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宇宙射电 的原始碼
←
宇宙射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T019a290db97f2ab2b7.jpg|缩略图|300px|右|[https://p1.ssl.qhimg.com/t019a290db97f2ab2b7.jpg]原图链接]] 宇宙中各种天体发出的射电。严格地说,宇宙射电应包括太阳射电和太阳系射电在内的所有各种天体的射电,但通常把太阳系以外的射电称为宇宙射电。 == 观测 == 1931~1932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央斯基在14.6米波长上发现人马座银心方向的射电,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宇宙射电]]。 == 分类 == 宇宙射电可分为银河系射电和河外射电两部分。银河系射电包括银河系中性氢区(HⅠ区)的射电、银河系电离氢区(HⅡ区)的射电(见电离氢区和中性氢区)、星际非热射电、超新星遗迹射电、[[射电星的射电]]、星际分子射电等。河外射电包括正常射电星系、[[特殊射电星系]]、河外中性氢区射电、河外星际分子射电、类星射电源的射电、微波背景辐射等。 == 银河系射电 == 1944年,[[荷兰]]范德胡斯特预言,星际空间的中性氢原子会在21厘米波长上发出射电谱线。1951年终于接收到中性氢21厘米谱线射电。这是银河系的第一种射电。射电天文学家通过这条谱线的长期观测,得到银河系中性氢云或中性氢区(HⅠ区)的分布和银河系旋臂结构图。银河系内第二种射电是НⅡ区的射电,НⅡ区是所有氢原子几乎都被电离且作稠密分布的云。射电天文学中的“云”,是指具有清晰边界的天体,它与周围介质在某些性质(如密度、温度等)上有明显的突变。即使是同样的密度,一个冷区悬浮在热的介质中,射电天文也能观测这个在温度空间中的云。НⅡ区有由单个恒星激发形成的,也有由整个星团激发形成的。有的НⅡ区的质量达到几千个太阳质量。至今已知的银河系的НⅡ区有200个以上。有两种典型情况:一种是小质量高密度的 НⅡ区,被低密度的НⅠ区包围着,如猎户座大星云;另一种是大质量的НⅡ区,被密度较高的НⅡ区包围着,如[[玫瑰星云]]。最近还发现了一种很密的可能是很年轻的НⅡ区,也许它会提供有关恒星形成的重要信息。银河系第三种射电是星际磁场中的宇宙线电子(也叫相对论性电子)的同步加速辐射。[[银河系]]内既具有广泛散布的磁场,又存在高能量的宇宙线电子,这就具备了产生同步加速辐射的条件,因而存在很强的星际非热射电,在十米波段,主要就是这种银河系的非热射电(见[[热辐射]]和非热辐射)。上述银河系第二种射电(电离氢云射电)本身很弱,[[电离氢云]]吸收来自它们后面区域中的非热辐射,因而在非热射电的明亮背景上形成暗星云。这样,在银河系非热射电图上很容易证认出НⅡ区。银河系第四种射电是超新星遗迹的非热辐射。超新星又有两种基本类型,即Ⅰ型和Ⅱ型。著名的蟹状星云就是Ⅰ型超新星的遗迹。Ⅱ型超新星仅在旋涡星系或不规则星系的旋臂中出现。仙后座 A射电源(即3C461)就是Ⅱ型超新星的遗迹。银河系第五种射电是射电星的射电。现在已经发现的射电星主要有[[脉冲星]]、射电新星、耀星和射电双星等。银河系第六种射电是星际分子射电。1963年发现[[羟基分子]]18厘米谱线射电以来,到1979年底已发现50多种星际分子,观测到的分子谱线数有300多条。
返回「
宇宙射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