建制村和彭市、群玉2个社区。 停弦渡镇。停弦渡镇辖10个建制村、3个社区,总面积117.72平方千米,总人口3.31万人,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停弦渡镇辖福船、史家坪、九龙、重阳、花林坪、山洲、新溪、彭家河、月星、青山、10个建制村和古渡、杉板桥、金泉3个社区。 [[修梅镇]]。修梅镇辖9个建制村、3个社区,总面积115.1平方千米,总人口3.41万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修梅镇辖仙女、玉皇庙、水阁、云翎、高桥、沃沙、林家垭、观音洞、赵家巷9个建制村和七重堰、南江、杨板桥3个社区。 烽火乡。烽火乡辖7个建制村、2个社区,总面积97.33平方千米,总人口2.52万人,建制村合并及村改居后,烽火乡辖跑马、沔泗、哗溪桥、龙泉、藕池、烽火、南田7个建制村和观音庵、将军山2个社区。<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建制沿革] </ref>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澧县位于湘西北,澧水中下游,东、西、南三面环山,东邻津市,南接鼎城、桃源,西与石门毗邻,北抵澧县,地理坐标位处东经111°24'~111°49',北纬29°17'~29°46'。南北长57.5公里,东西宽32.5公里,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57%。 '''气候环境''' 临澧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冰冻较弱;日照充足,春季寒潮频繁,秋季寒露风活跃;雨水充沛,但分布不匀,春末夏初雨水集中,并多暴雨,伏秋干旱常见;四季分明,季节性强。 县境西北有刻木山和澧县太青山等为屏障,致使北方冷空气南下受阻,越山后下沉,产生"焚风"效应,减湿增温;中部有东北至西南向的铜山、古老山构成的"马蹄形";南部有古老山、太浮山、太阳山(鼎城区境)、七姑山、阮山等形成的"撮箕口";西部有水成桠与太浮山形成的"狭山口"。冷空气易从沔泗洼、张公庙、佘市桥三个迎风口入侵、堆积、加强,形成县内北高南低的独特地方性气候。 气温北高南低。县境历年平均(系指1959-1985年的平均数,下同)气温:北部17.1-17.3℃,中部16.4℃,南部16.5-16.7℃;极端最低气温,北部-13℃,中南部-15.7℃。 常德市低温中心。全县历年平均气温16.4℃,较周围各县、市、区年平均气温低0.1-0.4℃;历年旬平均气温除8月上旬至9月中旬高于邻近县、市、区0.1-0.4℃外,其余各月均低,极端最高气温,比北面的澧县低2.2℃,比南面的鼎城区低2.5℃。 多大风天气。历年出现8级以上大风,平均每月0.8天,比邻近的澧县、桃源县多0.2天,比慈利县多0.7天。 年平均降水相对率小,雨季结束较迟。年降水平均相对率为13-14%;比桃源小4-13%;且地域差异小,年降水量较稳定;雨季平均结束日期在7月5日,最迟在7月27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临澧县土地总面积为120343公顷,其中农用地96382.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其中耕地40760.25公顷;林地37341.55公顷;园地4065公顷;建设用地14620.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1%,建制镇683.52公顷,居民点7345.5公顷,其中独立工矿用地1074.39公顷;交通用地996.8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4458.69公顷;未利用土地9340.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土地利用以耕地、林地为主、耕地和林地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1%和47%,全县土地利用率高达9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耕地复种指数高达253.4%,土地垦植率为35%。 '''水利资源''' 临澧县水利设施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转轨变型,即建设由兴建型向配套挖潜型转变、投入由投工投劳型向投资型转变、质量由粗放型向精品效益型转变,形成了临澧县水利建设史上继青山工程大会战后的又一个不同的治水特色。1986年起,水利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基础地位作用不断加强。截止2003年,18年间累计投工10174万个,年平均565万个;移动土石方7992万立米,年平均542.6万立米,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累计3.0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7812亿元,自筹资金1.2688亿元。本着统筹兼顾、水旱并治的原则,加大了堤垸加高培厚与兴建、水库除险保安与增建、青山水轮泵站和官亭水库两大灌溉工程配套改造、以渠道防渗节水和堰塘整修保水为主的农田基本效益工程建设。期间内兴建、配套、整修和除险加固各类水利设施7.8万多处,年平均4328处。其中重点是兴建了烽火堤垸,新增小型水库19座,增建电灌机埠29处33台1941千瓦,特别是对青山水轮泵站和官亭水库两大灌区的渠系工程及其配套项目进行了更新改造。18年间,县内堤垸防洪大堤加长了14.39公里,使全县大堤总长由34.05公里增加到48.395公里,保护面积由17.21万亩扩大到18.36万亩,保护范围由73个村、868个组、11.936万人扩大到80个村、931个组、12.648万人;净增加和恢复性增加蓄水量3140万立米,全县蓄引提总水量由3.9亿立米增加到4.2亿立米;改善灌溉面积6.08万亩,增加抗旱面积3.66万亩、增加排涝面积1.43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由49.65万亩增加到51.59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由34.8万亩增加到37.34万亩,稳产高产面积已稳定在22.74万亩左右。 '''森林资源''' 临澧县国土总面积120343.0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0.57%。2013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51490.2公顷,按地类分:有林地26214.8公顷,灌木林地20608.6公顷,未成林造林地76.1公顷,苗圃地71.0公顷,无立木林地244.9公顷,宜林地4274.8公顷,四旁树面积3792.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06%。全县森林蓄积量117万立方米。“十三五”林业发展目标是:力争到“十三五”末,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中幼林抚育4万亩,油茶新造6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15万亩,油茶保有面积达30万亩以上。林地面积由目前的77.3万亩增加到80万亩。公益林面积持续保持在31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在42.08%以上。森林蓄积量由目前的117万立方米增加到125万立方米。林业总产值增加到6亿元以上。 '''矿产资源''' 临澧县处于洞庭湖盆地与雪峰山构造带的过渡地带,贮存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目前,县境内发现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膏、灰岩、石煤、陶土、膨润土、硅白土、矽砂、烟煤、矿泉水、铁矿、锰、粘土、砂石和建筑石料15种矿产。全县共有矿山118家,其中石膏矿17家,石煤矿3家,石灰石矿20家,膨润土矿2家,陶土矿5家,砖瓦用粘土矿31家,砂石开采企业38家,建筑石料开采企业1家,矿泉水开采企业1家。 截至2018年3月15日止,全县生产各类矿产品497万吨,其中石膏56万吨(一级膏1.8万吨、二级膏2.2万吨,三级膏52万吨),灰岩矿150万吨,砖瓦用粘土矿103万吨,砂石188万吨。全县年产石膏粉6万吨,纸面石膏板300万平方米,石膏装饰板20万平方米,水泥116万吨。去年实现矿产品的销售收入9247.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6%,实现矿业产值25974.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3%。 