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95.2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悲寺 (北京) 的原始碼
←
大悲寺 (北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大悲寺'''<br><img src="https://y2.ifengimg.com/83155e0c5dd9e658/2013/0812/rdn_5208264b101a3.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fo.ifeng.com/tupian/tupiangaoqing/detail_2013_08/12/28511537_0.shtml#p=1 圖片來自鳳凰網]</small> |} '''大悲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内,[[三山庵]]与[[龙王堂 (八大处)|龙王堂]]之间,为[[八大处]]第四处,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现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佛教协会]]所在地。 == 历史 == 该寺建于辽金时代(1033年),旧名“隐寂寺”,[[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的两层大殿后面新建了大悲阁,供奉[[观世音菩萨]]。[[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碑记:“今隐寂寺者,在都城之西,其地直圆,通[[翠微山|翠微]]之界,山势至此,冈陇盘回,风气郁积,有树木泉源之胜,四方云水缁流,多集其间,寺後有馀地,遂起为大悲阁。”[[清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该寺重建,更名为“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 元朝、明朝,该寺为名刹。清朝康熙、乾隆时期香火极盛。[[康熙帝]]多次驾临该寺,召见慧灯和尚,并且赐诗、赐“敕建大悲寺”匾额等等。[[乾隆帝]]曾赐该寺住持古梅和尚诗。 2009年,[[八大处公园]]对大悲寺的修缮完工。此次修缮恢复了药师殿及殿内佛像,自山门殿至药师殿的各殿堂自此完全修复。<ref name=fjzx>[http://www.fjnet.com/shxx/tj/200908/t20090828_133293.htm 北京八大处公园大悲寺整修结束 四层殿宇将对外开放,佛教在线,2009年08月28日]</ref> 2010年12月6日,大悲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由[[北京市石景山区佛教协会]]接管,并派僧人入住管理。大悲寺成为[[八大处]]中继[[灵光寺]]之后,第二个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寺庙。 ==建筑== 大悲寺为三进四合,汉传佛教建筑布局。 *山门殿:山门上悬挂[[清]][[康熙帝]]御题“敕建大悲寺”匾额。山门前原有东、西两个旗杆,现存夹杆石。两株古[[楸树]]在山门外正对山门。山门内正中供奉[[布袋和尚]],两厢供奉四大天王雕塑,[[布袋和尚]]背后供奉着[[韦驮]]像。 *大雄宝殿:殿前有[[明朝]]古[[竹]]两池。门上悬“大雄宝殿”匾额,两旁对联为“渡世有缘皆可渡,禅门无住始为禅”。殿内供奉[[三世佛]],两厢供奉[[十八罗汉]]塑像。十八罗汉像塑于[[元朝]][[大德]]二年(1298年),形像生动,传说为元朝雕塑家[[刘元 (元朝)|刘元]]的作品,塑像用檀香末和香沙塑成,散发香气。八大处的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十八罗汉塑像幸免。 *观音殿:原称“圆通宝殿”,门上悬“悲源海”匾额,两旁对联为“不动道场东方成邱墟,琉璃世界西向现弥陀。”殿内供奉彩塑[[观音菩萨]]坐像。殿前有两株古[[银杏]],种植于约12至13世纪。 *药师殿:原称“大悲阁”,殿内供奉[[药师佛]],两厢供奉十二药叉神像。 *灵塔:多座,其中两座位于寺后山上。还有一座靠近寺院。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悲寺 (北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