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丁大全 的原始碼
←
丁大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丁大全 | 圖像 = [[File:2fd85d30e5073072e4e54209f0b9f3dd.jpg|缩略图|center|[http://file.azg168.cn/file/zhonghuaminsu/lishi/20161217/2fd85d30e5073072e4e54209f0b9f3dd.jpg 原图链接][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5564.html 原图链接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公元1191年 | 國籍 = 南宋 | 别名 = 丁子万,丁青皮 | 職業 = 宰相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丁大全'''(1191~1263),字子万,南宋镇江(今江苏镇江)人。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他中了进士,被调任[[萧山尉]]。去拜谒师间,[[安抚使]][[史严]]之见丁大全长得"出类拔萃",不类凡人,以为日后必有大用,于是等众宾客告退后独留了大全一个人攀谈,而且款待甚为周到。 == 简介 == '''丁大全'''是南宋奸臣,宋理宗朝中后期的[[宰相]],著名奸臣,外号"丁青皮"。宋理宗执政后期,朝廷又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速衰败。他不仅专权自恣而且贪财好色,对于前线的紧急战事瞒而不报,间接导致了襄阳沦陷、南宋灭亡等。 ===初入仕途=== 丁大全出身低微,他的妻子更是城里女婢。这样的出身,使他养成了一种见人总摆出一副想讨好的谦卑态度,不过他的心里更有一种远大而宏伟的打算。他极力讨好当时倍受宠信的理宗内待卢允升、董宋臣,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不久他由萧山尉升职为大理司直、添差通判到饶州。 这一来,丁大全终于"[[扬眉吐气]]"了,他的谦卑,他的和顺都一扫而空了,蓝脸阴得总象马上就要下雨。他为了进一步荣登要职,开始施展诡计排挤诬陷朝中的大臣。他的目光首先对准了[[董槐]]。董槐是嘉定年间的进士,[[嘉熙]]年间曾提点湖北刑狱、知江州、[[潭州]],平息常德兵变,救济南来江北的流民,成绩十分显著。淳佑年间,任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整肃军纪、加强训练。[[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协和西南少数民族,与交趾建立友好贸易关系。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以整顿纲纪为急务,这样一来便得罪了许多人,更引来无数妒忌和猜疑。 '''丁大全'''知道自己入朝以来,并无半点可以在人前夸耀的政绩,想凭劳而苦干压董槐一头比登天还难,想推倒董槐只能暗地下手。他先上疏弹劾董槐功高震主,特权谋私,图谋不轨。奏章呈上去,他急不可待地盼理宗立刻下旨罢[[董槐]]的相位,等到半夜不见动静,丁大全没了耐性,竟穿戴整齐调隅兵百余人,持刀露刃地包围了董槐的府第。以台牒驱迫董槐出来,董槐并无思想准备,听丁大全声嘶力竭地叫唤,就出来了。众隅兵一拥而上,围住董槐,丁大全假传圣旨,命董槐随去大理寺,想借此恐吓董槐。一行人出了北关,丁大全又命人弃了董槐,高呼几声散了。董槐缓步走进接待室,过了好久罢相之旨才传下来。从此丁大全更加目空一切,倨傲非常。 [[File:T0119385714b03ab9cd.jpg|缩略图|左|350px|[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19385714b03ab9cd.jpg?size=189x220 原图链接]]] 弹劾董槐之后,丁大全又进升为右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封公。