临澧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到2001年底,全县共发现矿产地50处,矿产21种(含亚种);探明储量的有6种,矿产地16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合口石膏矿),大型1处,小型矿床14处;列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的矿种有3种(亚种4种),在列入平衡表的4处矿区(床)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2处。特别是非金属矿资源异常丰富,是全省有名“非金属矿之乡”,石膏资源居全国第4位、全省第1位、长江以南区域第1位,探明储量21亿吨,资源量30亿吨。 ==能源矿产== 煤:主要分布于我县西部,探明储量1094千吨。铜山、新铺一带煤质为焦煤或肥煤,灰分20-35%,挥发分20-35%、硫3%左右,最高5%,属高硫煤,发热量5000-6500大卡/公斤;官亭、杉板、佘市等地煤质为高灰分低变质长焰煤,灰分23.51-44%,硫一般<3%,发热量4558-6470大卡/公斤。 石煤:主要分布于我县东部和西部。东部石煤主要分布于烽火乡观音庵、高家滩一带,石煤估算储量1695万吨,发热量可达1209-2400大卡/公斤,但分布范围小,且含有钴等多种有害元素。西部石煤主要分布于樟树、观音洞-大丰、龙凤山、铁湾等地,估算储量6440万吨,石煤灰分70-88%,挥发分一般大于10%,发热量一般大于1000大卡/公斤。 ==黑色金属矿产== 铁矿:主要分布于停弦、修梅的大小铜山一线,已查明小型矿床1处,估算总储量300万吨。 钒矿:我县东部石煤中伴有五氧化二钒,品位一般0.35%,未探明储量。 钼矿:我县东部石煤中伴有钼矿,品位可达工业要求,未探明储量。 ==非金属矿类矿产== 石膏:根据湖南省地勘局403队提供的资料,我县具有工业价值的石膏资源分布在合口、歇驾两个矿区,总储量C+D级202156.52万吨。其中:合口矿区C+D级180076.52万吨,属特大型矿床;歇驾矿区C+D级22080万吨,属大型矿床。在两个矿区总储量中C级二水石膏48519.63万吨,占总储量的24%;硬石膏153636.89万吨,占总储量的76%。两个矿区可分4—7个矿层,矿层累计厚度一般在60米左右,单层厚度在3.70—35.50米。矿层厚度大且稳定,实为罕见。 膨润土:根据湖南省地勘局403队提供的资料,该矿产在我县修梅镇白土坡村出露情况好,易于开采。省地勘局403队(1988年)对该区5.2km2范围进行了普查工作。其中对白土坡矿区1.3km2范围开展了浅钻普查评价,计算的表内D级储量668.75万吨。据桂林工学院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工作证实,在矿区外围2.5km2范围,均有膨润土矿产出,厚度一般在4-6米以上,概算资源储量可达到大型矿床规模(5000万吨以上)。 硅石矿:硅石矿分布于我县太浮镇六合村,距镇政府约15公里,距县城约42公里。至镇县均有公路、据桂林工学院非金属材料研究所资料证实,硅石矿在叶家山地段,矿层长450米,宽200米,厚40米,储量180万m3,477万吨。在寨顶地段,矿层长500米,宽200米,厚度50米,储量312万m3,828万吨。两处合计总储量492万m3,1305万吨,属中-大型矿床。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易于露天开采。 瓷土矿(高岭石、伊利石矿):瓷土矿产于我县烽火乡花果、白龙泉村,距县城约12km。矿区处于杨子准地台鄂黔褶带中,瓷土矿产于震旦系下统江口组地层中。矿体长达16km,矿体所在层位的总厚度约60米,风化深度达50-60米,矿石预算储量600万吨,属大型规模。 石灰石矿:石灰石矿产于我县官亭、新安、修梅等地,赋存在三迭系、二迭系、奥陶系地层中,储量丰富,品质优良。据403队资料,仅新安镇白岩矿区2.2km2范围,探明储量5924.45万吨,其化学成份如下:CaO52.39%、MgO0.11%、SiO25.76%、Al2O30.22%,属优质石灰石,现已主要用于水泥生产。石灰石矿一般裸露地表,可露天开采,运输条件方便。 高硅白土矿(玻屑凝灰岩):矿区位于修梅镇白土坡村,高硅白土呈稳定层状,产于新生代上第三系,埋层浅,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 高硅轻质粘土矿:高硅轻质粘土产于烽火乡担良山、云珠山一带,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比重0.7-0.9,吸附性强。工业分析结果如下:SiO287%、Fe2O33.5%、Al2O36.1%、CaO0.5%,其物理性质近似于硅藻土。 煤系高岭土:煤系高岭土分布于停弦渡镇九龙桥-新溪一带,赋存于侏罗系香溪煤系地层中,为煤层顶底板,经钻探揭露厚度20-65米,储量在亿吨以上。工业分析结果如下:SiO244.58%、Al2O334.11%、Fe2O3<2%,是优质的陶土原料,现在主要用于日用、建筑陶器生产。 ==区域人口== 临澧县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要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人口普查,查清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全县人口发展变化情况,获得了大量、详实的人口数据和信息资料,圆满地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人口总量''' 全县总人口505609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9780人比,十年共增加65829人,增长14.97%,年平均增长1.4%。 全县户籍人口451949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19568人比,十年共增加32381人,增长7.72%,年平均增长0.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8%。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86941人、农业人口364478人、户口待定人口530人,分别占19.24%、80.65%和0.11%。 全县常住人口400839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11971人比,十年共减少1113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1439人,占35.29%,增长98.24%。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为88.6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11%。流出人口大于流入人口,属于人口净流出县。 '''家庭户规模''' 全县共有家庭户141929户,家庭户人口471068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3.32人,与全省平均水平一致,比全国平均水平多0.2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3人比,减少0.01人。二人户、三人户和四人户户数占家庭户户数的67.46%。三人户和二代户的核心家庭户比重,分别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7.61%和14.73%。家庭户规模缩小,主要是由于生育水平低、迁移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影响。 '''性别构成''' 全县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55532人、女性250077人,分别占50.54%和49.46%。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102.18,低于全国105.20%和全省105.81%的水平。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48%比,下降4.30%。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228781人、女性人口223168人,性别比为102.52%;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200729人、女性人口200110人,性别比为100.31%。 '''年龄构成''' 全县总人口中,0-14岁人口64709人、15-64岁人口390443人、65岁及其以上人口50457人,分别占12.8%、77.22%和9.98%,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82%、高4.62%和0.