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21.7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各拉丹冬 的原始碼
←
各拉丹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各拉丹冬</big> ''' |- | [[File:各拉丹冬.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1.qunarzz.com/travel/d0/1409/20/b51548045340a850ffffffffc8d65eac.jpg_r_720x480x95_6e600e98.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各拉丹冬 外文名: La Dan winter 地理位置: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 气候条件: 高山高原气候 著名景点: 冰山水晶石 海拔高度: 6621米 经纬度: 东经91.0°,北纬33.5° |}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位于东经91.0°,北纬33.5°,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为[[长江]]的源头。<ref>[https://news.qq.com/a/20100802/001793.htm 组图:各拉丹冬-壮美的长江发源地]腾讯新闻</ref> ==地理环境== 各拉丹冬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 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 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在第三世纪时期,这里是古地中海的边缘,后来地面开始强烈上升,到第四纪晚期(约1.5万年前)终于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自然气候== 各拉丹冬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仅200毫米,但在5000米以上高处存在着强大的局部环流,使降水量高出山下几百毫米,常常雪、雹 、霰铺天覆地,极利于冰川发育。 这里年平均气候为-5℃,其中6-8月最高,达20℃,最低在一月,气温-18℃,海拔 5000米以上常年低温,最冷时低达-30℃以下。 ==自然资源==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盛,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高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避护所。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羊羚]]等国家保护动物。 ==旅游== 各拉丹冬也是探险旅游、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各拉丹冬冰山群属于山岳冰川,高达六七十米的冰塔林,银盔白甲,高耸入云,一座挨一座,有的像撑天玉柱,有的如摩天水晶楼,有的似宝剑寒气凌凌直刺云天,有的锋如奇塔异峰千姿百态,冰塔林中,有高高耸起的冰柱,有玲珑剔透的冰笋,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还有银雕玉琢的冰斗、冰舌、冰湖、冰沟……神工鬼斧,冰清玉洁,简直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夏秋季节,山上银装素裹,山下野花烂漫。各拉丹冬冰峰附近海拔六公里以上蕴藏的冰山水晶石,被称为“江源瑰宝”。 ==历史沿革== 1985年,日本京都大学学术登山队到达江源,攀登各拉丹冬峰,有6人登顶成功。 1986年,中美联合长江科学考察漂流队到达姜古迪如冰川,并竖立了“长江源头”石碑。 1991年,清华大学登山队攀登该峰,未登顶。 1992年,台湾一支队伍,到达姜古迪如冰川。 1992年,两支分别来自韩国及日本的队伍,未登顶。 1994年8月1日,清华大学苗来生,成为第一个登顶各拉丹冬的中国人。 1994年8月,北京大学登山队,11人成功登顶。 2002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到达6500米高度。 2004年7月,清华大学登山队,到达5900米高度。 2006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登山队6名队员登顶。 2010年7月,两岸[[清华大学]]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登顶。 2014年7月,[[北京大学]]登山队17名队员登顶。 2015年7月,西藏马卡鲁探险,队员3人,协作4人,共7人登顶,成为第一次登顶成功的商业团队。 2015年8月,[[厦门大学]]登山队,13人成功登顶。 ==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以沱沱河为源),一般称6300千米。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以干流长度和入海水量论,长江均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回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2800多千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大河之一,干流全长6300多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北纬33°28′,东经91°08′)。干流流经青、藏、 川、滇、 鄂、湘、赣、皖、苏、沪10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若以当曲为源头,长江全长应为6403千米),居世界第3位。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年均入海水量达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 ==综述== 长江干流各段名称不一: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长358千米;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境的巴塘河口 ,称通天河,长813千米;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千米;宜宾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约2800余千米,通称长江 ,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间称“川江”(奉节至宜昌间的三峡河段又有“峡江”之称),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城陵矶间称荆江,江苏省扬州、镇江以下又称扬子江。 流域内高原、山地占65.6%;丘陵占24%;平原、低地占10.4%。 长江支流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的有48条;5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有雅砻江、岷江及其支流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9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超过10万平方千米,以嘉陵江流域面积最大,约16万平方千米。 中国大部分的淡水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较大的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和[[巢湖]]。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与唐古拉山脉间,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西南侧。这里冰川广布,冰雪融水就是长江的源头。从江源到人海口,可分为三大段。四川宜宾以上为上游;宜宾至湖北宜昌为中游;宜昌以下为下游。上游段约长3500千米,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木鲁乌苏河是长江的南源,流程较长,水量也较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其最长支流沱沱河应为长江的正源。自当曲河口到青海玉树一段称通天河,长813千米,河道较宽,水流舒缓。自玉树到宜宾称为金沙江,古称丽水,从北向南流,穿过横断山脉,到云南石鼓 附近折向东北入四川盆地,在宜宾与岷江汇合,全长2300千米。自宜宾以下才称长江。 中游段约长1000千米,因流经四川盆地,故俗称 川江。从宜宾到重庆,河道颇曲折。自奉节白帝山到宜昌南津关一段,江水穿过四川与湖北边境山区的大峡谷地带,自西至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统称三峡,全长204千米,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称为长江天险。 下游段约长1850千米,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缓慢,江面宽阔,一般都超过2000米,最窄处也有650米。河道非常曲折,尤其是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素有“九曲回 肠”之称。由于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多,每当汛期来临,极易造成溃堤泛滥灾害,自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从宜昌到芜湖一段,两岸湖泊极多,其中以洞庭湖和鄱阳湖最大。洞庭湖是长江的天然水库。江水入江苏后,因受山势所阻,向东北绕过宁镇山地。自镇江以下,折向束南,进入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湖泊星罗棋布,水道交织似网,一片水乡泽国景象。江口竟宽达80千米,呈现江海相连的壮观景色。 长江两岸多名山大泽,风光秀丽,有许多游览胜地。由于流程长,流域广,土地肥沃,灌溉便利,中游有“天府之国” ,下游多“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中华民族的摇篮虽在黄河流域,但据史载,周武王灭殷后,领域南达长江流域,此后黄河、长江两流域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心。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庆、宜昌、武昌、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两岸有许多名胜古迹,是了解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还有不少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长江干支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横贯东西、 纵连南北的水上交通大动脉,航道总长8万多千米。万吨级轮船可达南京,3000吨级可抵达汉口,1000吨级可至重庆,500吨级可通宜宾。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零下10至零下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 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 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长江三角洲'''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 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长江水能资源'''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长江流域面积180.7万 平方千米。上游多流经高山峡谷,坡陡流急,落差5360米。干支流水能资源蕴藏量共约2.68亿千瓦,其中可能开发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千瓦时。至1990年止,全流域已建、在建水电站装机共1170万千瓦以上,其中[[葛洲坝水电站]]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规划中的三峡水电站装机1768万千瓦。其他可供开发的较大型水电站有金沙江向家坝(460万千瓦),雅砻江的锦屏(300万千瓦),大渡河的瀑布沟(280万千瓦)等。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各拉丹冬
」頁面