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三原天主教堂 的原始碼
←
三原天主教堂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三原天主教堂'''为民国时期建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关镇南大街中段西侧巷内。该教堂坐西向东,为哥特式风格建筑,整体为砖墙,混凝土梁、柱结构,墙体由砖砌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教堂堂面中部分布有3扇圆窗,在其对应的下方有一大两小的西式券门。东西两面墙上绘玻璃长窗。内部空间高旷,建筑风格与手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堂堂面正上方“天主堂”三字为于右任先生所题。面宽三间,进深九间,总面宽20米,总进深42.76米。双坡屋面,东、西两端为尖塔顶,屋面瓦件为机瓦。 ==历史沿革== 此教堂1935年由[[意大利]]人甘兰地设计并修建,未建完时意大利人撤走,后由中国人按照设计图建造,1944年竣工。“文革”时期遭受火灾,仅剩框架。1990年对教堂进行重新维修,2005年对教堂进行整体翻修,仍保留原有的平面布局和结构形制。 教堂为咸阳地区少见的近现代哥特式风格建筑,是研究天主教在三原地区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实物。三原天主教堂2008年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位,同时公布了保护范围。其保护区为建筑主体外延至围墙。 ==哥特式的由来== 在中世纪的欧洲,继仿[[罗马式教堂]]<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b75fb010091p8.html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新浪博客,2008-05-30</ref>之后,兴起的是歌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产生于西欧11世纪后期兴起了繁荣的城市经济有关。在[[西欧]]的许多城市中,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城市之间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竞争,也带来教堂建筑的竞争,每一城市都以能建立美丽雄伟的教堂为荣。基于这一背景,这一时期的哥特式教堂从外岛内都十分瑰丽华美,即尽奢华之能事,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象征。 哥特式的教堂最初从法国的[[巴黎]]开始兴建,其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从 12 世纪开始持续到 13 世纪的 50 年代,强调零散结构的递增和高度的增加,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第二阶段,十分重视装饰性的处理,并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整体视觉效果,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第三阶段,除仍保持自身的基本特点外,装饰效果的变化已脱离了视觉上应有的结构整体性,如[[英国]]剑桥皇家学院礼拜堂<ref>[https://www.sohu.com/a/214862011_613641 剑桥国王学院及礼拜堂],搜狐,2018-01-05</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返回「
三原天主教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