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8%、高2.69%和1.11%。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分别下降5.35%、上升3.03%和2.32%。对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形成老龄社会的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我县已成为老龄人口型县。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表明人民生活和医疗保健水平提高,生育率较低,老龄化进程加快。 '''民族构成''' 全县总人口中,汉族人口495321人,占97.97%,土家族等29个少数民族人口10288人,占2.03%。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人口9442人,占91.78%。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比,少数民族个数由22个增加到29个,少数民族人口由2044人增加到10288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0.5%上升到2.03%。 '''受教育程度''' 全县总人口中,6岁及以上人口478097人,其中小学137374人、初中212257人、高中82226人、大学31121人,分别占28.73%、44.40%、17.20%和6.51%。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比,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由24832人减少到13143人,文盲率由6.02%下降到2.9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0%;每十万人有大学生人数由1762人增加到6155人,增长2.49倍,比全省平均水平7595人少1440人、比全市平均水平6274人少119人。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数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分布与流动''' 全县总人口中,8个镇人口319389人、9个乡人口186220人,分别占63.17%和36.83%。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比,城镇人口增加83103人,增长35.17%。城镇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49%。城镇人口中,安福镇104316人、合口镇54029人和新安镇56548人,分别占32.66%、16.92%和17.71%。澧北四乡镇人口1552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71%。总人口中外来人口53660人,占10.61%。户籍人口中外出人口145302人,其中外出半年以上人口60925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增长1.19倍。表明十年来我县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人口流动大量增加。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分产业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8.62、60.89和80.57亿元,同比增长4.2%、7.9%和10.3%,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9.7%、34.9%和55.4%,分别拉动GDP增长0.8、2.9和4.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1.4:33.8:44.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353元,比上年增长8.4%。 年末拥有城乡劳动力294315人,就业283131人,就业率96.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内新增就业8618人,其中,城镇4913人、农村37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96人;年末登记失业率3.01%。 2017年我县共完成省重点民生实事9项,分别是:农村危房改造897户;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8100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12.72公里;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91.99公里;新增城镇就业4913人;城市棚户区改造5080套;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4462人;孕产妇产前免费筛查3500户;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100个;新增养老服务床位259张;行政村配电网改造7个。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8595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63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88617万元,同比增长8.9%;其中教育支出37268万元,比上年增长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农林水支出51328亿元,与上年持平。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56568万元,增长4.4%。其中:种植业产值275875万元,增长7.85%;林业产值17409万元,增长14.64%;畜牧业产值312460万元,增长0.62%;渔业产值41883万元,增长1.91%;农业服务业产值8941万元,增长8.09%。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3420公顷,比上年下降0.66%;棉花种植面积3920公顷,比上年增长31.99%;油料种植面积29500公顷,比上年下降1.24%。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升。粮食总产量35.0836万吨,增长4.21%;粮食总产中稻谷产量31.8317万吨,增长1.14%。棉花产量7938吨,增长27.09%。油料产量52573吨,增长0.43%;其中油菜籽产量52065吨,增长0.85%。蔬菜产量240422.5吨,增长33.62%。水果产量66105吨,增长0.96%。全年牲猪出栏47.82万头,增长1.12%;家禽出栏1826.25万羽,增长0.46%;羊出栏14.25万只,下降0.56%。全年可养殖水面4070公顷,增长6.82%;水产品产量26570吨,增长3.26%,其中鲜鱼产量24710吨,增长3.19%。 民生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700处,比去年增长32.6%;共完成水利投资5亿元,比去年增长66.7%;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350万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26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6.67公顷。清淤扩容堰塘1500口、疏洗渠道1000公里,维修改造大小机埠76处。 '''第二产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58.3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89亿元,增长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1亿元,增长9.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8.68亿元,增长2.0%。