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39.7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谷 的原始碼
←
李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0190329141812 aee01b046ae2af2c56b017a7a06635f4 6.jpg|210px|缩略图|右|[https://07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90329/20190329141812_aee01b046ae2af2c56b017a7a06635f4_6.jpeg 原图链接] [https://mini.eastday.com/a/190329141812877-3.html 来自东方资讯]]] * <small>(五代至北宋初年名臣)</small> * <small>(历仕[[后唐]]、[[后晋]]、[[后汉]]三朝)</small><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bd|903年||960年|}}),字惟珍,颍州汝阴县(今安徽阜阳)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臣。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二十七岁时举进士,历仕[[后唐]]、[[后晋]]、[[后汉]]三朝,累官权判三司。[[后周]]建立后,加户部侍郎,旋即升任中书侍郎、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周世宗时,加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随世宗征北汉,班师后,进位司空、门下侍郎。次年,召为准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率军讨伐南唐。后还朝,因风痹罢相,仍参与军政决策,支持南征。旋即改授守司空。后周恭帝即位后,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赵国公,留居洛阳。 <p style="text-indent:2em;">宋朝建立后,更受礼遇。建隆元年(960年)去世,年五十八,追赠侍中。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为人厚重刚毅,能决断大事,时称“(王)朴能荐士,(李)谷能知人”,是后周世宗朝的重臣。 ==基本信息 == {| |- | '''本 名''' || 李谷 || '''出生时间''' || 903年 |- | '''别 称''' || 李毂、李蒨 || '''去世时间''' || 960年 |- | '''字 号''' || 字惟珍 || '''爵 位''' || 国公,追赠侍中 |- | '''所处时代''' || 五代→北宋 || '''出生地''' || 颍州汝阴 |-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官 职''' || 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平章事赵 |}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生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是颍州汝阴县(今安徽阜阳)人。他的父祖本居于河南洛阳,后因[[黄巢]]之乱,洛阳遭战火残破,家人避难出外,李谷这才在外出生。<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谷父祖本居河南洛阳,经巢之乱,园庐荡尽,谷生于外。既贵,访得旧地,建兰若,又立垣屋,凡族人之不可仕者分田居之。诏改清风乡高阳里为贤相乡勋德里。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身高八尺,身材壮实,自少便勇武过人,擅长骑射,崇尚侠义。因受乡人所困,他转而发奋读书。李谷天资聪慧,读书只需浏览一遍,便如长久积累一般熟习。<ref name="M2T">《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李谷,字惟珍,颍州汝阴人。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少勇力善射,以任侠为事,颇为乡人所困,发愤从学,所览如宿习。年二十七,举进士,连辟华、泰二州从事。</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年),二十七岁的李谷考中进士,接连被征辟为华、泰二州的从事。 <ref name=M2T/> === 渐获迁升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晋高祖天福(936年-944年)初年,李谷被擢升为监察御史。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高祖养子[[石重贵]]兼领开封府尹,李谷受命为太常丞,充任开封推官。高祖前往邺都时,石重贵留守开封,加李谷为虞部员外郎,仍兼旧职。天福七年(942年),[[石重贵]]被改授广晋府尹,李谷随迁为广晋推官。天福七年(942年),高祖去世,石重贵即位,史称后晋少帝(或出帝)。少帝即位后,李谷被拜官职方郎中,不久后调任度支判官、吏部郎中等职,一度罢官居家。 天福九年(944年)春,少帝亲征契丹,李谷以枢密直学士、给事中之官随行。因宠臣冯玉、李彦韬排挤,很快就被调为三司副使,权判留司三司事,不再随少帝出征。 <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晋天福中,擢监察御史。少帝领开封尹,以谷为太常丞,充推官。晋祖幸邺,少帝居守,加谷虞部员外郎,仍旧职。少帝为广晋尹,谷又为府推官。及即位,拜职方郎中,俄充度支判官,转吏部郎中,罢职。天福九年春,少帝亲征契丹,诏许扈从,充枢密直学士,加给事中。为冯玉、李彦韬所排。会帝再幸河北,改三司副使,权判留司三司事。</ref> === 智略过人 === <p style="text-indent:2em;">开运二年(945年),出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天福十一年(946年)末,辽国灭后晋,李谷为辽军所俘,连拷问六次,皆不屈。次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北归途中病死于栾城(今河北栾城县);后汉高祖[[刘知远]]又在太原建立后汉政权,并入主开封(今河南开封)。而李谷此时被辽世宗[[耶律阮]]署任为给事中,留在恒州。同年,在恒州的前颍州团练使何福进、前控鹤指挥使[[李筠]]等密谋驱逐辽军,但因其在恒州城中军力尚强,故而犹豫不决。此后,辽军大部前往各地,留在城中的仅有八百人,何福进等定计起事。闰七月二十九日,汉军攻击守门辽军,李筠又占领武库,将其中的兵甲分发给汉军及百姓,诸将纷纷前来助阵,辽军退保北城。八月,辽军再从北门攻入,杀死百姓两千余人。危急之中,李谷请前宰相[[冯道]]等亲临劳军,汉军士气大震。日暮后,又有数千村民在恒州城外喧哗,企图夺取辽军钱财、妇女。辽军大惊,这才撤军北逃,恒州至此被汉军成功收复。<ref>《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天福十二年闰七月)辛巳,契丹主兀欲遣骑至恒州,召前威胜节度使兼中书令冯道、枢密使李崧、左仆射和凝等,会葬契丹主德光于木叶山。道等未行,食时,钟声发。汉兵夺契丹守门者兵,击契丹,杀十馀人,因突入府中。李荣先据甲库,悉召汉兵及市人,以铠仗授之。焚牙门,与契丹战。荣召诸将并力,护圣左厢都指挥使、恩州团练使白再荣狐疑,匿于别室,军吏以佩刀决幕,引其臂,再荣不得已而行。诸将继至,烟火四起,鼓噪震地。麻荅等大惊,载宝货家属,走保北城。而汉兵无所统壹,贪狡者乘乱剽掠,懦者窜匿。八月,壬午朔,契丹自北门入,势复振,汉民死者二千馀人。前磁州刺史李谷恐事不济,请冯道、李崧、和凝至战所慰勉士卒,士卒见道等至,争自奋。会日暮,有村民数千噪于城外,欲夺契丹宝货、妇女,契丹惧而北遁,麻荅、刘晞、崔廷勋皆奔定州,与义武节度使邪律忠合。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汉建立初年,李谷罢磁州刺史职,入朝进升为左散骑常侍。不久后,权判开封府事。当时京畿地区多有盗乱,尤以中牟县为最,李谷从当地百姓处获取情报,侦知盗贼巢穴,并署任素有干才的刘德舆摄任中牟主簿,再调数千侍卫亲军前来,协助刘德舆一举剿灭贼党。自此之后,“行者无患”。随后,李谷调任工部侍郎。<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汉初,入拜左散骑常侍。旧制,罢外郡归本官,至是进秩,奖之也。俄权判开封府。时京畿多盗,中牟尤甚,谷诱邑人发其巢穴。有刘德舆者,梁时屡摄畿佐,居中牟,素有干材,谷即署摄本邑主簿。浃旬,谷请侍卫兵数千佐德舆,悉禽贼党,其魁一即县佐史,一御史台吏。搜其家,得金玉财货甚众,自是行者无患。俄迁工部侍郎。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乾祐元年(948年),枢密使郭威西征三镇之乱(参见后汉平李赵王乱之河中之战),李谷任西南面水陆转运使。据说此时[[郭威]]已“潜贮异志”,多次暗示李谷协助,李谷却不领情,只申明自己身为人臣,应当尽节适逢主上。叛乱平定后,他被改授为陈州剌史。后汉隐帝[[刘承祐]]诛杀宰相[[杨邠]]等人后,急召李谷与各镇节度使符彦卿等赴朝。<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周祖西征,为西南面行营水陆转运使。