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的原始碼
←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t14.baidu.com/it/u=4050038189,3838165312&fm=224&app=112&f=JPEG?w=500&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019350/?icn=index-latestbook-subject 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small> |} == 内容简介 == 2015年,日本国内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最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理科能创造经济价值因而“有用”,而文科只是“教养”的点缀,真是如此吗? 人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只是用来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吗? 18岁的高中毕业生、35岁的职场人、60岁的退休者分别能在大学中获得什么? 在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落伍? …… 本书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回答,彻底颠覆“文科无用”的社会“常识”。 == 作者简介 == [[吉见俊哉]]1957年出生于东京都。著名社会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副校长。研究领域为都市论、文化社会学。代表性著作有:《博览会的政治学》(中公新书)、《媒体时代的文化社会学》(新曜社)、《[[媒体文化论]]》(有斐阁)、《世博会幻想一一战后政治的束缚》(筑摩新书)、《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在政治上的无意识》(岩波新书)、《何谓大学》(岩波新书)等。 === 译者 === 王京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日本文化等。译作有柳田国男《[[食物与心脏]]》、《[[都市与农村]]》、《[[乡土生活研究法与民间传承论]]》(合译)、福田亚细男《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等。 史歌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等。译作有柳田国男《[[海上之路]]》《[[关于婚姻]]》等。 == 原文摘录 == 价值尺度绝非一成不变。以数十年为单位回看历史,不难发现价值尺度的变化。例如,20世纪60年代与今天,价值尺度已经迥然不同。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的时候,以所谓“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型价值尺度来衡量现实是理所当然,社会也在这一尺度下提出了种种对“有用”的需求。新干线、首都高速公路,都是从当时这一价值尺度出发而追求的“未来”。从超高层大厦到东京湾开发,经济增长期的东京一路追逐着这一价值。但进人21世纪后,我们的价值观有了些许不同。人们开始推崇可长期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手段,慢节奏、更愉快、花费更多时间去发挥作用的方式受到重新肯定。这就是价值尺度发生了变化。 <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019350/?icn=index-latestbook-subject 豆瓣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