丁大全任用袁玠作九江制置使。袁玠这个人贪婪而且苛刻,他主管向当地渔湖土豪收纳税银,因丁大全督促得十分急迫,他就拘捕了一些渔湖土豪残酷催逼,结果惹怒了众人,这些渔人竟背弃大宋,把所有的渔舟都用来援助北来入侵的敌兵,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威胁。太学生陈宗、[[刘黻]]、[[黄铺]]、曾唯、[[陈宜中]]、[[林则祖]]等六人优阀上书要求,罢免了大全。当时的台臣翁应弼、吴衍都是丁大全的鹰犬,他们钳制太学,颠倒黑白,最后竟贬逐了陈宗等六人。当时宫外丁大全与马天骥专恣用事,壅蔽上听;宫内阎贵妃信得宠爱,理宗无心理会朝政。朝野上下岌岌可危,有人在朝门上题写了"阎马丁当,国势将亡"八个字。无奈朝廷上有许多人都是丁大全的党羽,他们官官相护,丁大全毫不为此担惊受怕。 [[开庆]]六年(公元1259年),蒙古军队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中外震动,边关报急的文书传到朝廷,丁大全隐而不报,以致战事日益转向不利,蒙元帅兀良哈得由云南入交趾,从邕州攻广西破湖南。丁大全才上报理宗,宋理宗如梦初醒,不知所措。中书舍人洪芹上疏:"丁大全人如含沙射影之鬼蜮,行如穿箭之道,引用凶恶,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扰乱朝纲。臣乞陛下将其罢官远放,以伸张大宋王法,谢天下黎民。"侍御史沈炎、右正言曹永年相继上疏罢免了大全。监察御史朱貔孙也进言:"丁大全奸诈阴险,狠毒贪残,假借陛下的声威钳天下百姓之口,依仗陛下所赐的爵禄笼天下财路干一己之身。"监察御史饶虎臣也指出了丁大全的四大罪状:绝言路、坏人才、竭民力、误边防。理宗大怒,罢免了丁大全,命其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镇江府。即而再削其官。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理宗下诏任他为中奉大夫。大臣们一致建议再将他贬到边远之地,诏送南康军居住。次年,监察御史刘应龙请皇帝再向远发配丁大全,于是理宗又追削两官,移至贵州四练使。丁大全贼心不死,与贵州州守淤翁明在酒桌上商议暗造弓矢,通谋蛮夷以图不轨,被朱禩孙告到朝廷,再移置新州。太常少卿兼权直告人院刘震孙又上疏请求把丁大全发配到海岛。令将官毕迁"护送"丁大全到海岛,舟过藤州,挤之于水而亡。 ===生活腐化=== 丁大全这个人不仅专权自恣而且贪财好色。当年,他任淮西知州时,淮西总领[[郑羽富]]甲吴门,丁大全见财起意,欲结交郑羽,郑羽深知丁大全为人,婉言相拒,丁大全恼羞成怒,竟令台臣卓梦卿弹劾郑羽,然后抄其家,吞并了郑家的财产。还有一次,他请人为媒为他的儿子丁寿翁求一当地颇有美名的姑娘为妻,女家应诺。后来,丁大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那位姑娘体若惊鸿,美若西子,竟惊得魂飘魄散,于是决定自己要娶她为妾,把儿子扔到了脑后边,一时为知者所耻笑。 宁德县(今蕉城区)自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建县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其间任职宁德的外籍人员也有数百人之多。这些地方官员中,不仅有文人学者,比如陆游、闵文振、储右文、李肇源、朱景英、刘家谋;也有的官至极品,像宋棐、[[曹辅]]、[[颜师鲁]]、[[叶衡]],以及我们下文要提到的丁大全。 == 史书记载 == 丁大全,字子万,江苏镇江人。生时有异相,面呈蓝色,令人不寒而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他中了进士,被调任萧山尉。由于丁大全奉迎有术,极力巴结倍受宋理宗宠信的内待卢允升、董宋臣,平步青云,升职为大理司直、添差饶州通判。