关右平,改陈州刺史。会有内难,急召赴阙。 </ref> ==== 周朝贤相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郭威]]以“清君侧”名义起兵,攻入开封,命李谷权判三司事。<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周祖兵入汴,命权判三司。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政权,即后周太祖。后周建立后,李谷被加授为户部侍郎。太祖认为他忠实可靠,故而在不久后便擢升他为中书侍郎、平章事,仍判三司事,正式拜相。同年,淮阳官民数千人请求为李谷立生祠,太祖同意,李谷苦苦推辞,制止此事。<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广顺初,加户部侍郎。未几,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判三司。初,汉乾祐中,周祖讨河中,谷掌转运,时周祖已有人望,属汉政紊乱,潜贮异志,屡以讽谷,谷但对以人臣当尽节奉上而已。故开国之初,倚以为相。是岁,淮阳吏民数千诣阙请立生祠,许之,谷恳让得止。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当时,官府禁牛皮法甚严、违者处以死刑。李谷计算出每年所用皮革数后,规定每十顷田每年向官府交一革,多余的皮革,允许百姓自己使用。他还奏请废除屯田,实行按州县纳税、服役的制度。 <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先是,禁牛革法甚峻,犯者抵死。谷乃校每岁用革之数,凡田十顷岁出一革,余听民私用。又奏罢屯田务,以民隶州县课役,尽除宿弊。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显贵后,重新前往洛阳旧地,建起佛寺,又建垣屋,分配给族人中无法为官者居住,加赠田地。太祖为表彰李谷,下诏改清风乡高阳里为贤相乡勋德里。广顺二年(952年),李谷在晨起时摔倒在阶下,摔伤右臂,在告假期间三次上表请辞相位。太祖不允,只是免去他朝会参拜的辛劳,在官署办理公务即可,又赐白藤肩舆,载李谷到便殿,加以劝勉。李谷不得已,只得起复视事。太祖东征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之乱期间,李谷以东京留守职判开封府事,负责留司事务。<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二年,晨起仆阶下,伤右臂,在告,旬中三上表辞相位,周祖不允,免朝参,视事本司,赐白藤肩舆,召至便殿勉谕。谷不得已,起视事。征兖州,为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954年)正月,被加授为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显德初,加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ref> 同年,随后周世宗北上抵御北汉、契丹联军入侵,于高平(今山西高平)遭遇北汉军,藏匿于山谷之中。两夜之后方才出山,与[[柴荣]]会合。[[高平之战]]大捷后,柴荣准备趁势进攻北汉都城太原,命李谷先行调配军粮。随后,李谷又接替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出判太原行府事务。 <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从世宗征太原,遇贼于高平,匿山谷中,信宿而出,追及乘舆,世宗慰抚之。世宗将趋太原,命谷先调兵食,又代符彦卿判太原行府事。</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周军回师后,李谷晋升为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李谷认为“史氏所述本于起居注”,自战乱以来便没有专门命人撰写起居注,他因而上疏朝廷,请求让端明殿学士、枢密直学士负责编排、记录帝王言行,作为“内廷日历”交付史官。同年,黄河决堤,淹没齐、郓等州,李谷奉命率十数州民工抢堵,按时完工。<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师还,进位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谷以史氏所述本于起居注,丧乱以来遂废其职,上言请令端明、枢密直学士编记言动,为内廷日历,以付史官。是岁,河大决齐、郓,发十数州丁壮塞之,命谷领护,刻期就功。