在全县1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企业产值比重有所提高,占规上工业的51%,比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分别完成总产值68.77亿元、71.66亿元,分别增长10.8%、24.2%;从区域来看,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产值107.3亿元,比去年增长25.6%,占全部规上企业产值的76.4%。从8大主要行业分布看,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很快,分别完成产值6.9亿元、3.9亿元、4.0亿元,分别增长42.5%、29.4%和24.7%;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品业增长较快,分别完成产值5.5亿元、23.8亿元、11.5亿元、17.0亿元,分别增长19.9%、19.7%、15.7%、13.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则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实现产值16.0亿元,下降10.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发电量6447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3.8%;水泥280.1万吨,比上年增长7.3%;机制纸及纸板14.3万吨,比上年增长10.0%;平板玻璃147.7万箱,比上年下降39.8%;化学纤维31059吨,比上年增长15.7%;石膏124.3万吨,比上年增长31.4%;大米94605吨,比上年增长4.0%;纱28128吨,比上年增长11.7%;卫生陶瓷制品1144.04万件,比上年增长31.8%。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05%;上缴税收1.37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工业全年上缴税收1.52亿元,同比增长4.4%。 全年工业消耗电力31007.5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3.03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6.05%;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3.5%,万元产值单耗为0.38吨标煤。 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其中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4家,有劳务建筑分包企业3家,共完成产值75654万元,增长28.5%;实现利润1440万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75654万元,增长28.5%。 '''第三产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5.81亿元,增长17.1%;按城乡分,城镇13.70亿元、乡村2.1亿元,分别增长17.3%、16.4%;按类别分,餐饮收入0.69亿元、商品零售15.12亿元,分别增长5.7%、17.7%。 全年邮政通信事业完成业务总收入21161.9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7247.7万元,比上年增长15.5%;邮政(含代理业务)3914.2万元、比上年增长12.13%。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27万户;宽带上网用户6.6万户。<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区域经济] </ref>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全县共有在岗教职员工3279人。其中:普通高级中学596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106人,教师进修学校22人,普通初级中学1141人,小学1327人,其他教职工87人(含机关单位教职工)。年末拥有各类学校87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职业高中(职业中专)1所、初中17所、小学6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共设教学班949个,全年在校学生40762人。其中:普通高中教学班120个,在校学生6768人;职业高中(含女子职校)42个班,在校1517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3.7%。初中201个班,在校学生9661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小学584个班,在校学生22816人;小学毕业生为升学率100%。全县共有幼儿园87所,幼儿班373个,在园幼儿10644人。小学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县拥有校舍面积69.27万平方米。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2447万元,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325万元。 '''文化旅游''' 2017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纪念馆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2保护目录2个、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708场、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电视台1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53793户,无线数字电视用户22800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全年各类新闻稿件被市以上转播14911秒,比去年下降23.44%;其中被省电视台转播1861秒;新闻稿件被中央电视台转载4篇,比去年增长300%。 全县拥有国家AAAA和AA级旅游景区(点)各1处,湖南省风景名胜区1家,乡村旅游运动示范基地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和旅行社门市部6家。2017年旅游项目总投入1.15亿元,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8.1%。旅游业呈现健康稳步发展势头。 '''体育事业''' 2017年,全县共有体育馆2座,运动场(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78个,游泳池(游泳跳水场馆)3个,综合房(馆)及专训练房馆共50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3项次,年内参加全民健身运动人数1.8万人,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3万人左右;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行政村53个。在市以上运动会获得奖牌129枚。其中,金牌57枚、银牌36枚、铜牌36枚。电脑体育彩票布点31个,全年完成销售额3405万元。 '''医疗卫生''' 全县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7家,同比下降6.59%,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309家,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65个;拥有在职员工2491人,比去年增长56%,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49人(在编人员高级职称98人、在编人员中级职称413人、在编初级及以下854人),比去年增长30.6%;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21人;注册护士721人;乡村医生328人;全县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生数1.8人;编制床位数1632张,实际开设病床1844张;全年接种一类疫苗34500针次,接种率95%;完成螺情调查2098.22万平方米,灭螺868.22万平方米,灭蚴180万平方米;疫区敞放牛羊等草食性家畜淘汰率达到100%.