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三国文化 的原始碼
←
三国文化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三国文化</big>''' |- |<cente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812/bffaa0defdf846ddbfc5a86f9f901212.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m.sohu.com/a/246698543_131868 来自 souhu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三国文化 历史时期: 东汉末年-晋朝之间 相关典故: 三顾茅庐 |} '''三国文化''':狭义上指人们对[[三国时期]]的基本情况、历史文化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知识与经验。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国为原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ref>[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413911916984402434/ 许昌第十一届三国文化旅游周隆重开幕]今日头条</ref> == 历史主体 == "三国时代"有两个定义,狭义的三国时代是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但狭义的三国时期用于排三国大事年表,或考试。[[曹操]]、[[关羽]]、[[庞统]]、[[周瑜]]、[[吕蒙]]等不在狭义的三国时代之列。而《三国演义》《三国志》中的三国时代是广义上的。广义上的三国时代可以理解为从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后军阀割据刘氏集团、曹氏集团、孙氏集团及与其相关的汉末军阀的集团斗争到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天下的时代。广义上的三国才是三国文化的研究主体。 == 发展史 == 1. 魏吴两国政府设置太史这一官职,记载了魏吴两国的历史。蜀国可能未设置史官。 2. 在晋朝统一后,史学家[[陈寿]]根据魏吴两国史书的记载,根据自己收集的大量资料把这段历史编成《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合称《[[三国志]]》,这是"三国"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魏为正统。陈寿叙事精练,十分严谨,《三国志》是一部珍贵的信史。 3. 南朝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为之作补注。这时有关三国的资料已经很多了。为了注释《三国志》,他收集了三国时期的原始材料达一百五十多种,博引各家著作的原文,注文字数约超过《三国志》的三倍。裴松之把认为不可靠的材料只列出来而不评说,认为可靠说明道理。所以后人读《三国志》必读裴注。 4. 南朝宋时期上层人事[[刘义庆]]作《[[世说新语]]》,着重记载魏晋名公士族的言谈轶事。 5.[[隋炀帝]]时已有曹瞒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水上杂戏。 6. 唐朝[[李商隐]]的《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以看到,当时已用三国人物作为笑谑的材料。 7. 评书的前身叫做说话,在宋朝出现,当时说三分是比较流行的。说三分的艺人挣得应该比别的说话艺人挣得多。 8 元朝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三国的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同时出现了很多很多有关三国的剧本。 9. 元末明初中国非常伟大的文学家[[罗贯中]]在上述史书、杂记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写成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受百姓欢迎的著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出现以来人们对三国文化的研究不断重视,深入。 == 三国源头 ==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诸葛亮27岁的这年。求贤若渴的刘备经过再三的求访,耐心的等待,这一次终于在南阳卧龙岗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诸葛亮。当刘备向诸葛亮讨教统一天下的大计时,[[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建立根据地,改革政治,联合东吴,等待时机,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这次谈话就是著名的《草庐对》,在这篇不足300字的策论中,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军事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谋略大师的思想智慧。《草庐对》确定了三足鼎立的时代基调,也拉开了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历史帷幕。 '''陈列馆''' 三国文化陈列馆,里面的陈列物多是介绍三国的军事人物和军事故事的,当然也有《三国演义》中火烧藤甲兵里那刀枪不入的"藤甲",还有"木牛""流马"等,还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山路实景模型…… == 参考来源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三国文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