</ref> === [[淮南之战]] === <p style="text-indent:2em;">显德二年(955年)冬,世宗准备征伐南唐,任命李谷为淮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兼知庐、寿等州行府事,由忠武军节度使[[王彦超]]任副手,统领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位将军出兵。<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二年冬,议伐南唐,以谷为淮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兼知庐、寿等州行府事,忠武军节度王彦副之,韩令坤以下十二将率从。</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出师后,先自正阳县渡过淮河,先锋都将白延遇在来远、山口镇、上窑等地连败南唐军数千人,擒获其小校数十人,开始筑堑围攻寿州。此时,南唐中主李璟派大将刘彦贞率军三万来援<ref>《南唐书·卷九·刘高卢陈李廖列传第六》:及周师侵淮南,拜北面行营都部署,帅三万人援寿州……。</ref>,李谷召集文武将佐商议,认为刘彦贞部已逼近正阳,而“我师无水战之备”,一旦浮桥被摧毁,那本部便无法撤退,将腹背受敌。他于是决定焚烧大营及军粮,迅速退守正阳,等待世宗前来。世宗抵达圉镇时,已经听闻此计,遣使阻止李谷撤退,但已追之不及。大军在撤退时秩序混乱,“递相掠夺”,以至于数百名淮北的役夫都被留在寿州。世宗大怒,于是派禁军大将李重进主持南征事务,改命李谷判寿州行府。 <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谷领兵自正阳渡淮,先锋都将白延遇败吴军数千于来远,又破千余人于山口镇,进攻上窑,又败千余众,获其小校数十人,长围寿春。南唐遣大将刘彦贞来援,谷召将佐谋曰:“今援军已过来远,距寿阳二百里,舟棹将及正阳。我师无水战之备,万一断桥梁,隔绝王师,则腹背受敌矣。不如退守浮梁,以待戎辂之至。”初,世宗至圉镇,已闻此谋,亟走内侍乘驿止之。谷已退保正阳,仍焚刍粮,回军之际,递相掠夺,淮北役夫数百悉陷于寿春。世宗闻之怒,亟命李重进率师伐之,以谷判寿州行府。</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显德三年(956年)秋,李谷奉诏回朝,患上风痹症。在告假满百日后,他多次表请致仕,世宗优诏安抚,始终不允。每有军国大事,仍然派内臣前往李谷府第向其咨询意见。 <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是秋,诏归阙,得风痹疾,告满百日,累表请致仕,优诏不允。每军国大事,令中使就第问之。</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显德四年(957年)春,南唐军坚守紫金山,并修通甬道以援救寿州。此时,后周军师老无功,朝廷出现了请求罢兵的呼吁,世宗命亲臣范质、王溥征询李谷的意见。李谷手书请求世宗亲征,并陈述了三个必胜的理由,世宗得疏后大悦,采纳他的策略,再次亲征。待到淮南初定后,世宗厚赏李谷,并将李谷的奏疏向群臣展示,命翰林学士承旨陶谷撰写赞文,回赐李谷。同年夏,世宗回朝,李谷带病在便殿觐见,被特许不拜,获赐座位于御坐旁。李谷认为自己患病已久,于是请辞相位。世宗怡然劝勉,李谷愧谢而退。不久,因寿州被攻克,李谷被加封爵位、食邑。同年秋,他抗表告老,最终以守司空之职致仕,世宗再次加封其食邑,并且让他每月乘肩舆在便殿觐见世宗一次,应对政事问答。<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四年春,吴人壁紫金山,筑甬道以援寿春,不及者数里。师老无功,时请罢兵为便,世宗令范质、王溥就谷谋之。谷手疏请亲征,有必胜之利者三,世宗大悦,用其策。及淮南平,赏赐甚厚。出谷疏,令翰林学士承旨陶谷为赞以赐之。是夏,世宗还,谷扶疾见便殿,诏令不拜,命坐御坐侧。以抱疾既久,请辞相位。世宗怡然勉之,谓曰:“譬如家有四子,一人有疾,弃而不养,非父之道也。朕君临万方,卿处辅相之位,君臣之间,分义斯在,奈何以禄奉为言。”谷愧谢而退。俄以平寿州,叙功加爵邑。是秋,谷抗表乞骸骨,罢相,守司空,加邑封,令每月肩舆一诣便殿,访以政事。</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显德五年(958年)夏,世宗在取得淮南之地后回师,遣使赏赐正在养病的李谷钱百万、米麦五百斛以及刍粮、薪炭等物<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五年夏,世宗平淮南回,赐谷钱百万、米麦五百斛、刍粟薪炭等。</ref> 。世宗曾在开封宫中设功臣阁,绘李谷及王朴、郑仁诲等当时名臣的画像 <ref>《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八·(周书)列传八》注引《默记》:周世宗于禁中作功臣阁,画当时大臣如李蒨、郑仁诲之属。</ref>。 === 忧惧病逝 === [[File:5fdf8db1cb134954d9211c0a594e9258d1094aa5.png|缩略图|右|[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fdf8db1cb134954d9211c0a594e9258d1094aa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600,h_800,limit_1 原图链接]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66556674680920645.html 百度知道]]] <p style="text-indent:2em;">显德六年(959年),后周恭帝即位,加授李谷为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赵国公。李谷力请返回洛阳居住,朝廷准许,并赐他钱三十万。<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恭帝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赵国公。求归洛邑,赐钱三十万,从其请。</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显德七年(960年)春,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天下,建立北宋。赵匡胤即位后,遣使前往洛阳,赐李谷钱物。<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太祖即位,遣使就赐器币。</ref> 李谷初归洛阳时,已经升任昭义军节度使的李筠因李谷是当朝名相,特赠他钱五十万及其它器物。至此年四月,李筠连同北汉,举兵反叛。李谷闻讯后,忧愤成疾,于七月乙卯日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赵匡胤闻讯后“震悼”,为其辍朝两日,册赠侍中。 <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侍中。</ref> == 人物贡献 ==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为人厚重刚毅,谋略过人,善谈论,时称“(王)朴能荐士,(李)谷能知人”。在淮南之战前期,亲自作为统帅出征,回朝养病后,仍参与军政决策,坚决支持后周世宗南征。<ref name="M27T">[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261.htm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国学导航.2016-02-09] </ref> == 人物轶事 == === 壮志豪言 ===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与南唐时名臣[[韩熙载]]相友善,他们之间有一段佳话广泛流传。据说李谷与韩熙载在正阳分别时,两人举杯痛饮。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国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李谷笑着回答说:“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也有人说这些话是他们后来在书信来往时说的。后来,后周世宗果然用李谷为相,采用他的谋略,夺取了南唐的淮南之地;而韩熙载在南唐,却无所作为。<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与韩熙载善,熙载将南渡,密告谷曰:“若江东相我,我当长驱以定中原。”谷笑曰:“若中原相我,下江南探囊中物耳。”谷后果如其言。</ref> === 阻[[白再荣]] ===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天福十二年(947年)的收复恒州之战后,恒州城内资历较高的将领白再荣被推为留后。白再荣贪图前宰相[[李崧]]、[[和凝]]的家财,派士兵包围二人宅第,索求赏赐。李崧、和凝各自把家财赠给白再荣,但白再荣得到大量钱财后,反要杀二人灭口。李谷闻讯后,即刻找到白再荣,责备他说:“现今国亡主辱,你们手握精兵,不能援救以尽死节。现在仅仅驱逐了契丹的一个将军,城中就有近三千人战死,此战难道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吗?我等才刚刚免于死亡,你马上就想杀了宰相,新天子(指称帝不久的后汉高祖刘知远)如果以擅自杀戮的罪名责备你,你将如何应对?”白再荣大为惊恐,遂不敢动手,李崧等免遭一死。白再荣又想夺民财赐给汉军,李谷极力劝阻,他才停止了这个打算。