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全县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28元,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64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31元,增长8.2%。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98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2595元,占消费总支出的16.2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979元,比上年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88元,比上年增长3.9%。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6万人,比去年增长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23.5万人,基本持平;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39.69万人,比去年下降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0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5万人,比去年增长15%。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180人,比去年下降34.36%,其中:城镇5442人,比去年下降39.9%;农村15738人,比去年下降32.2%。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519.23万元,与去年持平,其中:城镇2782.66万元,比去年下降32.2%;农村3736.57万元,比去年增长6.44%。全县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47所,比去年增长120%;全县各类养老机构供养老人5030人,比去年增长144%,其中社会福利院供养老人500人、敬老院供养老人1696人,分别增长150%、17%。 '''基础设施''' 城市建成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14.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园林面积486.6万公顷,比去年增长0.5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93平方米,比去年增长10.7%;拥有城市供水管道153公里,比去年增长0.81%;拥有城市供气管道228公里,比去年增长27%;拥有城市排水总管道144.34公里,比去年增长1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06%。 电网改造稳步推进,供电基础设施全面加强。2017年全年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总投资金额7188万元。涉及柏枝乡雨台村中低压配电网改造等工程、110千伏芭蕉变配套送出10千伏芭永线路新建等工程、县城朱荷堰2号公变台区配变电网改造等工程、修梅镇沃沙村中低压配电网改造等工程、10千伏合杉线等5条10千伏线路新建改造,33个行政村电网改造,8个县城台区以及5个光伏扶贫村新建。强化供电设备运维,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较去年同期下降48%,供电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资源环境'''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平衡发展。全县拥有土地面积1203.88平方公里。其中,拥有耕地面积44806.04公顷,基本农田面积36677公顷;批准建设用地80.95公顷,建设占用耕地29.92公顷。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个,整治建设规模862.36公顷。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大295.49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4.55%。 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发现矿种26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8种。非金属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石膏储量居全国第4位、全省第1位。 全年营造林面积31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2.37%。 环境治理扎实推进,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年对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期间交办的群众信访17个交办件和1个派送件,13件省市环保部门及省市人大执法检查反馈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办结;责令整改企业14家,立案处罚14家,问责17人;完成27台燃煤小锅炉污染整治,淘汰黄标车270台,关闭11家小造纸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废物(渣)处理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均达100%,工业废气处理率99.80%,每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18.78吨/万元,每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2.57万标立方米/万元,每万元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0.22吨/万元;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城市污水处理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大气监测结果:二氧化硫:0.01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22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0.90毫克/立方米、臭氧:0.081毫克/立方米、PM10:0.071毫克/立方米,PM2.5:0.049毫克/立方米。<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社会事业] </ref> ==历史文化== '''临澧文化''' 临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临澧县是楚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境内现存宋玉墓、宋玉城、申鸣城等文化遗迹,尤以九里楚墓群气势恢宏,声名远播。清雍正7年(公元1729年)设安福县,1914年改称临澧县。全县名士辈出,人才代有,民主先驱林修梅、开国元勋林伯渠、文学巨匠丁玲都是临澧这方热土的儿女。 宋玉是两千多年前的楚辞赋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以与屈原齐名。他被流放到云梦泽即现在的临澧县望城乡宋玉村后,不忘报国之志,忧国忧民,在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广泛接触后,不仅写下了传世千古的诗辞歌赋,而且留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2008年,宋玉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名录项目。