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三苞唇柱苣苔 的原始碼
←
三苞唇柱苣苔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三苞唇柱苣苔</big> ''' |- | [[File:TimgYEZVAEKEerty.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605958064770&di=ce35e862200e3bcad5d4e456ca9115ba&imgtype=0&src=http%3A%2F%2Fimg2.imgtn.bdimg.com%2Fit%2Fu%3D75813127%2C1015389843%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4%B8%89%E8%8B%9E%E5%94%87%E6%9F%B1%E8%8B%A3%E8%8B%94&step_word=&hs=0&pn=2&spn=0&di=147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75813127%2C1015389843&os=3011119408%2C3140828879&simid=0%2C0&adpicid=0&lpn=0&ln=242&fr=&fmq=1605947978917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s13.sinaimg.cn%2Fmw690%2F001PAkYlzy7hkfT8Jc06c%26690&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s52_z%26e3Bftgw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fAzdH3Fks52_m9awd911a8adx3m6_z%26e3Bip4s&gsm=3&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三苞唇柱苣苔 拉丁学名:Chirita tribracteata W. T. Wang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管状花目 科:苦苣苔科 属:唇柱苣苔属 |} 三苞唇柱苣苔(学名:Chirita tribracteata W. T. Wang)是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短根状茎。基生叶片纸质,椭圆形或倒卵形,两侧不相等,上面近边缘处疏被短毛,下面被疏毛,沿脉毛较密,花序梗被开展的长柔毛及短腺毛;苞片轮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无毛;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蓝色,外面疏被短柔毛,内面上唇被短柔毛;花盘斜,高约0.9毫米。子房及花柱密被短柔毛,6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广西凤山]]。生于石灰岩山岩洞中稍阴处。 三苞唇柱苣苔叶片绿、脉清晰、花冠蓝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录'''==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状茎。叶约7,均基生; 叶片纸质,椭圆形或倒卵形,两侧不相等,长(1.8-)8-10厘米,宽5-7.4厘米,顶端钝或圆形,基部斜宽楔形,或一侧楔形,另一侧截形,边缘具浅钝齿或浅波状,上面近边缘处疏被短毛,下面被疏毛,沿脉毛较密,侧脉每侧4-5条;叶柄长2-4.5厘米,扁,宽3-5毫米。<ref>[http://www.iplant.cn/info/Chirita%20tribracteata 三苞唇柱苣苔].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20-04-02]</ref> 花序约3条,2-3回分枝,约有7花;花序梗长8.5-9.8厘米,被开展的长柔毛及短腺毛;苞片3,轮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0.9-1.3厘米,宽3-7.5毫米,全缘,有长睫毛,两面无毛;花梗长0.8-1.6厘米,被[[短腺毛]]。花萼长7-10毫米,5裂至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宽1-1.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内面无毛。花冠蓝色,长3.6-4厘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内面上唇被短柔毛;筒细漏斗状,长约2.5厘米,口部粗9-11毫米;上唇长约7毫米,下唇长约14毫米。雄蕊的花丝及侧退化雄蕊均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2毫米处,长13毫米,在中部之下膝状弯曲,上部被短腺毛;退化雄蕊3,无毛,侧面2枚狭线形,长约3.2毫米,顶端头状,中央1枚着生于距花冠基部9毫米处,长约0.5毫米。花盘斜,高约0.9毫米。雌蕊长约2.5厘米,子房及花柱密被短柔毛,柱头长约2毫米,2裂近中部。花期6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西凤山。生于石灰岩山岩洞中稍阴处。 =='''繁殖方法'''== 组培材料选择:三苞唇柱苣苔的幼叶。 培养条件:⑴诱导培养基:MS+6-BA0.5毫克/升(单位下同)+NAA0.1毫克/升;⑵增殖培养基:MS+6-BA0.1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⑶生根培养基:1/2MS+NAA0.1毫克/升。上述培养基均加入3.0%蔗糖和0.5%琼脂,pH5.8。培养温度为(25±2)℃;在愈伤组织形成、芽分化和生根过程中的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光照强度为20-25微摩尔/(平方米·秒)。 '''生长与分化情况:''' 外植体的消毒和接种取三苞唇柱苣苔幼嫩叶片,自来水冲洗后放入200毫升的烧杯中,加水(同时加入3-5滴洗洁精)后震荡15分钟,在此期间用毛笔刷洗叶片表面,除去表面污垢和气泡,再用流水冲洗15分钟。在超净台上,先用75%乙醇消毒20秒,无菌水冲洗2次,再用0.1%氯化汞溶液浸泡5分钟,之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用剪刀将叶片剪切成1厘米×1厘米小块,叶面朝上,接种到诱导培养基⑴内。 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15天后,外植体切口处出现较为致密的愈伤组织,呈[[翠绿色]]。约25天后,部分切口处出现不定芽。将外植体切口处的不定芽丛切下,转移至增殖培养基⑵上,不定芽丛继续分化增殖。 生根培养切取高约2厘米、生长健壮的不定芽接种到培养基⑶上诱导生根,一瓶一苗。12天后可见叶片明显增大,且有根发生;30天内又可长出2-3对叶片,4-6条根,且较粗壮。之后,从叶腋部位还可生出新的腋芽。经过约50天的生根培养,株高约5厘米,生根率可达90%以上。 =='''栽培技术'''== 炼苗与移栽生根培养50-60天后,于室内打开瓶盖炼苗3天,将健壮的生根苗从培养容器中小心取出,用温水洗净根部残留的培养基,栽入经高压灭菌的基质(河沙:腐殖土=1:1)中。盖上透光率50%的黑色遮阴网以保持较低光强,2天浇水1次,保持基质湿润。20-30天后开始有新根长出,揭开三苞唇柱苣苔的初代诱导培养土(河沙:泥炭土=1:3)。试管苗移栽不宜太深,移栽的成活率可达90%。 =='''主要价值'''== 三苞唇柱苣苔叶片绿、脉清晰、花冠蓝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很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三苞唇柱苣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