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讀碑窠石圖》 李成 (北宋) 的原始碼
←
《讀碑窠石圖》 李成 (北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讀碑窠石圖》.jpg|thumb|right| [https://collection.sinaimg.cn/zgsh/20130805/U8596P1081T2D122671F6DT20130805104326.jpg 原圖連結] [http://collection.sina.com.cn/zgsh/20130805/1043122671.shtml「圖片來源 新浪收藏」] ]] '''《讀碑窠石圖》 李成 (北宋)''' 中國山水畫經過長期的孕育發展,至唐末五代逐漸完善和成熟,到北宋更是名家輩出,各具風貌,形成了“宋人格法”。 北宋初年,以[[關仝]]、[[李成]]、[[范寬]]為代表的山水畫家,繼承荊浩水墨為主的山水畫傳統,以表現北方雄渾壯闊的自然山水,被稱為“三家鼎跱,百代標程”的大家。 《讀碑窠石圖》(絹本水墨,立軸,126.3厘米,橫104.9厘米)。是李成與人物畫家[[王曉]]合作而成,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ref>[https://news.artron.net/20171130/n971405.html 清曠的寒林:李成《讀碑窠石圖》賞析]</ref> ==畫家李成生平==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五代宋初畫家。為唐朝宗室,為避亂移家山東營丘(今山東青州),寄情詩酒,擅畫山水。 師承[[荊浩]]、[[關仝]],後師造化,自成一家,作為北方山水畫派的巨擘,對於中國山水畫開拓了全新的視野與傑出的貢獻。 他一生創作甚豐,是一位極為高產的畫家,僅畫史中著錄的就足有一百五十九件之多,雖然由於時代久遠,傳世至今的畫作也只有寥寥幾幅,但比同時期的畫家來說,也仍可以算是多的。 ==讀碑窠石圖賞析== 《讀碑窠石圖》是他與人物畫家[[王曉]]合作而成,描畫了幾株老樹和一座古碑,意境幽淒悲涼。<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24/13/19519242_530215394.shtml 360doc個人圖書館- 《讀碑窠石圖》是他與人物畫家王曉合作水墨山水人欣賞]</ref> 畫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寫了幾株歷盡滄桑的老樹和一座古碑。從這件作品中不難看出,李成藝術的「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無不與他企圖展示其敏感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緊密相關。 《讀碑窠石圖》與其他描繪北方大山大水的北方山水畫作品不同,是一幅相對小景的作品。描繪了寒林平野之中,一位騎著馬戴著斗笠的老翁(似是畫家本人)和身邊一位拿著長長手杖的人,在讀一座高大卻孤零零的石碑,旁邊還伴著許多高大無比而盤根錯節的枯樹的畫面。 老人騎在馬上望著石碑,碑體的側面,能夠看到題款:“王曉人物,李成樹石。” 顯示,樹石為李成所作,人物則為王曉所畫,這幅作品是二人合作而成。 《讀碑窠石圖》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石碑旁那幾株交錯在一起的巨大樹木。樹幹與樹枝的變化極多,並且墨色變幻也隨著枝幹的走勢多種多樣。在枝幹的變化糾纏中,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李成所獨創的“蟹爪”法在枝幹描繪中的體現,叫人歎為觀止。結合這幅作品的石碑與枯枝,兩個物象不謀而合的都是對於死亡的間接表達。在觀畫時,似乎看到了樹枝在石碑旁張牙舞爪,不寒而慄。<ref>[https://www.laihuihua.com/K/article-965.html 來繪畫網 - 北宋李成山水畫中的章法特徵]</ref> ==傳世作品收藏== 《寒林圖》,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群峰霽雪》軸,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寒林平野圖》,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寒江釣艇》,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寒林圖》,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壽山福海》卷,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秋山蕭寺圖》,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秋山漁艇》,藏於台灣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茂林遠岫圖》,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讀碑窠石圖》,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晴巒蕭寺圖》,現藏於美國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參考資料== [[Category:中國古代人物]] [[Category:五代十国时期画家]] [[Category:940 繪畫總論]]
返回「
《讀碑窠石圖》 李成 (北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