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宋玉的代表作《九辩》时称赞道:“《九辩》,本古辞,玉取其名,创为新制,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 宋玉在临澧生活的时间较长,清同治《安福县志•流寓》载:宋玉“尝居于邑,有城与庙,及看花山,放舟湖诸迹,后殁,葬邑之峪溪河南岸”。如今宋玉赏花、泛舟的湖光山色都成了临澧县的景点,成了临澧县历史的一部分。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有关宋玉的故事有:“乾隆戏水放舟湖”、“宋玉魂惩赵美人”、“看花山麓著《九辩》”、“泛舟湖旁编《楚辞》”、“1忠魂悼宋玉”、“文星陨落峪溪河”、“宋玉托梦劝学”、“农夫庙中教子”、“穷书生募捐修书院”、“宋玉显灵助八樵”等。现择几则简介于下: “看花山麓著《九辩》”。宋玉居住临澧之后,白天躬耕垅亩,夜晚秉烛苦读。闲暇时,他常沿溪而行,在附近的小山上栽种了许多的山花。不日,宋玉在山边结一草庐,每日1庐中,开始了他《九辩》的艰苦创作。宋玉的一群朋友也常常聚于草庐之中,与宋玉饮酒弈棋。不觉时光飞逝,转眼到了深秋九月,他又来到山上,只见满山花草已渐枯萎。宋玉好生伤感,猛然惊醒:百花虽艳,终有凋落之时,我终日沉迷于酒杯棋艺,《九辩》何日著成?不觉自责有加。当即,宋玉从庐中冲出,抱着那副古棋,愤然弃入峪溪河内。从此,宋玉闭门谢客,潜心创作,一部《九辩》终成万世经典。这座山后人也就称为看花山,直至今日。 “放舟湖中编《楚辞》”。秦灭楚后,楚国人满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复国大志。然而,秦国的统治者不断加强对旧时楚人的镇压,所有为楚国1的文人学子、辞赋诗文都在他们的打压之下。宋玉作为楚国旧臣,对楚国怀着很深的感情,他又恨自己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报国之力,终日沉默寡言。一天正值屈原忌日,他联想到恩师的教诲,精神为之一振,发誓以恩师为楷模,著书述志,以传后人。自此,宋玉怀着对屈原的思念,着手将老师的《离骚》与自己的新作《九辩》合编成册,名为《楚辞》。为了避开时事的纷扰,宋玉每日驾舟独往,泊于湖心,专心于《楚辞》的编写。后来,人们就把他泊舟写作的湖叫做放舟湖。 “峪溪河杏坛施教”。宋玉被放逐临澧之后,为使楚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他效法孔子,杏坛施教,在峪溪河南岸的高坡上,设立了“楚辞书院”,将附近农户渔家的子女,不问贫贱全部免费收来书院进行启蒙教育。从此,这里倡教助学之风日盛,一时间,“山野穷觅无顽童,农舍尽闻吟书声”。后人为纪念他倡教的功德,不仅为其建庙四季祭祀,还在他杏坛施教的地方募捐修建了“九辩书院”。相传在修建“九辩书院”的时候,万事俱备,只差8根三丈立柱无处寻觅,急坏了修建书院的主持。忽一日,天上雷雨交加,一阵大风将宋玉庙揭去天盖,殿中8根立柱齐齐倒下,其中一根立柱上赫然留下两行字:“兴教盖万世兮,供我何慷;愿他日之遴风兮,皆此栋梁。”人们知道,这是宋玉把人们供奉他的大殿拆了,将立柱献出来建造书院。 “楚大夫托梦责村夫”。“九辩书院”建成后,乡里学风昌盛。一年,天遇大旱,地里庄稼眼看颗粒无收,农夫心急如焚。有的村夫对自己的孩子说:现在肚子都快填不饱了,读书又有什么用,还是回家帮助浇水抗旱。于是,有不少孩子便中途辍学。当天夜里,那些辍学学生的父母,个个做了同样一个梦,梦见宋玉责备他们鼠目寸光,遇到困难就荒废了子女的学业。第二天一早,那些受到宋玉梦中责备的村夫都带着自家的孩子来到宋玉庙中叩拜,并把孩子送进书院继续读书。至今,在宋玉村一带,仍保留有孩子启蒙前先到宋玉庙或宋玉墓叩拜宋玉,然后再进学校读书的习俗。“养儿不读书,好比喂笼猪”也成了这一带劝学的俗理。 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历代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文心雕龙》称:“屈宋逸步,莫乏能追”;李白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杜甫诗赞:“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欧阳修云:“宋玉比屈原,时有出蓝之色。”历代文人泰斗无不视其为宗师,引为楷模。因此,有关宋玉的传说这一口头民间文学,无论是对宋玉本人,还是对楚辞文化进行学术性研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节日习俗''' 正月十五。是上元佳节。《嘉靖常德府志》载:“剪纸为灯,糊以竹格,饰以五彩,有绣球、走马、莲花诸类,虽无闽浙刻丝剪绢等项,亦颇精巧。好事者作为灯谜,夜则相聚以猜,名曰‘打鼓灯'。妇女相邀成队宵行,名曰‘走百病'”。由此可见,常德地区灯谜活动之盛、花样之多。正月十八烧灯,人们扎草船,船上贴纸马,送至江边焚之,寓意为去灾。 旧时,上元节人们还要做小鸡般大小麦窝十二个,以象征十二月,然后把每个麦窝标记某月放入甑中蒸熟,待冷却后取视,根据每个麦窝中水的深线有无推断某月水旱。 三月三。农历三月三,临澧各地以地菜煮鸡蛋当作节日食品,至今仍盛行此俗。地菜子即荠菜,有清肝明目,调理脾胃等功能。当地人在这天还要进山采摘香蒿,然后将其洗耳恭听净磨碎拌上糯米粉,用糖或黄豆粉加糖作心,做成一个个扁圆的粑粑入入甑中,蒸熟后取出,扎紧田墈、屋角的蛇眼。据说用此法可让毒蛇死于洞中。 清明节。临澧历来有清明扫墓的习俗。人们备具牲礼上祖先、亲属坟地祭祀,插挂山纸修整坟堆。解放以来,在清明节前后纪念革命烈士,已成了常德人民的新风尚。每年这段时间,各地的学校、单位或个人,都纷纷到革命纪念地去祭奠烈士,在烈士纪念啤前献花圈,讲述先烈事迹,进行各种悼念活动。 临澧还有在清明节“插柳于门,人簪一嫩枝,谓能辟邪”的风俗。 谷雨茶节。谷雨前采的茶(称雨前茶)最为清香,在谷雨节品尝新茶,也就相沿成习,成为民间的茶节。常德讲究做“擂茶”。 青节。常德是祖国的粮仓之一,现在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事节气活动非常隆隆,插秧被称为“青节”,收获被称为“黄节”。伴随这两大节气,有一系列古老的习俗。 过了谷雨,就到插秧时节了。刚刚过去的这一段,耕牛特别辛苦,农家要给牛以犒劳,把谷雨节定为“牛生日”。这一天,给牛放假,用药水给牛洗澡,让牛吃甜酒冲鸡蛋,旧俗还要在这一天以鸡、鱼、肉“三牲”和黄花、南粉、木耳“三斋”敬祀牛王菩萨。 到秧田满垅的时候,人们敲锣打鼓地来到田头,燃放炮竹,推出一位最会作田的老“作家”,下田扯第一把秧苗,然后,各家各户才下田扯秧,称之为“开秧门”。 插秧田叫“关秧门”。各家各户插秧田时,帮工不分男女、尊长、晚辈,都可以抓些田泥往田主身上、脸上糊、意为糊住仓口,可以五谷丰登。田主身上泥被糊得越多心里越高兴,田主也可以回击,若被回击者不服,则可以带上满身泥浆在田主被子上打滚,田主只是阻挠,并不生气。如果当年风调雨顺,人们在庆贺丰收时都要谈到:“搭帮今年糊仓糊得紧。”若遇上灾年,人们还会互相所怨:“唉,中怪今年没有糊好仓。” 青年的食品,多以“胙粑肉”、大碗酒为主,佐以鱼虾和盐蛋。胙粑肉的作法:把500克重的肉切成八块(老秤二两一块,是插秧肉的规矩),用炒糯米粉,红曲米、辣椒粉、五香粉、盐粉与肉拌合,放进大陶坛内压紧,用胶泥密封,腌制而成。隔冬制作,插秧时食用。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常德地区的盛大节目之一。相传,这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汩罗投江自尽的日子。常德沅、澧流域,在端午举行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是千多年来盛行不衰的传统风俗。唐朝沈亚之的《屈原外传》,就有“每值原死日,(楚人)必以筒贮米,投水祭之“的记载。《荆楚岁时记》有“五月五日竞渡,俗传为屈原投汩罗日,伤其死,故掌舟楫以拯之”的记载,可见这风俗已相当古老了。以前,每到农历四月下旬,便有热心人士自发地筹备龙舟竞渡事宜。龙舟一般为13米多长,1米多宽;头窄而方,厚且坚,没有雕刻的龙头作装饰,经得起在堆满巨石的矶头上猛力冲撞;尾尖而向上翘约2米,没有龙尾作装饰,只在尖端一面作标志的旗帜;舟中设锣鼓架,架上插两面小旗。桡手共37人,穿着与旗帜颜色一致的服装,英姿飒爽,威武雄壮。舟头一人,是划“棒头”的,也就是领队。此人老练沉着,机智勇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平时在舟头作些花样表演,每到关键时刻才下桡猛划,舟如箭飞。第2仓一对战将,名叫“破水”,平时也不下桡,一旦与对方交锋,就下桡破浪,为舟添翼。第3仓一对“分水”桡,第4仓一对“引水”桡,桡手都是得力干员。第5仓至舟尾,有10多对桡,尽由气力莽壮的年轻小伙充当桡手。舟尾稳坐一位久历水战、经历丰富的艄公。他熟悉水情,能识恶浪、辨漩流、睹风向、奔坦途,保证舟身平稳轻快,懂得见机而作;另有一位机灵的“保艄”,充当他的助手。打鼓仓里的鼓手,除以鼓点统一全舟桡手的动作、鼓舞士气外,还肩负着判断局势,指挥战斗的重任。 端午节,临澧各地均以粽子、盐蛋为节日食品。粽子以角粽为主,有灰水粽、碱水粽、清水粽等品种,精致的粽子中还包有赤豆、湘莲、火腿、红枣等配料。