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中国图书评论 的原始碼
←
中国图书评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中国图书评论.jpeg|有框|右|<big>中国图书评论(期刊)</big>[https://c61.cnki.net/CJFD/big/ZTPL.jpg 原图链接][https://mall.cnki.net/magazine/magalist/ZTPL.htm 来自 中国知网 的图片]]] 《'''中国图书评论'''》是[[中宣部]]出版局为推动书评事业于1986年创办的,并且是在中宣部出版局的直接领导下发展、成长起来的。自创办以来的20年间,它一直坚持“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书,旗帜鲜明地批评坏书、实事求是地探讨有争议的图书”的办刊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为文化界、学术界、读书界、出版界相互沟通与联系[[服务]]。成为具有学术性、前沿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图书评论刊物。 ==杂志简介==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到2011年7月总共[[出版]]了245期,发表书评<ref>[https://www.sohu.com/a/426595046_605239 如何写书评?] ,搜狐,2020-10-22</ref>文章等约7000多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对历届获国家三大奖的[[图书]]以“特别报道”、“本刊特稿”等栏目进行重点宣传,从刊登参选书目,公示入选名单,到发表书评文章,对获奖图书全方位、多角度的全力推荐。2004年还出版了《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获奖专辑》; “探讨与争鸣”栏目,集中探讨出版界、学术界重大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出版界、学术界大家关注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讨论,各抒已见,不做结论,借以活跃学术空气。 “书评研究”专栏,对近现代有较大影响的书评家进行专题评介,从闻一多、[[蔡元培]]、郭沫若到朱光潜、[[李健吾]]、唐弢、周作人、梁启超、沈从文等,已评介的共30多人。同时对书评理论以及书评工作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阐述和讨论,以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秉笔直书”栏目,大胆深入、实事求是地批评了坏书,和某些不健康的书、粗制滥造的书。批评着重于摆出事实,讲清道理,分清是非,引起注意。比如“要[[科学]]还是要神创论——警惕打着科普幌子的伪科学书招摇过市”、“心理疗法与精神骗术 ”、“莫忘出版人的文化职责——官场权谋类文化糟粕剖视”,以及对《新世纪汉语词典》的集中批评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关注图书出版动态、现象的“业界观察”,关注[[社会]]及学界热点问题的“本期话题““热点透视”、以及评介各学科重点图书的“学科空间”、“文史书苑“等栏目,也都受到出版界、读书界的好评。 特别是近两年来,杂志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力倡改革创新,[[改革]]的步子不断加大,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创新,在扩增版面的同时,在内容、风格、版式、装帧等方面做了较大改进:推出了 “前沿题域”、“主题书评”、“批评空间”、 “国家课题”、“学人聚焦”“书界观察”、“书本人生”等新栏目,为学术界服务。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准和阅读品位,加强学术评论的前沿性、现实性和规范性,创造浓厚的文化阅读氛围。在“为知识大众服务“的理念下,倡导“学术著作大众化、大众图书学术化”的书评主张,努力开创高层次的“学术普及化”[[工作]],促进及引导时下正在逐步形成的知识大众阅读浪潮。在“坚持为出版界服务“的主旨下。及时介绍、推荐、评论出版界推出的最新图书,加大信息量,对出版界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性分析,为出版人提供相互交流和与读书人相互沟通的平台。 ==征稿启事==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北京)(China Book Review) 创刊于1986年,为中国首本专业书评刊物。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代号:8-46 CN21-1035/G2 国际发行代号M1029ISSN1002-235X ),如今已成为[[中国]]图书评论领域重镇,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2-201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ref>[https://www.sohu.com/a/330654195_523175 划重点 | 核心期刊有哪几种?怎么识别各类核心期刊] ,搜狐,2019-07-31</ref>,[[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本刊主要关注以书为载体的现实(思想、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发现和挖掘与个人[[生命]]能发生关系的深层次话题,致力于社会思潮。本刊欢迎具有内在张力的作品,兼顾思想性、启发性、可读性和时代性。来稿体裁不拘一格,理论探讨,[[学术]]随笔,宏大叙事,微观剖析,对话交流,座谈畅论……但求秉笔直书,探讨争鸣,各呈千秋。 我们倡导一种以问题为中心或主线的书评,以求呈现有心者阅读书籍时思考的痕迹。[[语言]]平易生动。来稿可以着眼于一个或多个相关问题,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但要牵涉或引用到相关图书。但求呈现思想之美,不拘泥于机械的文章范式。特别不欢迎四平八稳、abc机械列举、官样、“八股”和多介少评的文章。 投寄本刊的文章,凡采他人成说,于文中加注说明。以“作者:《书(或文章)名》,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年份,页码”为序。如(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P230)。出自同一书(文章)的注释只需注明不同页码。一般来稿不超过5000字,3000字最好。未曾在[[媒体]](报刊、图书等)公开发表。英雄不问出处。 来稿请在邮件主题栏按照“文章题目+作者名字”的格式注明。(无需再寄纸稿)若是针对某本图书的评论,请在WORD文本题目后注明:所评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以方便核对和审稿。文本后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简介,单位、职位或[[职称]],发表时署名听便。身份证号码(用于稿费的发放及作品版权的保护),联系地址,邮编,电邮,[[电话]],投稿日期等信息。以方便联系、核对与发放稿费。稿件严格执行三审定稿制度,迄投稿之日三个月内未见刊发或未有编辑与您联络,稿件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稿件一旦录用,当月寄送样刊一册、半年内寄送稿费。 投给本社的所有来稿,本社拥有全部发表权,如果不同意在[[网络]]上发表,请投稿时事先申明,否则本社默认为同意在网络上发表,在本社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不付稿费,但作者可将稿件投给其他纸质媒体。若需寄样书,可按以下地址寄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春秀路太平庄10号,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编辑部(邮编:100027)。 ==视频== ===<center> 中国图书评论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书评《人性的弱点》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center> <center>{{#iDisplay:w0956w1a2dc|560|390|qq}}</center> <center>中宣部出版局:部分游戏正核发版号</center> <center>{{#iDisplay:e1430fw97o4|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 050 連續性出版品;普通期刊 ]]
返回「
中国图书评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