入为太府寺簿,调尚书禁监所检阅江州分司,复兼枢密院编修官。拜右正言兼侍讲,旋即改为右司谏,拜殿中侍御史。荣登显职后,丁大全极力排挤宰相董槐 。董槐被排挤后,又进升为右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封国公。丁大全巴结[[阎贵妃]],与马天骥专恣用事,朝野上下岌岌可危。时有"阎马丁当,国势将亡"之说。丁大全还任用党羽,陷害与排挤了程元凤、徐俨夫等大臣,把持朝政,怨声载道。[[开庆]]六年(公元1259年),蒙古军队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中外震动,边关报急的文书传到朝廷,丁大全隐而不报,以致战事日益转向不利。在大臣们交章弹劾之下,宋理宗将之一贬再贬,最后被发配到海岛。船过藤州(今属广西)途中,被押解将官挤入水中死亡。 试观丁大全一生作恶多端,误国殃民,寡廉鲜耻,贪财好色,可谓"五毒俱全"。有一次,他为儿子聘妇,见儿媳长相标致,竟夺为己妻,为世人所不耻,最后终于落得一个可悲下场。历史也给了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元代脱脱在编纂《[[宋史]]》时,将丁大全列入《奸臣传》,与万俟禼、韩侂胄、贾似道之流并列。但奸臣并非天生就是奸臣,丁大全初入仕途,也着实想成就一番事业,他在宁德任主簿时就为百姓办了一些好事。 丁大全是什么时候在宁德任职的呢?这在正史中没有提及,据[[乾隆]]版《宁德县志》记载: "丁大全,镇江人。先为萧山尉,宝庆间(1225-1227)任。" 这段记载颇有出入,既然丁大全是"先为萧山尉",那么任宁德主簿就是在[[嘉熙]]二年(1238年)中进士以后,如何会上溯到十多年前的宝庆年间(1225-1227)。并也正因为丁大全任职是在四十八岁中进士以前,所以不见于正史记载。丁大全在宁德所担任的职务---主簿,是主管文书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秘书。地位仅次于知县与县丞,位列第三,故被后人称为"丁三爷"。莅任宁德间,他正值壮年,敢于拼搏,为宁德县做了两件大好事:开辟南路和修建酒屿灵瑞塔。其中尤以开辟南路最为知名。宁德县建县以来,最早的一条官道是"朱溪官道",即所谓的"南路"。它是由县城南门(永宁门)为起点,经过今天的城南、飞鸾两个乡镇,通往罗源,再经过连江后直达福州,其间山高坡陡,迂回盘旋,是著名的"险道"。南宋主簿陆游在《[[重修城隍庙记]]》中说道:" 宁德为邑,带山负海。双岩、白鹤之岭,其高摩天,其险立壁,负者股栗,乘者心惮;飞鸾、官井之水,涛浪汹涌,蛟鳞出没,登舟者涕泣与父母妻子别,已济者同舟更相贺。又有氛雾之毒,鼋、鳌、蛇、虫、守宫之毒。邮亭逆旅,往往大署墙壁,以道出宁德为戒。" 由于特殊的地理情况,宁德出境的道路都是迂回盘旋,行走不便,尤其南路是通往省城福州的唯一通道,由于路程较长,使用极为不便。丁大全莅任以后,经过实地勘察,力排众议,克服资金等困难,募工开辟了著名"白鹤岭道"。石阶层叠,盘山而上,长5公里,宽2~2.5米。由罗源叠石入境宁德界首,过白鹤岭道直抵县城。这条道路虽然"其高摩天,其险立壁",但大大缩短了通往福州的路程,方便了来往的客商以及宁罗两县的居民。 因为丁大全的官声不好,"白鹤岭道"自修建以来,颇受非议。明[[嘉靖]]十三年(1534),知县叶稠复开南路,时任云南道监察御史邑人陈褎在《募开南路记》中就指名道姓的说开辟白鹤岭路"是皆丁主簿之奸谋。"四十二年(1563),因倭乱再废。[[崇祯]]三年(1630年),庠生杨文炳等以"青鸾既变,士气不扬"为由,堵塞岭路,时任[[湖南]]桂东知县的邑人崔世召闻讯,欣然命笔《闻南路复开志喜》。随后不久,白鹤岭后村民向省衙控诉成功,县令杨定国奉命重修此道。实际上,历代主张堵塞岭道的都是封建士大夫,他们认为"岭路直射县城,有伤文运。"而宁罗边境的老百姓却是岭道的拥护者,他们不管什么风水不风水,只要求出行便捷为第一。此后至民国时期,此岭道一直是省城连接闽东各县的主要陆上通道。2006年,岭头三村公路修通后,白鹤岭道仍为临近村民所利用。