五月五日也是古代的“卫生节”,这一天,常德各地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口悬挂艾、蒲香草,谓之“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斩万邪”;身上还要佩绣花的香荷包、五彩丝线缠制的小角粽、沉香泥印制的香饼和檀香木雕刻的饰物;用苍术、白术、芸香等烧烟熏屋除疫;在小孩耳、鼻、额上抹雄黄;合家吃雄黄酒、蒜子煮苋菜等。据说雄黄可以去邪气、蒜子、苋菜可以清除肠胃积滞的毛发异物等。五月五日传说又是药王菩萨生日,称“药王节”,有“五月五日,百草都是药”的民谚,民间有这一日上山采药的习惯,老人喜欢在这一天用生猪板油一块,蘸满雄黄,裹在蒜球上,或以蟾蜍一只,口中塞入“香墨”(高级墨)一块,高悬在屋梁上,以备日后生有疔疱疖或被蚊虫毒物叮咬时取用。三伏常德气候以三伏天最热,最高温度可达摄氏四十二度,故称“三伏炎天”。流行有“热在三伏”的谚语。 伏天有节令食品,临澧人讲究在起伏时吃老姜焖子鸡,老姜羊肉汤,老姜肉片汤、白胡椒蒸水鱼,糯米红枣蒸猪板油拌以冰糖等。 六月六。临澧各地普遍把农历六月六这一天当作尝新节。有的地方则选六月新谷登场的一个辛卯日尝新;有的地方季节较晚,六月六这天,以七线禾穗,置饭上蒸熟,象征丰收在望。节日中,要先以新米饭敬祖先,再以新米饭给狗尝。然后合家聚食。这一风谷,来源于常德各族人民中共同流行的传说:谷种是狗从王母娘娘那里带到人间的,所以新米饭不忘记狗的功劳。由于六月六是常德气候较干燥,太阳光照射较强烈的日子,各地都有在这一天翻晒衣被、书籍等物的习惯,有“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的谚语。据说这一天晒过的东西,可防霉除蛀。这一天,寺庙祠堂,都要翻晒经书族谱,故又称“晒谱节”。 七月七。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在临澧也很流行。这一天晚上,大人往往不叫小孩早睡,在天井或晒谷坪中看双星银河会。女孩子则喜欢在这一晚,对着朦胧的新月作“乞巧”的游戏。乞巧的游戏一般有穿针、浮针、水底看月等多种。穿针是用丝线穿进极小的绣花针,看谁先穿过为巧;浮针则用脸盆盛水,以谁能把针投水中,浮而不沉为巧;水中看月是墨水滴入水中,以每滴墨水在水中不散,且映有一个月亮为巧。在这一天,取凤仙花法染指甲,也是女孩子的乐事之一。常德农村姑娘中,还有在“七夕”敬“七姑娘”的旧俗。传说,七姑娘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会绣百花,就是没有绣过白果花。有人告诉她,白果只在半夜开花。为了学传统绣白果花,她每晚都到树下去等。封建的父亲认为她有不规矩的行为,大怒之下,用扁担打断了她一只脚,她含冤于七夕夜在茅厕自缢而死。姑娘们的花绣得好,常认为是七姑娘教的。因此,初学绣花的姑娘,总喜欢做一只寸多长的绣花鞋,在七夕夜挂于茅厕中,求七姑娘教会她挑花绣花。至今,还有《七姑娘》的民歌在常德农村流传。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祖宗节。旧俗,从七月初十起,各家各户接祖先回家奉祀,俗称“接老客。”每日三餐供奉,至十五夜,焚烧“灵屋”及大量纸钱“送老客”。还在宅旁野地焚化纸钱打发孤魂野鬼。此俗已日渐消亡。 黄节。这是与春天的青节相对应的扮禾节。如遇丰收,农村里杀猪宰鹅,捕鱼捞虾,准备黄节食品,以招待扮禾客,此节尤以湖区为盛。沅、澧两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户户都种了很多田,扮禾时总忙不过来,自古以来就有各方来人打工的习惯。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临澧各地普遍有“设酒果对月饮之”的风俗,这一晚月亮初升的时候,在月光里摆下时新瓜果、中秋月饼和酒,全家团聚赏月,故有“团圆节”之称。月光下,大人常向小孩子讲些有关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张果老月下打草鞋》等等,但《八月十五杀家鞑子》的故事似乎更受小孩欢迎。它表了人民对剥削阶级的仇恨心里和人民的团结反抗精神。一直流传不衰。中秋之夜,常德文人多在德山河面乘舟玩月吟诗,也有群众自带丝竹管弦,在湖上吹打弹唱。八月十五桂花香,中秋期间,常德的妇女有在头上簪桂花或房中插桂花的习俗,街上也常有人叫卖桂花,南货作坊则忙于制作桂花油、桂花糕、桂花糖。因此,城乡处处桂花香。 九月九。又称重阳节,“九”这个数字,古人认为属“阳”,故称“九九”为“重阳”。这一天,旧时要“饮茱萸酒,蒸菊花糕”佩带茱萸,登高避疫。此俗,现已演变为秋游或爬山运动,公园则在这段期间举办菊花展览。 金秋。临澧人把农历十月称为金秋,又称“小阳春”,民间有“十月有个小阳春,田里不满山上寻”之语,农村常在十月上山采集药材、山苍子、野栗、毛竹等山货,以增加收入,故常德山区人民,对十月有特殊感情。十月,农村又忙于弹棉花,准备冬天的被服,村村弹花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故俗语谚有:“春织蓑衣夏打麻,十月立冬弹棉花。” 腊八。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临澧有在腊日除尘之俗,腊月初八、十八、廿八,家家户户要打扫扬尘,清除污秽,可算是传统的卫生日。腊八又是释迦牟尼成佛之日,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后亦通行于民间。但民间并不吃“腊八粥”,却流行作“腊八豆”,即将黄豆蒸熟、发酵、加姜丝、粉盐等制作而成。 年节。从腊月廿四起,被称为年节,临澧兴在廿四日这天过“小年”。全家团聚,吃一顿丰盛的晚餐。目前,城市里已不太讲究了,但在农村中还有保留。 廿四日相传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旧俗在廿三日夜里要备些果品祭祀灶王,求他在上天奏事时隐恶扬善。 “大年”三十,合家团圆,旧俗先接祖先,后吃团年饭。 在旧社会,除夕年关,是究人的鬼门关,凡欠了债的,债主必来逼债,而究人则千方百计躲债。如果你被债主寻到了,他可以拿走你家中的任何东西抵债;中要躲到半夜子时,依常德的风俗,就算隔了一年,即使与债主碰个满怀,也只能互道“恭喜发财”,而有能提债务的事了。大年三十夜,临澧有守岁之俗,合家围炉团坐,送别旧岁,迎接新年。 临澧年节的吃食,也都要含有吉利的意思,如有的人家,团年饭一定要有十二道菜上桌,表示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菜(财)”。有的人家,要备一条红鲤鱼,称为“团年鱼”,表示“年年有余”。有的人家,还备有一碗“四季葱拌豆腐”,表示“四季清吉”。津市一带,除夕要吃夜酒、夜粑粑和上春盘。夜酒是一种糯要甜酒,夜粑粑是一种印有吉利字眼的粑粑(用密蘸着吃),春盘装的是时新生菜,唐朝杜甫有诗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可见这风俗是很古老的。 祝寿。临澧有祝“三十六”和“六十”寿辰的旧俗。三十六是人们忌讳的数字,人到三十六必借生日冲喜。老人过了六十以后,要加寿一岁,名叫“添寿”。解放前人寿短,把“人上六十”看成是一件大事,认为花甲倒转,“又是一世人了”。因此,六十大寿的庆典是极其隆重的。祝寿讲究女祝实龄,男祝虚龄。[8] '''民间艺术''' 竹马灯:竹马灯也是一种地花鼓,表演形式,区别在于它所用的曲牌完全是戏曲曲牌。我县的竹马灯一般均采用花鼓戏音乐,配有演唱戏文。竹马灯一般由两男一女表演,一个须生,一个小生,一个旦角,各人右手执一根马鞭,"骑"在纸糊篾扎的"马"上"马"的缰绳,做着"马儿"碎步小跑的动作,沿"纱爬拐"的路线(即横8字)作循环穿行,边跑边唱。 蚌壳灯:蚌壳灯有几种表演形式。一种是一男一女(举蚌壳的除外)表演。女的装成小旦,躲在蚌壳内,时开时合,甚为漂亮,称她为蚌壳精;男的装扮成打渔郎,头戴草帽,肩背渔篓手执渔网,称他为打网的。这种蚌壳灯每当互相发现后,彼此表示惊喜与爱慕,做一些互相挑逗,表达男情女爱的动作,最终以渔郎网到蚌壳精如愿以偿而表演结束。另一种蚌壳灯则有一个扮演鹬鹤精的演员,与蚌壳精相斗,在表演时则是互相想办法如何逮住对方,最后鹬鹤啄到了蚌壳精,蚌壳精则夹住了鹬鹤的嘴,互相都不能逃脱,在相互挣扎时,被渔郎一网双收。表现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境。<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历史文化] </ref> ==风景名胜== '''林伯渠故居''' 林伯渠故居位于临澧县修梅乡凉水井村,离县城约13公里。该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1985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林老故居按历史原貌进行了修复,邓小平同志还为其亲笔题写了“林伯渠同志故居”金字门匾。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林伯渠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居民建筑。