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丁卯消夏吟劫过十年情自移 的原始碼
←
丁卯消夏吟劫过十年情自移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img.zcool.cn/community/013a8f59082d0fa8012145502f59d3.jpg@1280w_1l_2o_100sh.jpg width="280"></center> <small>[https://www.zcool.com.cn/work/ZMjM5MzA1NzY=.html 来自 站酷 的图片]</small> |} 《'''丁卯消夏吟劫过十年情自移'''》是一首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ref>[https://www.sohu.com/a/190671220_99893820 【入门】旧体诗的种类和区别] ,搜狐,2017-09-08</ref>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center>丁卯消夏吟劫过十年情自移</center> {{Cquote| 劫过十年情自移,楼居浑忘立无锥。 浮瓜沉李犹嫌热,记否天寒地冻时。 |[现代]寇梦碧}} ==台湾诗坛== 1894—1945年,[[台湾]]处于日本占据之下。从二十年初,台湾文学就在“五四”影响下得到发展。1925年张我军的《乱都之恋》出版,是台湾第一部新诗集。具有多方面才华的赖和,这时也有新诗问世。三十年代的陈虚谷,杨华,毓文,王锦江等等,进一步显示了新诗的实绩。 日据时期的台湾新诗,除少数受[[日本]]现代诗影响者外,大多数走的是现实主义路子。 1935年2月,曾和[[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的纪弦(路易士)创办了《现代诗》,到1956年发展成为“现代派”诗社。1954年,曾在三十年代参加过“新诗歌运动”的覃子豪和钟鼎文,[[余光中]]等发起成立“蓝星诗社”。同年,由痖弦,洛夫和张默等发起成立“创世纪”诗社。尽管他们各有不同的艺术见解,有“主知”,有“主情”,有讲“超现实”,但都共同向西方现代派寻找诗的出路。其影响所及,五、六十年代,现代派成为台湾诗坛主流。 1964年6月,桓夫(陈千武)、[[林亨泰]]、白荻、杜国清等二十位台湾籍诗人发起成立“笠”诗社他们提出诗的民族性(走中国道路)和社会性问题。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乡土文学论争”,笠诗社同人和许多新生代诗人推动现实主义潮流发展。一些现代派诗人也注意到现代诗背弃传统,脱离现实的偏颇,诗风有所改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诗人大多注意用诗来探索人生,表现现代人存在的情绪。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孤绝感与失落感也成为诗歌<ref>[https://www.sohu.com/a/504859812_121077586 什么是诗歌,它有何不同?],搜狐,2021-12-01 </ref>中常见的主题。随着民族意识觉醒,失落感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乡愁诗。与之相伴的是写爱情与亲情的“纯情”诗,尤其是一些女性诗人如蓉子、张香华、[[席慕蓉]]等所作,常以七情深意挚,如珠如玉而动人心弦。 同属于中国新诗的香港诗歌,和大陆,台湾诗歌自有其相同之处。然而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诗的性质与形态也显示了自己的特色。香港诗人也从古典诗词和“五四”以来的新诗汲取营养,但没有大陆诗人那么深沉的[[历史]]反思,而是以更浓的现代意识观察现实。他们也从西方现代派借鉴艺术技巧,但在表现手法上较台湾现代派诗人更为平实。 如犁青、吴正、何达、古苍梧、蓝海文、傅天虹、梁秉均等都写过不少力作。 就整体而言,澳门诗歌和[[香港]]诗歌有着相似特色。 旅居海外的华人诗歌,其精神状貌与内涵感情和[[海峡两岸]]的诗也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丁卯消夏吟劫过十年情自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