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上 的原始碼
←
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上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1660560/9c289d9af57411bb_s.jpg width="23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15309/5588798586/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上'''》,作者:周学鹰 马晓 李思洋,出版社:中国摄影,ISBN号:9787517906902。 [[书籍]]是知识<ref>[https://www.sohu.com/a/110337865_464088 什么是知识?],搜狐,2016-08-13</ref>的源泉,只有书籍才能解救人类,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变成精神上坚强的、真正的、有理性<ref>[https://www.sohu.com/a/130751429_492771 理性,是解决绝大多数问题的关键],搜狐,2017-03-28</ref>的人。唯有这种人能真诚地热爱人,尊重人的劳动,衷心地赞赏[[人类]]永不停息的伟大劳动所创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从传统建筑与中国图像关系、原始社会建筑文化、夏商周建筑文化、秦汉建筑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文化、隋唐一代建筑文化等六方面入手,介绍了我们传统建筑的产生、发展和流变,说明建筑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重点探讨作为建筑主体的图像视觉艺术,展现其形式和意义,兼论建筑图、建筑画及其模型。 ==作者介绍== 作者:周学鹰,[[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古建所副所长。 主编:韩丛耀,男,1956年10月生,江苏新沂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图像传播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性成果有:《图像:一种后符号学的再发现》(专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图像传播学》(专著, 威仕曼文化公司,2006年版)、《新闻摄影学》(教材)、《瞬间论——HCB的话里话外》(论文)等。 ==目录== 目录CONTENTS 导 论 001 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 009 节 发展历程 010 一、初创(原始时期) 010 二、形成(夏商周) 013 三、发展(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辽宋金) 015 四、持续(元明清) 018 五、再生(民国) 022 第二节 [[建筑]]形制 024 一、建筑布局 024 二、建筑技术 029 三、建筑艺术 033 四、建筑用材 044 第三节 主要特征 050 一、时空广阔,造型丰富 050 二、类型多元,等级鲜明 052 三、大木斗栱,屋面反曲 052 四、天地人和,风水禁忌 053 五、材份丈尺,主人匠师 056 小 结 057 第二章 原始社会建筑文化 059 节 概述 060 一、自然与人文环境 060 二、聚落发展 063 三、城市萌生 079 四、建筑特性 080 第二节 原始社会建筑的生产场域 086 一、选址与布局 086 二、用材与工具 088 三、建筑构造 090 四、建筑装饰 092 第三节 原始社会建筑的构成场域 094 一、干栏建筑 094 二、井干建筑 095 三、叉手式建筑 096 四、其他 096 第四节 原始社会建筑的社会场域 100 一、社会组织 100 二、原始宗教 101 三、征战与祭祀 101 小 结 105 第三章 夏商周建筑文化 107 节 概述 108 一、自然与人文环境 108 二、聚落体系确立 112 三、城市等级制成熟 115 四、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125 第二节 夏商周建筑的生产场域 134 一、建筑理论 134 二、建筑技术 135 三、建造材料 142 四、组织与管理 146 第三节 夏商周建筑的构成场域 148 一、宫室坛庙 148 二、宅邸民居 158 三、陵墓建筑 162 四、建筑装饰、色彩及纹样 170 第四节 夏商周建筑的社会场域 174 一、神权天命 174 二、礼乐制度 175 三、百家争鸣 178 四、地域文化 178 小 结 180 第四章 秦汉建筑文化 183 节 概述 184 一、自然与人文环境 184 二、郡县制城市体系形成 187 三、村落 197 四、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198 第二节 秦汉建筑的生产场域 210 一、建筑理论 210 二、建筑技术 211 三、建筑材料 228 四、组织与管理 242 第三节 秦汉建筑的构成场域 244 一、高台建筑 244 二、宫殿官署 245 三、离宫苑囿 261 四、陵墓建筑 265 五、都亭汉塞 278 六、建筑装饰、色彩及纹样 281 第四节 秦汉建筑的社会场域 290 一、郡县一统 290 二、黄老之术与现实世界的回归 291 三、汉画像砖石中的建筑 293 四、事死如生的建筑明器 293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文化 299 节 概述 300 一、自然与人文 300 二、城市与村落 302 三、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316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的生产场域 320 一、建筑理论 320 二、建筑技术 321 三、建筑材料 328 四、组织与管理 338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的构成场域 340 一、宫殿 340 二、宅邸园墅 348 三、寺塔石窟 352 四、陵墓建筑 382 五、建筑装饰、色彩及纹样 399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的社会场域 408 一、魏晋风度 408 二、佛学东渐 409 三、和而不同 412 第六章 隋唐五代建筑文化 419 节 概述 420 一、自然与人文环境 420 二、聚落 422 三、建筑成就及其影响 433 第二节 隋唐五代建筑的生产场域 438 一、木作建筑技术 438 二、建造材料及其技术 445 三、组织与管理 451 第三节 隋唐五代建筑的构成场域 460 一、宫殿 460 二、陵墓 470 三、住宅 477 四、宗教建筑 482 五、建筑装饰 507 第四节 隋唐五代建筑的社会场域 520 一、开放的多元文化 520 二、建筑图像的艺术表达 524 三、盛世建筑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528 小 结 536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中华图像文化史·建筑图像卷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