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81.25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黄刺皮 的原始碼
←
黄刺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20px;"> {| class="wikitable" width="300" |- ! style="background:#0099cc; color:#ffffff; margin-top:-10px; padding:10px 0;" colspan=2 | '''黄刺皮''' |- | colspan=2 style="text-align:center" |https://image.dayi.org.cn/public/uploads/20180622/292881b431ae950cffff6c74ff2b6f7e.jpg |- | '''圖片來源'''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1327#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黄刺皮</br> 汉语拼音:Huánɡ Cì Pí</br> 别名:黄三刺、黄檗、刺黄檗、山黄檗、黄三刺皮、吉尕尔、三颗针</br>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br> 功能:清湿热,解热毒</br> 主治: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毒痈肿 |} </div> '''黄刺皮''',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BerberisdasystachyaMaxim.鲜黄小檗BerberisdiaphanaMaxim.和甘肃小檗BerberiskansuensisSchneid.的根和枝内皮。具有清湿热,解热毒之功效。用于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毒痈肿。<ref>[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1327# 黄刺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f>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黄刺皮 拼音名:Huánɡ Cì Pí 英文名:Bark of Tangut Barberry 别名:黄三刺、黄檗、刺黄檗、山黄檗、黄三刺皮、吉尕尔、三颗针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Berberis dasytachya Maxim.2.Berberis diaphana Maxim.3.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 ===出处==== 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直穗小檗、鲜黄小檗和甘肃小檗的根和枝内皮。 ===采收和储藏=== 根秋季采挖,去须根及泥土,取皮,切片,晒干。茎4-5月间出芽时,砍取较粗的茎,刮去粗皮,去掉木心,取黄色皮层及韧皮层,晒干。 ===原形态=== *1.[[直穗小檗]],落叶灌木,高2-3m。幼枝常带红色,老枝灰色或黄褐色,圆柱形或有时略带条棱,有极少的小疣点,无刺或有刺,刺通常单一,不分叉,长0.5-1.5cm。叶3-5片簇生,近革质;柄长1-3cm;叶片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2-5cm,宽1.5-4cm,先端圆钝,基部近圆形,边缘有20-50刺状细锯齿,齿距约1.5mm,上面暗绿色,下面亮黄绿色,两面网脉明显。总状花序直立,长4-7cm,有花15-30朵,花梗长4-7mm;萼片花瓣状,外轮萼片披针形,内轮萼片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先端平截;子房有l-2个胚珠。果穗直立,浆果椭圆形,长6-7mm,成熟后红色,无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 *2.[[鲜黄小檗]],落叶灌木,高1-3m。幼枝绿色,老枝灰黄色,具棱及疣状突起,刺3叉,粗壮坚硬,长1-2cm,干后淡黄色。叶3-5片簇生,坚纸质;叶柄长1-3mm;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2-3.5cm,宽1-1.5cm,先端微钝,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全缘或疏生少数不明显的刺状细锯齿,齿距3-6mm,上面暗灰绿色,网脉隆起,下面灰色,被白粉。花单生,或2-5朵簇生成近总状花序,花梗长1.5-2cm,花鲜黄色,直径1-1.5cm;萼片花瓣状,2轮,外轮较小,三角状椭圆形,内轮较大,长圆形,先端浅裂,呈二齿状;雄蕊6,花药先端平截;子房倒卵形,内含6-10个胚珠。浆果卵状长圆形,长1-1.2cm,鲜红色或淡红色,略被白粉,花柱宿存,斜弯。种子5-6颗。花期5月,果期8-9月。 *3.[[甘肃小檗]],落叶灌木,高达3m。一年生枝后期鲜红色,具条棱,二年生枝淡褐色,较细。刺单一或三分叉,长1-1.5cm。叶簇生;柄长5-15mm,生花序的短枝上的叶常无柄或近无柄;叶片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长1.5-5cm,宽4-4.5cm,先端钝,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刺齿,上面绿色,下面灰色,被白粉。总状花序长达5cm,具花10-30朵,花梗长5-8mm,小苞片2,长1-1.5mm;萼片6,两轮排列,外轮较小,不等大,内轮较大,长3-4mm;花瓣6,黄色,椭圆形,内轮花瓣先端浅裂,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瓣裂;子房1室,柱头无柄。浆果红色,长7-8mm,直径5-6mm。种子2颗。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1700-2700m的高山灌丛中。 *2.生于海拔2500-3600m的山地灌丛中。 *3. 生于海拔1400-2800m的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 *1.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河南]]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3. 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化学成分=== *1.[[直穗小檗根]] 含小檗碱(berberine)1.78%,小檗胺(berbamine)0.73%,还含掌叶防己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皮部含小檗碱4.46%。 *2.[[鲜黄小檗根]] 含小檗碱1.72%,小檗胺0.68%,还含掌叶防已碱、药根碱。 *3.[[甘肃小檗]] 根含小檗碱2.74%,小檗胺1.88%,掌叶防己碱。 ===性味=== 苦;性寒 ===归经=== 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湿热;解热毒。主湿热痢疾;黄疸;带下;热毒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洗;或含漱。 ===复方=== *①治热痢便血: 黄刺皮钱半,赤芍三钱。水煎服。 *②治湿热黄疸: 黄刺皮三钱,焦山栀三钱,大黄二钱。水煎服。 *③治下肢肿痛: 黄刺皮钱半,苍术二钱。水煎服。 *④治潮热盗汗: 黄刺皮钱半,知母三钱,熟地四钱,龟板四钱。水煎服。 *⑤治风火目痛,口糜,舌疮:黄刺度煎汁外洗或含漱。 *⑥治乳腺炎及各种痈疮初起: 黄刺皮研末, 加鸡蛋清调敷患处。<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h/huangcipi.html 黄刺皮]中医世家 </ref>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 414 中藥学]]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黄刺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