<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俄而德光道殂,永康继立,署谷给事中。时契丹将麻答守真定,而李崧、和凝与家属皆在城中。会李筠、何福进率兵逐麻答,推护圣指挥使白再荣权知留后。再荣利崧等家财,令甲士围其居以求赂,既得之,复欲杀崧等灭口。谷遽见再荣谓之曰:“今国亡主辱,公辈握劲兵,不能死节,虽逐一契丹将,城中战死者数千人,非独公之力也。一朝杀宰相,即日中原有主,责公以专杀,其将何辞以对?”再荣甚惧,崧等获免。</ref> <ref>《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冯道等四出安抚兵民,众推道为节度使。道曰:“我,书生也,当奏事而已,宜择诸将为留后。”时李荣功最多,而白再荣位在上,乃以再荣权知留后,具以状闻,且请援兵。……再荣以李崧、和凝久为相,家富,遣军士围其第求赏给,崧、凝各以家财与之,又欲杀崧、凝以灭口。李谷往见再荣,责之曰:“国亡主辱,公辈握兵不救。今仅能逐一虏将,镇民死者近三千人,岂独公之力邪!才得脱死,遽欲杀宰相,新天子若诘公专杀之罪,公何辞以对?”再荣惧而止。又欲率民财以给军,谷力争之,乃止。</ref> === 慧眼识英 === <p style="text-indent:2em;">李谷出征淮南时,记室[[李昉]]随行,掌管军中章奏。李昉后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后来,李昉果然成为了宋初以文学知名的宰相。<ref>《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李昉尝为谷记室,在淮上被病求先归。谷视之曰:“子他日官禄当如我。”昉后至宰相、司空。</ref> == 人物评价 == * [[柴荣]]:昔事先朝,勤劳王室,暨登上相,佐佑朕躬,疾因忧国而有加,志在避权而知足,烦变调而斯久,释难重以为宜。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9522/a027sajoZPpLbfJAImpmYSzfXjUSFlJGRHzYWdCQkQF5-xTAJHKgaN3KJlU_lKIpOENT_FhVC-j3GP1UqsRkkf_VnLqM 《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五》.汉典古籍.2016-02-09] </ref>(《李谷罢相制》) * [[司马光]]:时国家新造,四方多故,王峻夙夜尽心,知无不为,军旅之谋,多所裨益。范质明敏强记,谨守法度。李谷沉毅有器略,在帝前议论,辞气慷慨,善譬谕以开主意。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9522/2479jtGQfAhv2c6TbnFY_Zxm5Z7jx0uOZXpQYZkPSnR7lKn3d5k3fbteh-wtqj3zfjHRzGBSTLw61sulYWZ4uNthu6_-cq7-umwTBR9z2Q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后周纪一》.国学导航.2017-03-10] </ref>(《资治通鉴》) * [[胡三省]]:李谷一刺史耳,而亦预征入朝之数,必其智略闻于时也。<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59522/9c34QE-HN4CTcIGBX7VD02dfjfSrq6J5umZvHh9F4lIkSMoph0OUS6QszUW8U2qQXc6NnwpVZ7KvROOWO9eGZ8SH4HzwLMLPE_D6XN5oZLId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九·后汉纪四》.国学导航.2017-09-19] </ref> (《资治通鉴注》) * [[脱脱]]:李谷、[[边归谠]]、[[窦贞固]]、[[李涛]]辈,或在庙堂,或侍帷幄,世主之所宠任,社稷之所倚赖,而更事异姓,不能以名节生死,伦义废矣。且谷以筹策自名,乃不能料艺祖有容人之量,及受李筠馈遗,惧其见杀,遂以忧死,又何缪耶? <ref name=M27T/>(《宋史》) * [[王夫之]]:自杨邠等以羽翼刘氏之宿将,威振朝廷,权行疆内,而一旦伏尸阙下,如圈豚之就烹;于是而所谓功臣者,始知人主自有其魁柄,不待战争,而可刈权奸若当门之草。故郭氏之兴,王峻、侯益之流,不敢复萌跋扈之心;而李谷、[[范质]]、[[魏仁浦]]乃得以文臣衔天宪制阃帅之荣辱生死。(《读通鉴论》) == 史书记载 ==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 <ref name=M27T/>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五代十国时期人物]][[Category:北宋军政人物 ]][[Category:620 中國斷代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