正是这条路发挥的重大功能,作为外地人的宁德训导刘家谋在《[[鹤场漫志]]》中替丁大全说了一句公道话: "议者谓(白鹤)岭路直射县城,有伤文运。然宝庆(朱溪)旧路废后,终宋朝尚十进士,而阮登炳且大魁矣。元一朝三进士,明一朝二十一进士,理学如陈自新、[[韩古遗]]、陈褎;忠义如阮宗泽、[[崔世召]]、吴国华、[[陈昌胤]];宦绩如[[陈宗孟]]、林聪、左浚、陈寓、陈勖;文学如[[林保童]]、[[陈褒]]、龚道,皆蔚然可观。" ===又说=== "而嘉靖始复旧路,历二十七年。[[崇祯]]再复,历四、五年,无登甲乙科者,盛衰之故讵系一路乎?" 刘家谋以史学家的目光,透彻鲜明的笔调,通过正反对比,抨击封建顽固保守思想,对丁大全的历史功绩予以肯定,还历史一个真实面目。 丁大全在宁德任职期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与百丈龙的一段传奇故事。百丈龙潭地处万山之中,人迹罕至。虽然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有祈雨活动,但不为境外人士所知。它之所以扬名于世,正是因为潭边龙亭上一副对联的积极影响。而这副对联的作者,正是丁大全。 丁大全祷雨百丈潭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明何乔远《闽书·卷之三十一·方域志》: "(百丈潭)宋时,主簿丁大全旱祷,令人下银瓶乞水,缒上,得瓦瓶,大全疑之,复造银瓶,躬往投之,又得瓦瓶。大全祝曰:"神龙有灵,吾当富贵,幸示显异。"潭中遂露龙爪。大全后登宰府,奏封龙王。" 这段记载,后来又被谢肇淛《长溪琐语》、清卢建其《宁德县志》等收录。卢建其《宁德县志》还记录了丁大全建龙亭的一些细节,宝佑四年(1256年),丁大全劾罢宰相董槐,升签书枢密院事(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神龙实现诺言,使之如愿以偿,荣登高位。于是,丁大全奏请理宗封百丈龙为王,并赐建龙亭于潭畔。丁大全还得意洋洋地为龙潭撰写了一副对联: 龙从百丈潭中起,雨向九重天上来。 丁大全遗臭万年,这副对联却流芳千古,不仅记载于梁章钜、梁拱辰《楹联续话》,而且被万里之外的吉林龙王庙所收录,可谓推崇备至,风光一时。 丁大全由于名声狼藉,地方人士对丁大全引以为荣的这段历史,颇不以为然。[[乾隆]]版《宁德县志.职官》对丁大全的批语: "观其(丁大全)夤缘婢婿,谄事妃寺,逐右相董槐而胁以兵;窜上书六君子而削其籍。又岂特兰色面,不吠犬见嫉于世哉?龙之有灵,适以彰其恶耳,曾何足重。 文中对百丈龙的行为予了辛辣的批判,认为这种"灵应"不值一提。丁大全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但他在宁德担任主簿期间,关心地方公益,为百姓办了一些实事。百丈龙出来捧捧场,鼓励一番,也在情理之中。丁大全如果能够以天下民生为己任,一如既往,兢兢业业,也会扬名后世。 抚今追昔,建国后也存在不少这样"由廉转贪"的例子,解放初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利用职权,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贪污、挪用公款17162720000元(旧币,约折合今人民币1716272元),这些从枪林弹雨中走来的老革命者,却倒在糖衣炮弹下面,制造了"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 。前几年,本市的一位书记,奉公职守,视老百姓为至亲,颇有口碑。后来,受不住名利的引诱,走上了不归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是很值得执政者深思的。所以回过头来,百丈龙没有辜负丁大全,而是丁大全辜负了百丈龙,辜负了天下苍生。 == 参考资料 == [[Category: 南宋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丁大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