林伯渠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故居由于年久失修,仅存一道封火墙。为纪念跨越二个世纪的革命家林伯渠诞辰100周年,临澧县委县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动工修复。 故居座北朝南,为三进,每两进之间设一天井,有正房14间,杂室5间,建筑面积857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两侧封火墙造型,室内门、窗、壁、望板、地板均用木板拼合,并刷涂桐油成深褐色,后堂屋“九牧世家”之匾牌,高悬梁上。整个建筑古朴典雅,且“诗礼伴家”之气息浓厚。故居内开设六个陈列室、陈列林伯渠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照片和文物资料。故居前有稻田,后有茶山,左晒场,右池塘,腰围约4米的千年古柏巍然屹立于前晒场中央,一派庄重肃穆的气象。“林伯渠同志故居”匾牌是邓小平亲笔题写。 '''丁玲纪念馆''' 丁玲纪念馆建于上世纪90年代,座落在临澧县城朝阳东街,为一横两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砖混结构单檐碧瓦,琉璃屋脊,前出檐廊,廊柱直达檐极。馆前置围墙,形成院落。院门左嵌“早春园”石刻,由原国家副主席王震题写;院门右悬挂馆名,为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撰,院中塑丁玲半身像。纪念馆分三大厅,展出丁玲生平巨幅照片389张,分六大单元记述其光辉一生。陈列有丁玲著作、文稿、获奖证书,面模、衣物等一百多件。馆内百花吐艳,佳树常青、修竹茂密、四季如春。 '''宋玉庙''' 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澧州诗人李群玉从洛阳参加制考落第归来,他决心以屈宋为师,痛饮读楚骚,抒发其“巴歌掩白雪”之愤。一日,他来到澧阳郡长乐乡浴溪河边宋玉墓(今临澧县望城乡看花村)拜祀宋玉。同时发起修复宋玉墓,并在宋玉城东门外修建宋玉庙。公元1884年(清咸丰四年),安福大财主蒋光业之侄蒋明试捐巨资进行为期二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修复后的宋玉庙占地约15亩,分为三进,内塑宋玉像,悬挂一口高一丈有余的铁钟。自唐至清,宋玉庙香火旺盛,游人不断。不少文人骚客前来拜祀,在此留下华章。兹录清道员蒋徽陶《谒宋玉庙七律一首》:“雄才自者擅骚坛,痛我迟来兴欲阑。驻马频瞻新庙貌,入门犹见古衣冠”。解放初至70年代在宋玉庙内开办宋玉学校,70年代中期宋玉庙全部被拆,搬至宋玉城北门外,建成现在的宋玉小学。宋玉庙遗址今虽已成一片棉地,但昔日之古刹之气尚存。 '''石墨山''' 在县城东南12.5公里处,横跨四新岗、柏枝两乡地域,隶属武陵山余脉的石墨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3.9公里,面积13.65平方公里。海拔平均高度120米,主峰高度达148米。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四海名扬,流传古今的石墨山,不仅有其美丽的自然外貌:青松苍翠、百鸟争鸣、姹紫嫣红;还有着内在的质感美:据晋书史载,东晋宰相车武子,年少家贫,又甚爱读书习字,石墨山主峰左端有一石台,系天然石墨,被时常登山学习的车武子发现,便以石代墨,日习月读,潜心钻研,终成一代名相。由此演绎出的“囊萤夜读”的千古佳话,鞭策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立志成才,流芳百世。除此之外,相传石墨山是座充满灵气的山,说是一地理先生途经此处时,发现这里瑞光祥照,十条苍龙如潮涌般汇集于石墨山,是块风水宝地,故有世人亦称石墨山为十脉山。 风光独秀的石墨山,山形高耸,含烟带雨,滴翠泛青、郁郁葱葱,为旧世“安福八景”之一。有古诗咏赞:“翠耸石墨山,山石点如漆。囊萤车武子,夜蘸生花笔”。 '''牛头山''' 牛头山座落在距杉板乡驻地2.5公里以南,纵向长20里,横向宽10里,海拔高350米。相传原来这里是一条河,叫杨家河,秦始皇赶山路过此地时,正好天亮了,于是形成了一座山。 牛头山整个山形酷似卧牛,头北角南,头顶平坦。山顶有两口水井,常年不枯,水源不断,据说是牛的两只眼睛。中间有两个小凸,叫膝盖凸,据说是牛的膝盖。后面有一条小山埂,据说是牛的尾巴。相传南宋岳飞抗击金兵时,岳飞的手下战将高宠挑铁滑车12辆正是此山。当挑至最后一辆时,高宠被铁滑车压死,于是,便葬在该山的北边山腰上,名叫千紫坟。后人为了纪念高宠,于乾隆五十六年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庙,叫高宠庙,又叫高二观。1958年后原寺庙全部捣毁,目前山上又新修了一座庙宇,游人香客可环山进入此庙,烧香拜佛,祈求平安。 '''青山''' 青山,位于县城西北38公里处。这里绵延起伏的山峦,杉松青葱,翠竹滴绿,脚下的澧水河古老而恢弘。 这里不仅积淀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山水唇齿相依,即有原始而天然的山魂雕塑,又有流动而变幻的水韵乐章。而且还蕴藏着厚重的人文景观“养在深闺人未识”。 青山水轮泵站:亚洲第一。 青山水轮泵站横亘在清水中下游,素为“澧水明珠”之称的洞子坪上。其257米长、高17.2米高的混凝土主坝和384米长、高13.2米高的副坝,气势恢宏地将桀傲的澧水拦腰斩断。控制澧水流域面积15259平方公里,把粗狂张扬的河水变成了一湖平静安闲的碧波。漫步在泵站大坝上公路桥或人行桥时,观河水中的湖水,能不感觉到“人定胜天”的奇迹! 青山灌溉工程:世界第一。 以长藤结瓜、蓄、引、提相结合的青山灌溉网络,建有主、干、支、斗渠1098公里,灌溉面积为53万亩。沿着整齐而色清的青石岩千步云梯而上,那四条排列有序粗圆倒虹吸管,如出水姣龙、直呼云霄。云梯两边,松竹扶疏、婆婆弄影,清新的空气,透人肺腑,俨然人间仙境。长达945米的冉坡湾隧洞,自然流畅;横跨道水的群英渡槽长达1200米,高耸人云,犹如一道倒悬的彩虹。 青山是美丽动人的。她兼容着拙朴之美和质感之美。 '''太浮山''' 太浮山又名独浮山,亦名彰龙山,相传汉代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闻名于世, 故改名叫太浮山。位于常德市临澧县城西南12公里,石门县城东南约40公里,绵亘于石门、临澧、桃源、鼎城四县交接部,有“鸡鸣四县”之说。 太浮山东西绵延40余里长,南北展布16.7里宽,面积4300公顷,主峰第一峰,谓之太浮金顶,海拔605.5米。太浮山山体为扇形,地势奇特,有99岭,33岔,系沅澧之名山。 整个太浮山面积4300公顷,最高海拔605.5米,有99岭,33岔。其“二十四景”江南闻名。自汉代中叶至清代末年,是佛道两教兴盛和发展时期。宋元时期形成了以桃源县桃花源、临澧县太浮山、石门县观国山、慈利县五雷山四大道教圣地。历代修建寺庙宏观,至清末尚有金顶大庙、铁瓦庙、汉王庙、俗圣观、王通庙、玉皇庙、浮山寺、二水寺、观音寺、广乐寺等,是洞庭48福地之一。历史上游人如织、香火鼎盛近二千余年。2001年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太浮山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山上奇峰峻峭,层峦叠翠,谷幽崖险,常年白云缭绕,岚气腾腾。山下水库星罗棋布,松竹掩映,山、水、石、林巧合成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岩、泉、树、藤自然成趣,天作之景异常醉人。二十四景点缀其间,风光独特,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游人置身于这大自然美妙仙境之中,无不感到心旷神怡,叹为观止。其丰富的景观资源由五个方面组成。<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风景名胜] </ref> ==城市荣誉== 全国文化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县 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县 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 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全国社会治安治理先进县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先进县 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 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中国烟花爆竹之乡 中华诗词之乡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临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