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东北振兴与传统工人生活区的治理转型 的原始碼
←
东北振兴与传统工人生活区的治理转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12320945/029ff4e4a4cad8d1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422109/7099936514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东北振兴与传统工人生活区的治理转型'''》,杜实 著,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ref>[https://www.docin.com/p-1759559556.html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f>学术出版机构。社科文献秉持“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的出版理念,立足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是一家面向海外学者与高端学术研究机构,致力于全球学术资源整合、学术产品研发和学术成果传播的[[出版社]]<ref>[https://www.ssap.com.cn/gywm/ 本社介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f>。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国有汽车厂的职工居民生活场域为田野地点,阐释了在当下的市场经济转型中,东北老工业国企生活区“后单位社会”中的“文化遗留物”,即人们对“家园感”的留恋,这种[[文化]]特质能够促进企业“社会事业管理”方面的升级和当地基层社会的治理创新。作者认为,通过对汽车厂生活区田野资料进行的分析与总结,我们能将这一微观的民族志经验拓展成可称之为“单位社区”的“理想类型”,并从中发现对此进行良性治理的创新逻辑。 本文缘起于国企改制战略下东北传统单位社区内在结构的变迁,以职工居民群体为研究对象,意图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在经济与市场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改革时期,传统[[工业]]国企的职工居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活区域发生了何种社会转型?这种社会转型又将社区治理方式的创新引向何处?同时,本文重点想要追问的是,在单位社区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职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又进一步发生了怎样的文化转型?汽车厂“单位办社会”的历史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集体记忆与文化惯性?这些“文化遗留物”对他们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判断有什么影响?在当下的“后单位时代”,职工居民为何对过去的生活心生怀旧,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行动和人际网络又经历着哪些文化变迁?与此同时,汽车厂生活区的治理方式能对东北老工业城市的一般社区治理问题有何借鉴意义?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失特点地描述和解释了汽车厂生活区的历史变迁和现实面貌,通过田野民族志的文本形式阐释出她在微观的“社会—文化”结构上与一般的城市社区的多样性差异所在。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东北振兴与传统工人生活区的治理转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